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庶民样本漫画全部 中国的贵族制和庶民制之间对立的典型时代是哪个朝代

火烧 2022-11-20 06:53:37 1048
中国的贵族制和庶民制之间对立的典型时代是哪个朝代 中国的贵族制和庶民制之间对立的典型时代是哪个朝代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

中国的贵族制和庶民制之间对立的典型时代是哪个朝代  

中国的贵族制和庶民制之间对立的典型时代是哪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2年孙权称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中国最强的汉民族所建立的朝代是哪个?

显然是西汉。
西汉时汉武帝驱逐了汉人夙敌匈奴人,而后者的残部逃亡到欧洲,逼迫歌德人迁移到罗马帝国占据的高卢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法国)。此间,被匈奴人驱逐的歌德人以及匈奴人多次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然而,灭掉罗马帝国的匈奴人不过是被西汉灭亡的残部而已,实力不到与西汉决战前的1/4。由此可见西汉的军力之强远超罗马帝国。当然,汉武帝穷兵黩武,对西汉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这里就不展开来谈了。
此外,唐代也是非常强大的,军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阿拉伯人,这从恒罗斯战役可以看出来。当时唐朝的边防军以3万人对战阿拉伯和黑衣大食国的15万到20万军队,差点将阿拉伯军队消灭。可惜后来唐军雇佣的佣军造反,才堪堪惜败。但使得阿拉伯人后来即便在唐朝内讧最激烈时(上百万军队在华北厮杀),也不敢侵犯大唐。
而阿拉伯人的军队战斗力比起欧洲人来说是明显强大的,这从欧洲倾尽所有基督教国家之力,组织多次十字军东征,但从未彻底打败阿拉伯人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不能说3万唐军战斗力超过整个欧洲,但至少说明唐军战斗力之强,远胜阿拉伯和欧洲军队。
大体上说,以军队的相对实力来说,应该是西汉比唐代较有优势。且西汉时代汉民族的百姓多有血勇。而之后,汉民族的血勇就逐渐被儒家和佛家消磨干净了。
此外我再补充一下,涔澹人家网友指出驱逐匈奴西迁的是东汉窦宪,这确是事实。但动摇匈奴根基的还是西汉,尤其是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和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对匈奴的两次远征(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的战法是彻底的三光战略,所到之处劫掠屠戮殆尽,完全是灭绝匈奴人的做法,尤其使匈奴人畏惧。但霍去病后,崇尚儒家和佛家的汉族将军就再无此类作风的案例了。),甚至迫使匈奴浑邪王降汉。总体来说,东汉只是藉西汉余威罢了,各方面来说完全不能和西汉相比。

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哪个朝代,建立于哪一年?

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建立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文帝统治时期。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定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庶民样本漫画全部 中国的贵族制和庶民制之间对立的典型时代是哪个朝代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创立者是隋文帝杨坚。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高岭罐是哪个朝代国家的典型器物

这不是朝代、国家的时期的东西,
高领罐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陶器,
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北部,大汶口文化是距今为6千至4千多年的那段时间,
还没有国家的形式,只是部落。

高领罐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陶器,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北部,大汶口文化是距今为6千至4千多年的那段时间

中国的九州十八府是哪个朝代建立的

九州夏朝《禹贡》就有了, 十八府即孙中山当年所说的中国本部十八省,起源于民国时期。
九州是指古中国行政意义上的疆域,《禹贡》中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十八府即孙中山当年所说的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为汉族传统区域,即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基本疆域范围与秦帝国差不多,加上河西走廊与云贵地区。

中国的北京在唐朝时代是哪个城市??

北京在唐朝的不同时期的名称也不一样。
一、幽州:唐代都曾设定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二、范阳:唐天宝年间,今天北京一带是范阳郡的治所;
三、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

古代中国哪个朝代是苗族建立的?

苗族的先祖可到追溯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从中原不断地向南,这一次次迁徙实际上是很悲壮的生存大转移,他们与中原各强势力量不断抗争,不断战败,最后藏匿于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云南境内。

这样一个且战且退的民族,最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存繁衍,足见其民族精神之坚韧。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民族还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虽然是那么的短暂。

这个苗族政权就叫“上堡古国”。上堡古国位于湖南境内雪峰山南麓与南山北麓交汇地带,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1700米。现在能见到的“上堡古国”实际就是上堡古村了,整个村落东、西、北三个方向,北部高,南部低,坐北朝南。很显然,当时在此建立政权是考虑过此处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且是处风水很好的地方。

明朝正统元年至天顺年间(公元1439—1464年),湘、黔、桂交界的苗民以上堡为中心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领导者为蒙能、李天保、陈添仔、杨文伯、金龙锡。蒙能牺牲后,李天保继续斗争,并建立苗族王国,年号“建元武烈”,李天保称“武烈王”,封蒙能之子蒙聪为元帅,封杨昌富为将军,将苗疆划为“省”、“府”、“州”、“县”等行政单位,湖南绥宁县黄桑坪一带至今仍流传着“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的民谚,一些村民都戏称村长为县长。这个年号为“建元武烈”的上堡古国就是苗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政权。

尽管这个苗族政权地处偏远之地,拥有的人口也不多,地盘也不大,但皇帝仍然寝食不安,不惜派重兵劳师远征,杀光了这一带的男人,烧光了所有起义军的行营,上堡古国虽然存在时间短,但因为是苗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其意义非同寻常。

初冬,当碧华先生慕名寻找到藏在万顷绿涛深处的上堡古国时,只见当年苗民的首都“上堡古村”古风依然,黑瓦为盖、木料为墙的建筑群歇在山坡上,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古榆掩映的小桥和洁净的青石古道上,仿佛仍能听到当年的战马的铁蹄声,四周的山坡上,仿佛仍埋伏著万千勇士。当然,现在的上堡古国的首都遗址已作为文物保护下来,苗族先民的后代用“拦门酒”形式,热情地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我在“上堡古国”的首都徜徉,只见当年义军的插旗石依然挺立著,苍黯的青石城砖似乎默默地诉说著当年血腥的故事。金銮殿被摧毁了,只剩下一个高台,面积并不大,站在金銮殿的位置看整个村庄,确有俯瞰天下的感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