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区别 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和联络
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和联络
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和联络
1、在教育心理学中,最初应用行为主义观点的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桑代克。他指出,学习就是在条件作用下将刺激与反应通过多次“尝试-错误”的练习彼此联结起来的过程。并因此提出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遵循准备律 、练习律和效果律三个法则。实际上,桑代克所说的正是行为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教育学习中的体现。由此也建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行为主义教育观;
2、奥苏贝尔、加涅、布鲁纳等认知心理学家也从认知模型和认知方向的角度建立了自己的教育观,同时该派也将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学者的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当中,正式形成了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派。该派主要探索学生在学习中内在认知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并且每一个认知派的教育心理学家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认知模型。目前该学派为教育心理学的主流思想;
3、行为主义关注的是外在环境的条件刺激,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而认知学派则关注于内在资讯的接受和加工过程。应该说两者最初心理研究中的两个极端对立的学派。当然,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趋向于两者的融合。因为认知的变化不可能不在乎环境的影响、最终也必然要体现于外在行为上;反之作为有智慧的人类而言外在行为的改变也离不开内在认知的加工。所以,无论是个体主观能动性还是环境影响,都是教育心理研究中不可偏废的内容。
请高手指教:教育心理学中,构建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联结主义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资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资讯的意义的过程。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络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4、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根据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的观点 如何治理乱班
做老师需行其职,究其责,客观,公平,远修父母,近善循而渐进,不弃一生。
方法看人,学而温善者护其右,顽劣不学而有基础者,善导其学养其趣,顽劣不学而无基础者,深其缘由善解之。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我感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简单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的叠加,研究的主要物件在于引起反应的刺激,希望把刺激和反应一一对应起来。而认知主义,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黑箱”,也就是神经、心理机制上。他们希望将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到人做出反应之间的过程搞清楚。
在教育心理学上行为主义、构建主义和认知主义在教学主张上的区别和联络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行为主义:代表人华生强调心理学只能研究人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提出了行为公式S-R。比如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矫正学生的行为。优点:研究外显的行为使得心理学研究比以往研究更加科学,并容易使人信服。缺点: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此时如果不问原因一味强调外在惩罚会使问题更严重。
认知主义:将人的心理过程比作电脑,包括的刺激的输入,编码,分类,识别等过程。补充了行为主义的行为公式,并修改为S-O-R.优点: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所以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缺点:行为受环境和认知影响的公式表现为单向性,这种观点有一定片面性,如上课的时候不是只要同学在教室里都会乖乖听课;在认知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被动的资讯接受者,而忽视了个体能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心理是人与客观环境的互动作用的过程,人不仅是被动的资讯接受者,还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资讯形成某种期望或态度,进而影响资讯的加工,产生相应的行为。优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让学生好好听课,就要调动他们的兴趣,讲一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带入,产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期望。
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念有显著区别。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特点
研究物件不同 行为研究外显的行为,认知研究内隐的行为即意识。两者结合认识人的心理过程和特性,从发展看认知科学是当今热门,行为主义在临床上有意义,理论上已被边缘化。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区别
行为主义,条件反射是基础,主张人是因为外界的干涉而改变的,否认了人自己的动机。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干涉一个人的行为,是这个人变成任何你想要的人。这也是动物驯化的基础理论。
认知主义,是在计算机发展之后,形成的观点,它强调的是人对资讯的加工会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现在已经和行为主义合并成认知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是存在主义的引申,主张的是人原本就有着这个渴求达成自我价值的动机,也因为这个动机,人才会有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的行为。
构造主义,是最早的心理学流派,主张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可以分开来,独立进行研究的,这也是最早的心理学研究方式,普通心理学中和实验心理学中有很多它的例子。它主要的价值在于解释了感觉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
行为主义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行为主义信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著名行为主义倡导者华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让我可以用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即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把他训练成为任何选定型别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在行为主义看来,行为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如刺激“4*6”和反应“24”之间形成联结;在行为之后出现的事件(即后果)被看作强化,例如,当老师向一个学生提问“4*6=?”,学生回答24,老师说“很好,你答的很对”,这就是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强化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事件都叫强化物。对行为主义者来说,对强化的控制就意味着对行为的控制,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是学习的关键。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明确指出,任何集体当前的行为结果都会改变其未来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并获得老师的当众表扬时,他以后积极举手发言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动物训练,也适用于人类各种行为包括社会行为的塑造和校正。由于行为主义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直到现在,在行为矫正、心理治疗以及教学设计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遵循的过程是:首先选择终点行为,即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其次,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第三,步调划分,就是将知识划分成若干小步,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第四,呈现小步任务给学生,对学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应予以反馈和强化,直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止。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程式教学。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关心学习时学习者头脑内部所发生的事。他们把学习看作是大脑对资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是由接收、短期储存、编码、长期储存以及提取资讯等几部分构成。认知理论家们关心知识的认知结构或系统,关心建立和改变这些结构的过程。在认知主义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认知主义理论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资讯加工者——他们积极地做出选择、注意等反应;积极地组织已经知道的资讯实现资讯的学习;积极地寻求相关资讯来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中“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区别和联络是什么?
两者的区别:认知主义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合作性,强调同伴的重要性,注重学会学习,即获得学习的能力。
(1)建构主义: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资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资讯资源主动建构的。
(2 ) 认知主义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慧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3) 两者的联络: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继承了过去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思想,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社会心理学思想,除此以外,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发现说包含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实际上并不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认知主义向建构主义过渡的产物,更大程度上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认知主义,它们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