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拓跋浚和李未央 拓跋濬简介

火烧 2022-05-11 22:06:43 1033
拓跋濬简介 其实,拓跋濬从小就很聪明,深受太武帝的喜爱。太武帝常把他带在身边,亲加教导。公元444年,年仅5岁的拓跋濬随祖父出巡,遇到有官吏处罚奴仆,当即就以王者口气命令官吏释放奴仆。拓跋焘十分惊讶,
历史上拓跋浚和李未央 拓跋濬简介

拓跋濬简介  

其实,拓跋濬从小就很聪明,深受太武帝的喜爱。太武帝常把他带在身边,亲加教导。公元444年,年仅5岁的拓跋濬随祖父出巡,遇到有官吏处罚奴仆,当即就以王者口气命令官吏释放奴仆。拓跋焘十分惊讶,对小小的拓跋濬大为赞赏。待拓跋濬年长之后,拓跋焘便叫他一起参与朝政决策。

公元452年,宗爱暗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后来又因拓跋余想削夺他的权力,宗爱再次杀拓跋余。十月,殿中尚书源贺等即拥立拓跋濬即位,杀宗爱,改元兴安,是为北魏文成帝。

拓跋濬称帝时,虽说北魏已经统一北方,疆土辽阔,但由于太武帝拓跋焘时东征西战,国力损耗巨大。再加上宗爱在几个月内连杀两帝,政权颇为不稳,谋权夺位的斗争接连不断。如公元452年十一月,陇西屠各王景文叛;公元453年二月,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建宁王拓跋崇与儿子济南王拓跋丽也参与进来;七月,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谋反。其他的大小谋反事件数不胜数。

与内部斗争相应的,各地百姓反抗统治者的斗争也越演越烈。在拓跋濬称帝后,鲜卑贵族与汉族平民的矛盾逐渐突出,虽然他曾多次下诏制止鲜卑贵族的腐败行为,但是并没有达到有效的目的,致使起义不断。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拓跋濬采取了与民休养的政策,宽刑简政,稳定民心。

由于太武帝拓跋焘时期的大肆灭佛,导致佛门与政府间的对抗十分严重。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影响,拓跋濬接受了群臣的进谏,开始改变朝廷对佛教的政策。当时的佛教虽然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是民间还是有很多人信佛,佛教已然成为一个时代思潮。对于佛教的流行,拓跋濬不再强力压制,而是基本采取听任自然的态度拓跋焘简介,略加规限。他下令各州郡可以建一处寺庙,百姓如果愿意出家不必横加阻拦。不过,对于出家人数,拓跋濬进行了严格控制,大州不能超过50人,小州不能超过40人。此外,他还亲自为师贤等5人剃度,并让他们担任僧人的总摄,管理僧人事务。这些措施的施行使佛教得以复兴,在无形中消除了佛门与政府的对抗情绪,同时也加强了对僧尼的管理,可谓一举两得。现在我国非常闻名的云冈石窟就是在此时建造起来的。

对于一些谗言,拓跋濬吸取了祖父拓跋焘的教训,他不会轻易相信而滥杀无辜,而是对其进行详加验证,秉公处理。如当时定州刺史许宗之贪污受贿,被一个叫马超的人指责。许宗之怒而派人将马超杀掉,他害怕马超的家人告他,于是就恶人先告状,诬陷马超诽谤朝廷,图谋不轨。文成帝拓跋濬得知此事后,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派人到定州详细调查,查明之后依法将许宗之处斩。

对于官员贪污的问题,拓跋濬亲自巡行四方察视,亲眼见到许多官员串通富商乘老百姓交租之时进行放高利贷、买贱卖贵的不法行径。于是拓跋焘简介,在公元461年,他下令禁止贪污,规定贪赃绢十匹以上的便处以死刑。

在对外关系上,文成帝拓跋濬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与南朝刘宋、北方各国都建立了和平的外交关系,互通商贾,息兵养民。

公元465年,拓跋濬病死于太华殿,年仅26岁。葬于金陵,谥“文成帝”,庙号“高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