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世间 不就是你意思 皇帝:世间何物最肥,何物最瘦?宰相只说了8个字,皇帝感动落泪
皇帝:世间何物最肥,何物最瘦?宰相只说了8个字,皇帝感动落泪
自古帝王心思最难猜,想要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除了要拥有过人的才能,做出让文武百官佩服的成绩,也要了解皇帝心中之所想。对于古代的文官来说,宰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职位,毕竟高处不胜寒,能久居相位者并不多,而清代的张玉书,却当了二十年的宰相,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张玉书并非出身名门,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从小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天资聪颖的他,十六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可谓是年少得志,成为家乡的名人。尽管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张玉书却十分低调、务实,从不夸夸其谈,这这性格对他以后的仕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考取功名后,张玉书的第一份工作是翰林院编修,能进翰林院者无不满腹经纶,但他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上天不会辜负努力奋斗之人,张玉书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认可,升任侍讲学士,还曾为康熙帝授课,称得上帝王之师,此时的他也不过二十多岁。

此后的多年间,张玉书升迁的并不算快,但他从没有抱怨过,相信厚积薄发绝不只是传说。康熙二十年,刚满四十的张玉书,迎来了仕途上的辉煌时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被提拔为内阁学士,还成为皇帝身边最红的大臣之一,多次跟随康熙祭祖,简直让同僚羡慕的眼睛发红。
父亲病逝后,张玉书回家守孝,在此期间并没有一直闲着,经常到田间与老农聊天,深感百姓种庄稼不容易,领悟到了范仲淹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含义。回到朝廷之后,张玉书非但没有被冷落,皇帝反而对他更加器重,立马提拔他为刑部尚书。
随着官职的提升,张玉书并未迷失自我,更不会目中无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只不过是官衔不同罢了。康熙南巡之时,丹阳之地的河道多年未曾治理,康熙就让张玉书负责此事。在此次任务当中,张玉书亲自徒步观察河道,没多久就制定出方案,把河道治理的很好,交上了一份另皇帝极为满意的答卷。
如此有能力的大臣,不论是哪个皇帝都会喜欢,康熙认为张玉书德才兼备,是个不可多得的贤臣,不予以重用乃朝廷之损失。于是,任命他为文华殿大学士,等同于以前的宰相,只不过是称呼不同,另外还让他兼任户部尚书,负责朝廷财政方面的工作。
一次上早朝的时候,康熙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众位爱卿,你们觉得世间何物最肥,何物最瘦呢?”群臣几乎都一脸茫然,不知圣上是何意,虽然有几位大臣作出回答,但没有一个能让皇帝满意,康熙就把目光望向站在第一排的张玉书,看他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张玉书思索了一会,不急不慢地说出8个字:“春雨最肥,秋霜最瘦。”康熙听后感动的落泪,哽咽地对满朝文武说道:“张爱卿心怀天下百姓,实乃名臣之楷模,朕心甚慰。”群臣纷纷表达对张玉书的钦佩,并表示一定向他学习。张玉书于康熙五十年病逝,康熙帝心痛万分,亲手为其写了挽联和碑文,并且加封他为太子太保,清朝两百多年间,获此隆恩的汉臣寥寥无几。
参考文献:《清代七百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