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大石桥好吗 大石桥的风景名胜
大石桥的风景名胜
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州市二台子农场石棚村南台地上。
东南距许家屯5公里,东北距九寨2.5公里,所以又称它为“许家屯石棚”、“九寨石棚”。
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为巨石文化的杰作。
1963年辽宁省政府公布该石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国务院将石棚山石棚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史前石棚的建造用途,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墓葬,有的说是祭祀场所,还有的说是宗教活动场所等。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海拔69.3米的金牛山之上,山周长1240米,面积约0.308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9月到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吕遵谔教授带领的考古系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生,在金牛山进行教学实习时,发现了一批罕见的古人类化石和他们的居住面,同层出土的还有大量动物化石。
这次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出土的同属于一个成人个体的人类骨骼化石,包括头骨、脊椎、尺骨、髋骨、腕骨、足骨和趾骨等50余件,其材料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
前砬山烽火台,在大石桥市金桥开发区前砬山村南。
此台为明代所建。
台基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其上是大块青砖建造的台身,白灰勾缝,最上部分的垛口仍可见。
方形台通高12米,底边长为10米,由底向上逐渐内敛。
烽火台保存的基本完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明朝沿海各省,经常遭受倭寇骚扰,民不安生,朝廷便在沿海设立防御据点。
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面积11万余亩,位于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建一镇黄丫口村。
黄丫口景区群山系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千山余脉,海拔206——967.8米之间。

景区森林覆盖率90%。
有山泉眼15处,为大清河东支流发源地之一。
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动物50余种。
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以以春杜鹃、夏野花、秋红叶、冬雾凇代表物候景观,以红松林、草药园、野菜园、核桃林、杂木林代表森林景观,以革命历史、名人名事、古老寺庙代表人文景观,以“黄丫口”、“血化杜鹃”、“九缸十八锅”、“老母寺”、“虎头山”、“白果树”、“不老泉”、“福禄寿松” 等神话传说代表民间传统文化景观,构成“十一景”、“五园”、“三寺”、“一庙”的二十处黄丫口地貌与人文景观。
景区最著名的是杜鹃坡,每年从五月中旬开始,这里的野生杜鹃花会竞相开放。
迷镇山旅游区位于营口大石桥金桥开发区,紧邻营大公路。
迷镇山高163.8米,原名晾甲山。
传说唐王东征时,曾在此晾晒衣甲,因此得名。
迷镇山上共有古建筑三组,即娘娘庙、大戏楼和海云寺。
其中,娘娘庙坐落在迷镇山主峰,坐北朝南,依山为基,有前、中、后三殿。
娘娘庙曾三次毁于战火,三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