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最晚几点买入 分享买股票的时间点
分享买股票的时间点

许多人都提倡投资应该越早越好,但越早开始也代表投资的起始本金还没存到一定数量,难道手头上只有一、两万的本金,也可以开始投资吗?
其实这要看投资的习惯。如果是采定期定额长期投资的人,那么投资起始本金是多是少就不太重要,只要确认投资的钱是未来一段时间都不打算动用到的「闲钱」,每到定期定额要投入时都有足够资金,就可以开始。一开始的本金少没关系,每年的报酬随着市场而忽高忽低也不必太介意,因为最终看的是长期的累积。
但如果是会自己选股、择时的积极投资人,那么本金太少,意义其实也不大。如果一个投资人的本金只有一万元,就算他功力高强,每年有100%高报酬率,但一年下来,其实也只赚到一万元。相反的,如果这个投资人有六十万本金,即使每年只有10%报酬率,一年也有六万元的获利,可能就相当于一个多月的薪水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都说要先存到第一桶金,而有的人认为所谓的投资第一桶金就是一百万,当然也有其他说法,不过对于年薪两百万的人来说,要存到一百万相对简单,但对年薪只有五十万的人来说,一百万可得不吃不喝才存得到,而以两成储蓄率来算,实际要存到这第一桶金,可能要花十年左右。
所以第一桶金比较合理的额度,应该用每个人的年收入来当标准,对于年薪五十万的人来说,投资的起始本金就是五十万,对于年薪两百万的人来说,投资的起始本金就是两百万。以储蓄率两成计算,要存到这样的本金,大概要花五年,这段时间也能让投资人观察到市场的多头与空头。
跟年薪相当的起始本金有几个好处。首先,会让投资人比较有感,例如一个月薪五万、年薪十四个月总计七十万的投资人,将七十万的本金投入一个年化报酬率7%左右的标的,等于是透过投资每年帮自己增加一个月的收入,而不是只能拿投资收益去吃一顿大餐就没了。本金太少而导致投资收益太微薄,投资人真的会拿去吃一顿大餐,结果辛苦投资的成果却没能留下来,很可惜。
如果把投资收益再投入,让投资本金以复利成长,当成长到投资资产为十二倍的年薪,就等于投资人的每年预期投资收益等于自己的年薪了,换句话说,不工作也能有相同的收入。
其次,金额够大的本金也才有进行资产配置的空间。试想,如果一个投资人本金只有两万元,那么还要配置五成在股市、配置五成在债券吗?这样交易成本都占太高的比重。但如果投资资产有五十万,分散在不同资产降低风险,不但较容易配置,交易成本也不至于过高。
可能有不少人会认为,如果每年预期投资会有7%左右的报酬,那么在前面几年存到跟年薪相当的本金之前,所存的钱却都只用定存来累积,尤其现在利率很低,不是很可惜吗?其实这段时间就算不投入,投资人也能把握时间观察市场、学习投资,把握时间培养经验。
若真觉得不投入很可惜,那不妨在存到足够本金前,先采定期定额方式,将每月收入的两成投资到指数型基金。一来可以体验市场起伏对自己情绪的影响,二来市场涨跌虽无法预测,但指数型基金跟着大盘连动,投资人不需烦恼选股、择时的困难,又能跟着指数成长,虽然承担的波动风险较高,但随之而来的报酬或许也有机会减少储蓄的时间。
最后,还是要强调,投资本金必须是短期内不会用到的闲钱,因此在存本金前,要确认自己已有紧急准备金的储蓄,而这笔钱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累积,保守者可能需要一年生活费额度的紧急准备金,积极者也应该要有至少六个月的生活费预备。这都是理财上风险控管的重要观念,千万不要为了想要早点开始投资而忽略这些基本功,否则万一遇到股灾而自己又失业,甚至连生活都可能过不下去。
(摘自:讨论区)
参考文献:
1郑善印 中日美三国当舖业法之比较
2蔡庆晖 美国当舖淘宝
3王盟雄 重新发现英文字汇-当舖
资料来源:商业周刊
关联关键字:本页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