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 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基金会取得成熟发展最早是在美国。

美国基金会在20世纪后开始蓬勃发展。
1900年的卡耐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是最早成立的一批基金会中比较知名的两家。
1936年成立的福特基金会,由福特家族资助,拥有数十亿美元,项目遍布全球,影响范围很广。
2000年,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旨在促进全球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平等。
根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统计,在160万慈善组织当中有9万个可以认为是基金会。
其中年度总的捐款,2011年是有3058亿美金,其中72%是来自个人的捐款,还有一些小额信贷的形式。
这里面有8%是来自于人过世时遗产的捐赠,多数是给到教会组织。
有接近20%的捐款是服从基金会和企业基金会来的。
1981年,我国第一家基金会成立。
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我国基金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基金会行业发展经过了下面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1987年,处于起步阶段。
基金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关于基金会的运作管理尚无相关法规。
第二阶段:1988-1996年,处于三重监管阶段。
1988年,《基金会管理办法》出台,确立了三重监管制度,严格限制基金会发展。
第三阶段:1997-2003年,处于清理、整顿阶段。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始对基金会进行清理、整顿,基金会发展处于停顿状态。
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条例明确规范了基金会内部治理、财务会计制度和善款使用等内容。
基金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的政策变化进一步促进了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
全国很多省份下放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在市县级民政部门就可以注册非公募基金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中国基金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存在着广阔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