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员工因工死亡,家属来公司闹事该怎么办

火烧 2023-01-05 23:09:27 1141
员工因工死亡,家属来公司闹事该怎么办 员工因工死亡,家属来公司闹事该怎么办家属的做法涉嫌违法,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单位可以耐心的解释并做好安抚的工作,对方严重影响工作的,可以报案处理。非因工死亡 亲属

员工因工死亡,家属来公司闹事该怎么办  

员工因工死亡,家属来公司闹事该怎么办

家属的做法涉嫌违法,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单位可以耐心的解释并做好安抚的工作,对方严重影响工作的,可以报案处理。

非因工死亡 亲属在公司闹事

可以报警,扰乱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治安法和刑法都有规定。

不属于工伤死亡家属到公司闹公司应该怎么办

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补助金和抚卹金。如果没有参加,则家属可以主张。
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卹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公司员工因工死亡后事家属吃住费用是哪方负责

家属自己承担。法定的只有以下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卹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卹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员工非因工死亡 公司要怎样赔

员工非因工死亡公司的赔偿:
1、对于非因工死亡的待遇,如果地方性法规或者政策有相应规定的,按照当地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策执行。在没有地方性法规或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2、195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至今仍然有效,按照其规定,非因工死亡待遇包括如下: 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了相关的社会保险,该以上待遇由劳动保险基金支付,如果没有办理社会保险,那么是由于用人单位的过错造成了职工该方面的损失,因此,该赔偿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
3、具体赔偿数额可参照该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不属于工伤死亡,家属到公司门口就闹,公司应该怎么办

报警呗,让警察来解决,千万不能让讹人的人得逞。也可以把媒体找来,你们主动向媒体通报情况,免得不知情的人乱写。

员工生病,家属不理,公司该怎么办?

公司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家属不管生病的员工是违法行为,严重的构成遗弃罪,你们可以到生病员工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寻求协助.向公司行为深表敬意!

因工死亡,企业应该怎样去招待死者家属?

要依据本人的工资,和当地的工资水平,各地不一样!
参见《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卹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卹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公司不符合劳动法员工闹事该怎么办

按劳动法

因工死亡鉴定己下,因公司未接时缴纳社保,社保不赔偿,该怎么办

如果企业未缴纳社保,那么所有费用都由企业承担。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专案和标准支付费用。
企业不支付的,可以向社保局12333劳动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员工因工死亡,家属来公司闹事该怎么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