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云南王”:威震遐荒 专制一方达264年
大明朝的“云南王”:威震遐荒 专制一方达264年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存在着众多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如天地会、台湾郑氏等,其中有一股势力较为特别,而且有些陌生,这就是云南的沐王府。小说中沐王府的人物应属于虚构,但“沐王府”确却并非虚构,是有着真实历史原型的。沐王府的历史原型就是整个明朝时期统治云南的沐英家族。
沐英字文英,1344年出生,濠州定远人。沐英自幼父亲早亡,跟随母亲躲避战乱,不料母亲又病故。朱元璋与夫人马氏见年幼的小沐英十分可怜,于是将他收为养子,改名为朱文英,小名周舍。18岁时沐英被封为帐前都尉,守卫镇江,从此开始走上了军事生涯。
没过多久沐英升任都指挥使,随同大军南征福建。一路上沐英率军“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战功赫赫,此时朱元璋命他恢复原来的姓名。福建平定后,沐英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不久朱元璋调沐英至大都督府任同知。府中军务繁杂,但沐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深得朱元璋的器重。
1377年沐英以征西副将军的职务,与卫国公邓愈讨伐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仑。沐英因功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1378年沐英担任征西将军,奉命再次讨伐西番。沐英不愧为一代名将,他率军多次击败西番,战果辉煌,“拓地数千里,俘男女二万、杂畜二十余万”。此后沐英又参与两次对北元的攻击,均取得胜利。
1381年沐英被封为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跟随将军傅友德率军攻取尚被元朝占据的云南。元朝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派遣平章达里麻率兵兵十余万于曲靖阻挡明军。沐英率兵乘着雾色赶到白石江畔。当浓雾散开时,两军隔江相望,达里麻大惊失色。在沐英的建议下,明军派出一部分人在下游偷渡过河,鸣金鼓竖旗帜,虚张声势。

趁元军惊疑之际,明军渡过白石江,与达里麻的军队展开大战。最终明军大获全胜,生擒达里麻。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后自杀身亡,沐英、蓝玉率兵直逼昆明,昆明不战而降。但此时云南西部大理一带,存在段氏割据势力。段氏占据大理已有数百年,凭着点苍山、洱海的地理优势,扼守龙首、龙尾两关,不肯向大明归顺。
(沐英画像)
沐英派遣王弼经过洱水进攻上关,自己亲自率兵进攻下关,形成犄角之势。另外派胡海率一队人马从小路渡河,从点苍山背后攀援而上,居高临下作为策应。此战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与山上军队互相呼应。段世不知背后虚实,阵脚大乱,最终兵败被俘,云南才算得以平定。1382年8月,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病逝,自幼由马氏抚育成人的沐英闻讯后,悲伤过度而咳血,由此埋下病根。同年朱元璋下诏傅友德、蓝玉班师,留沐英镇守云南。
云南境内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土司,他们时叛时降,情况十分复杂。1384年沐英平定曲靖亦佐酋,普定、广南诸蛮;1387年平定浪穹蛮。1389年百夷“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沐英率领精兵三万,“置火炮劲弩为三行”。思伦发用披甲,携带这锋利标枪的的大象作为前锋,沐英下令炮弩并发,结果“象皆反走”,明军乘势反击,斩馘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象,大获全胜,此战沐英大名威震西南。
镇守云南期间,沐英一方面致力于平定叛乱,另一方面着手与云南的开发。沐英精简守令,劝课农桑,积极开展屯田,“垦田至百万余亩”。同时他还兴修水利,治理滇池。此外还注重商业发展,“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客观来讲,沐英在镇期间极大的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