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目盲是什么病 经期目病简介
经期目病简介
目录
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白睛溢血4.1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4.2白睛溢血的症状4.3白睛溢血的治疗4.3.1辨证治疗4.3.1.1热客肺经4.3.1.1.1治法4.3.1.1.2方药治疗4.3.1.2心营耗损,肝肾不足4.3.1.2.1治法4.3.1.2.2方药治疗4.3.1.3阴虚火旺4.3.2病因治疗4.3.3外治法5火疳5.1火疳的病因病机5.2火疳的症状5.3火疳的诊断5.4需要与火疳相鉴别的疾病5.5火疳的治疗5.5.1辨证治疗5.5.1.1肺热亢盛5.5.1.1.1症状5.5.1.1.2证候分析5.5.1.1.3治法5.5.1.1.4方药治疗5.5.1.2心肺热毒5.5.1.2.1症状5.5.1.2.2证候分析5.5.1.2.3治法5.5.1.2.4方药治疗5.5.1.3风湿热邪攻目5.5.1.3.1症状5.5.1.3.2证候分析5.5.1.3.3治法5.5.1.3.4方药治疗5.5.1.4久病伤阴,虚火上炎5.5.1.4.1症状5.5.1.4.2证候分析5.5.1.4.3治法5.5.1.4.4方药治疗5.5.2外治法5.5.3针刺疗法5.5.4西医治疗6参考资料附:1治疗经期目病的穴位2治疗经期目病的方剂3治疗经期目病的中成药4经期目病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经期目病1拼音
jīng qī mù bìng
2英文参考
menstrual eye disea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概述
经期目病(menstrual eye disease[1])为病证名。是指妇女行经期间出现逆经之白睛溢血、火疳等各种眼病的统称[1]。
4白睛溢血
白睛溢血(hemorrhagic white of eye;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为病证名[2]。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又名白睛凝脂(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色似胭脂证(《证治准绳·七窍门》)。是指以白睛表层下出血鲜红,状如胭脂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七窍门》名为色似胭脂症。现代称为白睛溢血。它与一般外障之赤丝满目不同。大抵旬日即能消退,预后良好。
白睛溢血相当于西医的结膜下出血[1]。
4.1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
白睛溢血多因热客肺经,肺气不清,致血热妄行,溢于络外[3]。也有由剧咳、呕吐和外伤等引起者[3]。
一、热客肺经,肺气不降,血热妄行。
二、心营耗损,肝肾不足,致使脉络失润,易于破裂而血溢络外。多见于老年人。
三、剧烈呛咳、呕吐致使气逆上冲,酗酒过度而湿热上熏,以及妇女逆经和眼部外伤等,均可导致血不循经,目络破损而血溢络外。
4.2白睛溢血的症状
白睛溢血患者“白睛不论上下左右,但见一片或一点红血,俨似胭脂者是”[3]。血色鲜红,边界分明,眼部余无不适[3]。
白睛溢血患者血溢络外,停于白睛表层内,呈一片鲜红,边界清楚。自觉症状不甚明显,一般多为他人发现。发病3天以内者出血可有增加趋势。一般一周左右可以逐渐消退。
4.3白睛溢血的治疗
白睛溢血轻者一般可以自愈。重者初宜清肺凉血,后期血变紫暗时,可酌加通络散血之品,以促进瘀血早日消散。
4.3.1辨证治疗
4.3.1.1热客肺经白睛溢血·热客肺经证(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heat lodging in lung channel)是指热客肺经,以白睛表层色斑鲜红,或见咳嗽气逆,痰稠色黄,咽痛口渴,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数为常见症的白睛溢血证候[1]。
4.3.1.1.1治法治宜清肺散血。
4.3.1.1.2方药治疗可用退赤散加减治疗[3]。
方中桑白皮、黄芩清肺热;归尾、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花粉、瓜蒌仁散结生津;甘草可清热解毒,桔梗可利肺气,且载萄上行。诸药合用则收清肺散血之功。
4.3.1.2心营耗损,肝肾不足4.3.1.2.1治法治宜平补肝肾、养血补心。
4.3.1.2.2方药治疗归芍地黄汤加减。方中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养肝肾,用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若加枣仁、五味子则可起到补肝肾、养心神的作用。
4.3.1.3阴虚火旺白睛溢血·阴虚火旺证(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白睛大片出血,反复发作,伴头晕耳鸣,颧红口干,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白睛溢血证候[1]。
4.3.2病因治疗
由剧烈呛咳、呕吐、外伤、酗酒、逆经等所致白睛溢血者,主要针对病因论治。因外伤所致者,内服四物汤加桃仁、红花[3]。因他病者,除病因治疗外,酌加通络散瘀之品[3]。
4.3.3外治法
白睛溢血初起宜冷敷,3日后可酌情热敷。
5火疳
火疳(fire gan)为病名[4]。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火疡(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是指以白睛里层呈局限性紫红色结节隆起,触之疼痛,白睛红赤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黄仁,甚至可造成失明,故当重视治疗。
火疳类似西医的巩膜炎[4]。
5.1火疳的病因病机
火疳多因火毒之邪侵犯白睛,滞结为疳[4]。
火疳因火邪上攻白睛,致白睛里层向外隆起局限性紫红色结节[5]。
一、肺热亢盛,气机不利,以致气滞血瘀,病从白睛而发。
二、心肺热毒内蕴,火郁不得宣泄,上逼白睛所致。
三、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阻滞经络,肺气失宣,郁久白睛发病。
四、肺经蕴热,日久伤阴,阴虚火旺,上攻白睛。
《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认为:火疳主要是肺、肝、心三经火邪,挟风,瘀滞为患。轻者为心肺火郁而滞结;重者是肝肺实火上蒸,络脉瘀滞而成。本病还好发于阴虚火旺者。
5.2火疳的症状
《审视瑶函》:“初起如椒疮榴子一颗,小而圆,或带横长而圆,如小赤豆,次后渐大。”
患者白睛深部向外凸起暗红色颗粒[4]。红赤疼痛,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甚至影响黑睛、瞳神发生病变,严重者可失明[4]。
初起患眼涩痛,羞明流泪,视物欠佳。检视眼部,白睛深部向外突起一紫红色结节,其形或圆或椭圆,大小不等,推之不移,压痛明显,隆起之结节可由小渐渐增大,周围布有紫赤血脉,一般很少溃破,病程缓慢,容易复发。其疼痛、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等,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单眼发病者多,也有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本病失治或误治常可危及黑睛、瞳神。
5.3火疳的诊断
一、白睛里层起结节,呈小扁圆形隆起,或融合成环,色紫红,推之不动,压痛拒按。
二、患眼疼痛,畏光,流泪。
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致白睛青蓝或并发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四、多发于成年女性。
5.4需要与火疳相鉴别的疾病
火疳应与金疳相鉴别。金疳位于白睛表层,其颗粒较小,呈灰白色小泡样,突于白睛表面,界限明显,可以溃破,其丝脉多鲜红,病程较火疳为短,不波及瞳神,预后每较火疳良好。
5.5火疳的治疗
火疳发于白睛深层,以肺热蕴结为主,故治疗应以泻肺热为本,且因邪热每多累及血分,故治疗亦应顾及血分,酌加活血散结之品。
5.5.1辨证治疗
5.5.1.1肺热亢盛火疳·肺经郁火证(fire gan with pattern of fire stagnation in lung channel)是指肺经郁火,以发病稍缓,患眼疼痛,羞明欲闭,白睛局部紫红色结节隆起,触之痛甚,伴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1.1症状发病稍缓,患眼疼痛,羞明欲闭,白睛局部紫红色结节隆起及自觉症状均轻,触之痛甚,伴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6][1]。
5.5.1.1.2证候分析白睛为气轮,肺之所属。今肺热亢盛,气机不利,气不行血,故气血滞留,久而成瘀,混结而成为紫红色结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伤津,故肠燥便秘;热壅于肺,咽喉不利,故致咽痛、咳嗽等。[6]
5.5.1.1.3治法泻肺利气,活血散结[6]。
5.5.1.1.4方药治疗泻白散加减。方中桑白皮可泻肺热止咳,地骨皮助桑白皮以泻肺中伏火,使肺气清肃下降;粳米、甘草养胃和中,以免伤肺气。可加葶苈子、杏仁增强泻肺之功;牛蒡子、连翘、浙贝清热散结;红花活血化瘀,散结消滞。[6]
5.5.1.2心肺热毒火疳·火毒蕴结证(fire gan with fire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火毒蕴结,以发病较急,患眼疼痛难睁,羞明流泪,目痛拒按,视物不清,白睛结节大而隆起,或连缀成环,周围血脉紫赤怒张,伴见口苦咽干,气粗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2.1症状发病较急,患眼疼痛难睁,羞明流泪,目痛拒按,视物不清等症较重;白睛结节大而隆起,或连缀成环,周围血脉紫赤怒张,病变多在睑裂部位。全身症可见口苦咽干,呼出之气热,气粗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6][1]。
5.5.1.2.2证候分析肺主气,心主血,今心肺热毒结聚,致目络壅阻,气血瘀滞不行,眼珠胀痛,白睛结节高隆,脉络紫赤怒张。火热作祟,故恶热羞明流泪。因病在心肺,故病变多发于眦部白睛。口苦、咽干乃火盛之征。肺热下移大肠,故便秘;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肺开窍于鼻,肺热则呼出之气热。[6]
5.5.1.2.3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散结[6]。
5.5.1.2.4方药治疗还阴救苦汤加减。方中用黄连、黄芩、黄柏、知母、连翘、龙胆草以泻火解毒;川芎、红花、归尾行血以散结;柴胡、防风、细辛、藁本祛邪散郁,疏通经络,苍术、甘草、升麻调补中气,防止寒凉太过;桔梗通利肺气,载药上行。临证应用时,对上述温燥药应酌情减少药味或药量,并加生石膏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6]
可用洗心散加减治疗[4]。
5.5.1.3风湿热邪攻目火疳·风湿热邪证(fire gan with winddampness heat pattern)是指风湿热邪攻目,以发病较急,眼珠胀闷而疼,且有压痛感,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白睛有紫红色结节样隆起,周围有赤丝牵绊,可伴有骨节酸痛,肢节肿胀,身重酸楚,胸闷纳减,病程缠绵难愈,舌苔白腻,脉滑或濡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3.1症状发病较急,白睛有紫红色结节样隆起,周围有赤丝牵绊,眼珠胀闷而疼,且有压痛感,自觉羞明流泪,视物不清。全身症常伴有骨节酸痛,肢节肿胀,胸闷纳减,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濡,病程缠绵难愈。[6][1]
5.5.1.3.2证候分析风湿热邪上攻白睛,故结节色较鲜红。湿热蕴蒸,阻碍气机,因而眼珠闷胀,视物不清。风湿客于肌肉筋骨,故肢节肿胀而痛。湿热交蒸,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6]
5.5.1.3.3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散结[6]。
5.5.1.3.4方药治疗散风除湿活血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散风祛湿通络;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红花以活血通络;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忍冬藤清热解毒。诸药合方,以收散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6]
5.5.1.4久病伤阴,虚火上炎火疳·肺阴虚证(fire gan with lung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阴不足,以白睛红赤结节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眼干涩,形体消瘦,盗汗低热,舌质红,苔薄,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4.1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病至后期,白睛红赤结节时隐时现,结节不甚高隆,血丝色偏紫暗,四周有轻度肿胀,压痛不明显,眼感酸痛,畏光流泪,视物欠清,全身症可见口咽干燥,形体消瘦,盗汗低热,或有潮热颧红,便秘不爽,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6][1]。
5.5.1.4.2证候分析病久势必热邪伤阴,阴伤正亏则邪留不去,故白睛症情虽较前述证型为轻,但紫红色结节亦难消退,病程漫长或反复发作。全身症可见口干咽燥,或有潮热颧红,便秘不爽,舌红少津,脉细等,皆阴亏失养,虚热内生之象。[6]
5.5.1.4.3治法养阴清肺,兼以散结[6]。
5.5.1.4.4方药治疗养阴清肺汤加减。若阴虚火旺者,加知母、石斛、地骨皮以增滋阴降火之力;若白睛结节日久,难以消退者,可以白芍易赤芍,酌加丹参、郁金、瓦楞子、海浮石以清热消瘀散结。[6]

5.5.2外治法
犀黄散[备注]犀黄散(《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年):西月石粉15g、冰片9g、麝香0.9、犀黄1.2g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用时点于内眦。每日早晚各点眼一次,每次点药粉约半粒芝麻大于内眦部,然后闭眼5~10分钟[6]。
龙脑煎[备注]龙脑煎(《普济方》):龙脑0.3g、秦皮、防风、细辛、甘草、宣黄连备45g。捣罗为末,以水一大碗,浸药末三日三夜,煎滤去渣,又入蜜120g,煎至五七沸,入磁瓶内盛,勿泄气,每用点眼。点眼[6]。
可点五胆膏[4]。
5.5.3针刺疗法
取列缺、尺泽、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太阳等[6]。
5.5.4西医治疗
(一)0.5%醋酸可的松眼液点眼,每日4~6次[6]。
(二)若发现瞳神紧小者,须及时用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点眼扩瞳[6]。
6参考资料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7.^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4.^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7.^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8082.治疗经期目病的穴位
期门,胸胁支满,积聚痞块,胸中热,卧不安,谵语不止,目眩,面赤,项强,瘖不能言,疟疾,伤寒热入血室,癃...
乳中效与作用:乳中有调气醒神的作用。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病则放血。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乳头,厥...
盆腔,并按压背部的骨盆位置。重复做3次。唤醒触觉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到骨盆,并用双手从后背做轻轻的按压...
目瞳子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治疗36例患者,显效...
目外眦针斜刺,行捻转泻法,以酸胀为度,留针30min,期间每隔3min运针1min。治疗36例患者,显效...
更多治疗经期目病的穴位治疗经期目病的方剂
归附丸主治:《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之归附丸主治妇人气乱,经期或前或后。运用:若血虚,加熟地黄八两;虚寒,加肉...
当归芍药散腹中蹻痛。功在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主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
复目汤荷2钱,甘菊2钱,甘草5分,川芎1钱。功能主治:目病。目痒肿痛,翳膜,目珠夜痛,目中赤脉,及肝虚泪多...
逍遥散要是由于产后或流产时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宫内节育器及...
金丝点眼膏砂2钱,轻粉少许。制法:上为细末,搅匀,同煎令成稀膏用之。功能主治:目病。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一...
更多治疗经期目病的方剂治疗经期目病的中成药
消肿止痛酊。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切勿接触眼睛,皮肤破溃处禁用。3.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
跌打风湿酒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外用时切勿接触眼睛,皮肤破溃处禁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3.高血压、...
伤科灵喷雾剂近火及高温处并严禁剧烈碰撞,使用时勿近明火。5.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
内补养荣丸功效:补血安胎,消炎止带。主治:妇人气血虚弱,头目眩晕,面色萎黄,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腰痛耳鸣,四...
正红花油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4.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5.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
更多治疗经期目病的中成药经期目病相关药物
洁身洗液腻及腥发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4.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或...
双子参洗液。2.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皮肤干燥、肥厚伴...
青柏洁身洗液外用药,禁止内服。2.忌食辛辣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4.用药摇匀。5...
日舒安洗液外用药,禁止内服。2.忌食辛辣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4.治疗期间忌房...
复方岗松止痒洗液外用药,禁止内服。2.忌食辛辣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4.治疗期间忌房...
更多经期目病相关药物古籍中的经期目病
《类经图翼》:[类经附冀卷四附针灸诸赋]灵光赋灸一穴数病除,学人允宜加仔细。悟得明师流注法,头目病兮针四肢。针分补泻明呼吸,穴应五行顺四时。欲解人...
《医学入门》:[卷首集例]历代医学姓氏,下如豆汁,宜治下焦。遂以辛散苦温理血之药,令先经期日日服之,凡三次而邪去,经调有孕。治一人因心高志...
《证治准绳·杂病》:[第七册七窍门上]目必经络不调,则目病未已也,问之果然。因视所不调者治之,病遂不作。翳除尽,至其年月日期复发者,或间一...
《保婴撮要》:[卷四]目症经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常主也。又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
《儒门事亲》:[卷一]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八发根,甚者,虽至于再、至于三可以也。量其病势平为期。少白可黑,落发可生,有此神验,不可轻传。人年四...
更多古籍中的经期目病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