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冰河时期2030是假的 小冰河时期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11-29 19:17:38 1049
小冰河时期详细资料大全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

小冰河时期详细资料大全  

小冰河时期2030是假的 小冰河时期详细资料大全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中国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人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基本介绍

中文名:小冰河时期外文名:Little Ice Age时间:约1350年至约1850年现象:夏大旱涝,冬奇寒,南方暴雪文献:《阅世编》《庸闲斋笔记》 气候简介,产生影响,中国,美国,英国,专家预计,

气候简介

当时全球多处地区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异常寒冷。 气温曲线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13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是清朝初期及中后期的两段时期(1650年—1700年,1850年—1880年)。 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73年指出寒冷的冬季出现在1470一1520、1620一1720及1840一1890年期间,最冷时候是在17世纪,特别是在约1650—1700年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年指出小冰河的时间约于1550年—1770年这220年间,即是中国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也指出,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是小冰河期间中国北方及中部最冷的两个时期。

产生影响

中国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中国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往往更易引发社会危机, 导致重大农民起义的爆发, 甚至成为社会动荡乃至朝代更替的导火索。这也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的衰落呈现同期性、盛世往往悄随“流火”而去的重要因素。例如17世纪的小冰期寒冷阶段内崇祯大旱引发的李自成起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19世纪小冰期的寒冷阶段内西南大旱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社会经济构成了重大打击。

美国

恶劣的天气在美国产生了一些相当奇特的场景。1780年的冬天,纽约港被冻结,导致人们可以从曼哈顿步行到斯塔滕岛,冻的厚度甚至可以承受最重的大炮的重量。

英国

在1683年至1684年、1715年至1716年、以及1739至1740年冬天,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被冻结,期间人们在冰上举行冰冻博览会(Frost fair)。

专家预计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导,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斯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 “在第26周期,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完全互为镜像——在相对的太阳半球同时达到峰值。”扎尔科夫说,“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极具破坏性的,近乎相互彻底抵消。我们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当时在寒冷的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当代油画显示人们甚至能够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