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九歌湘君湘夫人原型 赏析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词:执著,专一

火烧 2022-02-11 14:29:42 1038
赏析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词:执著,专一 赏析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词:执著,专一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

赏析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词:执著,专一  

赏析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词:执著,专一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屈原的《湘夫人》中的“湘君”是谁之子?

湘君就是舜啊(尧舜的舜) 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九歌湘君湘夫人原型 赏析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词:执著,专一

屈原《湘夫人》的赏析

1、原文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
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
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宾士,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
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蓋芷草,
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
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著杜若,
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3、简析
湘夫人是先秦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作品鉴赏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物件,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著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络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讯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著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物件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兰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物件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作品理解
这两篇作品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著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核心,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这可以从无数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响的历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证。[3]作者屈原写湘夫人的真正意图在于借这篇楚辞来表达自己不被楚王所赏识的愁绪与悲愤之情。作品大意是男水神向湘夫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可是没有等到湘夫人,其中男水神为了表示自己诚意要用各种香草盖一间屋舍献给湘夫人。在中国古诗文中香草的意向一般是指高尚的品德,而美人是指贤明的君主。这里作者把自己比作男水神,而香草由高尚品德引申做了杰出的才华,湘夫人也就是美人就是指楚王。原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与‘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的大意是鸟儿为什么栖息在水中,渔网为什么挂在树梢上。麋鹿为什么在庭院中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作者借‘鸟’‘罾’‘麋’‘蛟’的错位暗喻自己的才华像这些事物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也就说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施展。屈原借男水神想要向湘夫人用香草献殷勤却没有等到湘夫人的故事来指自己想要向楚王奉献自己的才华,但却得不到楚王的重用与赏识。所以说作者写《湘夫人》是为了表达自己自己空有一腔才华却不被赏识的愁绪与悲愤之情。

屈原的《九歌》中,提及到湘君、湘夫人吗?

古时候,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英,二女儿叫娥皇,姐姐长妹妹两岁。女英和娥皇都长得俊秀,贤惠善良,尧王很喜欢他的两个女儿。
尧王选贤让能,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许给舜为妻。舜在帮助尧王管理国家大事期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尧王死后,舜帝即位,南方的“三苗”部族(现在湖南),多次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随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到苍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后人把这个地方叫做零陵)。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两眼流出血泪来。泪珠洒在竹子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斑点点,成为斑竹,后来,姐妹二人投水而死。
人们为纪念娥皇、女英,在湘水旁建立庙宇,名为黄陵庙。传说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娥皇是湘君,女英湘夫人。她们的墓在衡山上面。
二妃死后,湘水出口处的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纹痕,传说为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人们将这种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md的诗词中“斑竹一枝千滴泪”,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屈原湘君湘夫人比较分析

没有约错地点。是因为湘夫人先到,结果湘君准备的有点久- -,湘夫人就先走了,觉得湘君爽约了,很不爽,写了湘君这首诗。而湘君到时湘夫人已经走了,湘君找不到很心急,也描述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就是造房子那些话。。),从侧面烘托出湘夫人的形象,高贵。(用香草那些做房子。。)
湘夫人是觉得被爽约了,而湘君却没有怪湘夫人,反倒是抒发了自己对她的爱恋。
这个。。我就只能总结出这么一点了- -刚学完。。

屈原的《湘夫人》原文,文字注音,赏析是什么?

原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fan2)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cui4)兮苹(pin2)中,罾(zeng1)何为(wei2)兮木上?
沅(yuan2)有芷(zhi3)兮澧(li3)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chan2 yuan2)。
麋(mi2)何食兮庭中?蛟何为(wei2)兮水裔?朝(zhao1)驰余马兮江皋(gao1),夕济(ji4)兮西澨(shi4)。闻佳人兮召(zhao4)予,将(jiang1)腾驾兮偕(xie2)逝。筑室兮水中,葺(qi4)之兮荷盖。荪(sun1)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lao3),辛夷楣(mei2)兮药房。罔(wang3)薜荔(bi4 li4)兮为帷(wei2),擗(pi3)蕙櫋(hui4 mian2)兮既张。白玉兮为(wei2)镇,疏石兰兮为(wei2)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wu3)门。九嶷(yi2)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mei4)兮江中,遗(wei4)余褋(die2)兮澧(li3)浦(pu3)。搴(qian1)汀(ting1)洲兮杜若,将以遗(wei4)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宾士,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到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剖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蓋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著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屈原湘夫人赏析300字

北渚,但由于久候湘君不至,便又四处寻找。有《湘君》文中的诗句为证:“夕弭节兮北渚。”弭,停止;节,马鞭。
另一种理解为帝子即将降临北渚(但这与后文久候不至而离开不合)。第三种理解为湘君在赴约的路上幻想着湘夫人已经降临北渚。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嫋嫋,吹拂貌,颇温和。
凉爽的秋风吹拂我面庞,洞庭湖波水荡漾,湖边的树叶纷纷飘落。
【评析】表面看起来只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没有见到心上人,感受到的却是“嫋嫋兮秋风”的气氛,看到的是“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同样与落叶有关。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一会儿登高远望,一会儿又为彼此的相见作些准备。
【评析】可见湘君复杂的内心。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为什么这么早就到水草中栖息了,渔网为什么这么早就晾到树上了?
【评析】湘君在埋怨时间流逝太快,还没见到湘夫人便已是黄昏。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兰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对你的思念却没有机会说(也就是你却不知道。)
【评析】这有些类似于《越人歌》所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山上有树,树上有枝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我非常喜欢你,我的这种绵长的情感您却不知道。“未敢”在这里一般理解为没有机会。另外,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沅水、澧水是湘夫人经常出没的场所,湘君以芷和兰来表达自己对湘夫人的好感,也就是说你这样的佳人,让我辗转难眠,但我对你的思念又没机会诉说。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迷迷糊糊的样子。
我只能在这里迷茫地望着远方,看流水静静流淌。
【评析】极言其孤寂无聊。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到庭院中来觅食,蛟龙你为何来到浅水滩?
【评析】这里可以理解为梦境的开始。一者延承前文“荒忽”之意,湘君已经等了一天了,人应该非常疲惫,进入梦境理应成为可能。二者麋鹿到庭院中觅食,蛟龙来到浅水滩,这些都是不符合常识的现象,因而,这两句实际上是与现实的断层,直接切入到梦境之中。再从后文来看,湘君所做的一切都非常符合梦境的行为。
这两句成为理解《湘夫人》全文语意衔接的关键。洪兴祖《楚辞补注》:麋当在山林而在庭中,蛟当在深渊而在水涯,以言小人宜在山野而升朝廷。贤者当居尊官,而为仆隶也。这是一种政治解读。这种解读视角自近代以来多为人诟病,然于屈原的诗作而言,倒未必不可。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为梦想的最终破碎作了铺垫。因为现实处境的艰难,使忠臣与贤君的相遇成为不可能。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在梦境中,从早到晚,湘君一路寻觅。
【评析】“朝”、“夕”二字,极言湘君寻觅之辛苦。而这实际上是他对赴约过程的一种回顾。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如果听到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您同往。
【评析】也可以理解为在梦境中,湘君恍惚听到了湘夫人的召唤。但与后文内容相结合,还是理解为假设关系比较合适。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评析】颇类似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
湘君从幻想中醒过来,回想着那美好的余香,心里就更加思念湘夫人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衣袖、单衣抛向湘夫人经常出没的沅江、醴水。
【评析】这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希望湘夫人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想法。但仅是这样做湘君还感到做的不够,于是他又拔取了这个约会地点的香草,做个纪念,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也许这里面包含着这样一个心思,那就是将来可以借用这些干枯了的香草,去向湘夫人诉说这次赴约不遇的痛苦。也有说是湘君生气了,然后就把湘夫人所赠的信物丢在了江中,然后马上又回心转意了,摘了香草以待将来赠送佳人。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挚爱之情。此种说法不可信。应该说前一种说法与全文较符合。“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也就是湘夫人经常出没的地方都有这些香草,应该说湘君对湘夫人是抱有很强的好感的。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既然时机不能经常得到,那就姑且悠闲一番吧。
【评析】洪兴祖《楚辞补注》:言富贵有命,天时难值,不可数得,聊且游戏,以尽年寿也。这里是湘君的自我安慰之辞。
【总评】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后朱熹认为屈原是改编原作,“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
无论是王逸还是朱熹,他们都认为屈原参与了《九歌》的创作,并在作品中寄予了自己的理想追求。那么在这篇《湘夫人》中,我们同样可以有这样的观点:他借湘君之口来表达自己对美政的追求以及理想落空后的惆怅失望。
在《湘夫人》中,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是执著的,他一路驰骋,到达之后的远望以及准备,无不体现出他对湘夫人的渴望。更重要的是,他在梦境中集中表现了自己的理想。他把自己与湘夫人相会的场所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荷叶、荪草、紫贝、芳椒、桂树、兰树、辛夷、白芷、薜荔、蕙草、洁白的美玉、石兰、杜衡等。并有众神迎接湘夫人。这种场景难道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楚国吗?湘君与湘夫人的会合不就是屈原与楚王的相知相遇吗?然而一切都只是想象,作者剩下的只有永久的期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