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害人的巫术有哪些 驱赶巫术详细资料大全
驱赶巫术详细资料大全 人们对鬼神的态度有怕和不怕两种。有时“怕”占了上风就进行祈求;有时“不怕”占了上风便行驱赶。“个体赶鬼主要表现为送鬼。或以黄表纸相送,或许愿以后送出。也有的以符箓利用‘太上老君如

驱赶巫术详细资料大全
人们对鬼神的态度有怕和不怕两种。有时“怕”占了上风就进行祈求;有时“不怕”占了上风便行驱赶。“个体赶鬼主要表现为送鬼。或以黄表纸相送,或许愿以后送出。也有的以符箓利用‘太上老君如律令’的符箓使鬼慑服而去。还有的是弹洒鸡血、以桃木剑东砍西伐,改以弓箭草人,或以鸡代鬼,杀而弃之,等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驱赶巫术类别:民俗文化流行地区:湘楚石门一带目的:驱恶请善、祈求吉祥、平安种类:赶白虎、驱蛇虫、退鬼咒等特征:多在节令、婚嫁禁忌时、用咒语 方法,赶白虎,驱蛇虫,压码子,挂吞口,祛怪咒,退鬼咒,闹鱼求雨,湘楚巫术特征,方法
赶白虎
石门土家族以白虎为图腾崇拜,他们认为“坐堂白虎”是家神,民谚有“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过堂白虎”是野神,如果某家经白虎过了堂,就会死小孩,民谚称:“白虎当堂过,无灾必有祸。”小孩久病不愈,如果土家巫师占卜的是犯了“过堂白虎”煞,就得“赶白虎”,“钉白虎”。 传说是:“过堂白虎”生前是土王的小妾,因遭土王唾弃,她气愤投水自杀后化成白虎,到处戕害土司后裔的小孩。有的土家夫妇较长时间没有子嗣,便认为是白虎作崇,秋后就要赶白虎求子。赶“过堂白虎”行巫术时,在门口屋檐下钉一树桩,上缚一只公鸡,土老司拿着桃树枝到处乱打乱赶,口中念咒,乱撒五谷(小米、大米、高梁、包谷等),乱打一阵,直到公鸡大叫一声,土老司就说把白虎赶走了或把白虎钉著了。家庭便太平清静起来。驱蛇虫
石门土家族于端阳节前,书此咒于黄纸帖于墙壁以驱蛇虫:“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蚂蚁归天去,蛇虫入地府。”赶夜哭郎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将此咒写于黄纸上贴于路边以止小儿夜哭。
压码子
石门山民对野物拖鸡和吃地里包谷无法防治,便请巫师在纸上画符(见图五),边画边念香礼山神土地歌:天上隔到河鹰鹞子,地下隔到乌鸡斑鸠、鸦雀山娘,豺狼犴狗,刁鼠老鼠,天上飞鸟不过,地下走兽不来,远去别方,不在此地,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将符纸折好压在石头下面。巫师边压边念:“单压飞禽野兽,四脚扁毛,不在此境之内,远遣他方。”说是能禁住各种野物,以免伤害家畜庄稼。
挂吞口
石门人认为如果前山有凶煞恶水叫煞水,前山有白岩对门,说不吉利,于是人们在门上、门顶或屋顶挂吞口,具有斗神功用。吞口就是虎头兽牌或狮牌,兽牌做好后要请道士作法。作法后的兽牌能主事:若遇凶煞,兽牌即可变为无限大的人面兽,将所有凶煞吞掉,之后仍为吞口头相。挂吞口之风在山东,台湾、香港变为“石敢当”风俗。祛怪咒
传说有人神志不清低烧不退,巫师判为恶鬼缠身,被妖魔“精”住了。石门阳泉谯三嗲会一边念祛怪咒,一边用朱笔满纸画符,用宝剑桃符在香烛上摆动,再贴在门上或患者身上或用剑将符串起用烛火焚化,符灰由患者吃下。其咒语曰:赫赫扬扬,日出东方。吾持此符,普扫不祥。捉怪使天篷力士,降妖用锄疫金刚。口吐三昧之火,眼飞门邑之光。降伏妖魔,化为吉祥。
咒语中的“门邑”据说是关押妖魔的地方。三昧之火,则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此咒符巫术有佛家语言,道家作法,显然受了佛道影响。
退鬼咒
传说晚上走夜路胆小怕鬼的人,念退鬼咒诀就不怕鬼了。石门维新镇原渡水乡大堰场村盛孝康老人传讲的退鬼咒词是这样的:叩请上元将军本姓唐,眼似铜铃发豪光。日杀恶鬼八百万,血落平地遍山岗。我今有心叩将军,将军速急亲降来临。叩请中元将军本姓郭,手提铁刀共麻索。路上逢人并要走,路上逢鬼并要捉。大鬼捉来高吊起,小鬼捉来把皮剥。我今有心叩将军,将军速急亲降来临。叩请下元将军本姓周,他在屋前屋后游。他的爹娘鬼打死,他与小鬼结冤仇。大鬼捉来高吊起,小鬼捉来把筋抽。我今有心叩将军,将军急速亲降来临。
从退鬼咒可看出,鬼不仅怕巫师,也怕一般人,只要人正气凛然,无所畏惧,鬼也让三分。唐代时曾经一度宫中闹鬼,唐太宗连睡觉也不敢了。因此,秦琼和尉迟敬德请求为皇帝看守宫门,后来果然平安无事,原来鬼见他们两个样子生得比鬼还凶狠,便不敢来了。于是唐太宗令画工把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像画下来,贴在宫门左右。由于二人的画像能够镇鬼,因此民间每年过年人们都要买二人画像贴在大门口,只有这样鬼才不敢来,家宅才会平安。这就是斗神的来历,其实退鬼咒就有斗神的作用。
闹鱼求雨
久旱不雨,石门居住在溪河两岸的山寨就“闹鱼”乞雨。认为鱼虾是龙神的子孙,放药于溪河“闹鱼”,将鱼药晕翻浮,趁此捉吃,龙神就会怜悯子孙而降雨。这种宗教性“闹鱼”一般由巫师组织,各山寨头人协商,担负“闹鱼”所需的“茶枯饼”,或“地萝卜子”,或“犟药”。然后,分工在河道砌溶口,扎鱼梁、装筥、拦网,人们成群结队下河搬罾、打网、挥捞斗、将河道排满。据说“闹鱼”人越多,声势越浩大,惊天动地,就越叫龙王不安,求饶而答应降雨。前文已讲的“炸虼蚤”、“赶毛狗”、“嫁毛虫”、“拦车马”等仪式其实都是驱赶巫术形式。
张紫晨先生说:“个体赶鬼主要表现为送鬼。或以黄表纸相送,或许愿以后送出。也有的以符箓利用‘太上老君如律令’的符箓使鬼慑服而去。还有的是弹洒鸡血、以桃木剑东砍西伐,改以弓箭草人,或以鸡代鬼,杀而弃之,等等。”(《中国巫术》)石门驱赶巫术仪式亦符合张先生所讲的驱赶方式,但仍有其不同而显示湘楚巫术特征
湘楚巫术特征
①湘楚驱赶巫术多在节令、婚嫁喜庆之时进行,驱赶的方法比较温和,没有大的举动,条件也简便,只要香纸、巫鸡、火或刀头肉即可,没有巫师自家也可作。 ②湘楚驱赶巫术不仅运用到驱鬼之中,在婚嫁、家庭、节日禁忌等日常生活方面更显其魅力,反映石门山民很强的祈福信仰意识。 ③湘楚驱赶巫术仪式不以巫术表演、巫术动作取胜,而是咒语在整个驱赶中起主导作用,是一种咒使活动。《礼记》中的《蜡辞》,古老的《弹歌》都是以歌谣形式出现的咒词,表达企求自然或企求增强自身能力以获野兽的强烈愿望。这种咒使活动或说诀术歌与原始社会认为语言对野兽和自然有一种神秘力量有关。因此湘楚驱赶巫术比之靠表演桃符等驱鬼巫术更早、更原始,因而更显出其特色。 很赞哦! (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