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哪些地名改名后难听了很多 历史上因避讳而改名的人物、地名有哪些
历史上因避讳而改名的人物、地名有哪些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
历史上因避讳而改名的人物、地名有哪些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
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
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
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
比如: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后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秦始皇的父亲名嬴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恒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
汉武帝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
汉光武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
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
观世音避李世民称观音;
真定避胤祯称正定;
元宵避袁世凯称元宵……

虎牢关唐代被李渊改为武牢关因为李渊爷爷叫李虎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字而牵及够、媾、购、遘……避讳的字达五十多个!
很赞哦! (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