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隔离的具体措施 轧钢厂接触到的职业危害有哪些,预防措施有哪些
轧钢厂接触到的职业危害有哪些,预防措施有哪些
轧钢厂接触到的职业危害有哪些,预防措施有哪些
轧钢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和辐射热。目前炼钢采用的方法有转炉、平炉、电炉3种,炼钢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轧钢分为热轧与冷轧,轧钢机将钢锭、钢坯轧制成钢材。轧钢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噪声、毒物、放射线和粉尘等,其中有关工序及其作业人员接触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盐酸、硫酸、铬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锌及其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沥青、三氯乙烯、氮气、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轧钢工艺过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对此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主要是防止高温及热辐射。厂房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冷却机及浇水处要设在厂房外;烧结机头部要安装通风除尘系统或静电除尘装置,地面应溼式清扫。炼铁、炼钢及轧钢生产预防职业病危害,一是应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二是要预防高温及热辐射的危害,厂房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预防高温作业人员中暑,高温作业场所可装设鼓风机送风调剂,炉前防热可用水帘、气幕、或隔热金属网,应设定凉爽舒适的休息室;三是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均应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措施,按照各项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体防护用品;四是要预防煤气中毒,加强通风并采取防尘措施,要提高装置的完好率,防止煤气泄漏,要在易发生煤气泄漏的场所安装煤气报警器,煤气作业人员进行煤气作业时应佩戴行动式煤气报警器,并派专人监护。
炼钢常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有哪些
(1)烟尘。炼钢厂烟尘危害大,主要尘源是吹氧烟尘,其次是出钢、出渣、浇注、整脱模和混铁炉倾倒铁水作业,修炉、拆炉和修罐作业,以及普遍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积尘所引起的二次扬尘。炼钢厂烟尘是含大量氧化铁粉和约20%游离二氧化矽,粒度绝大部分小于10微米的混合粉尘。
(2)高温热辐射。炼钢生产是钢铁工厂中高温辐射热危害最为严重的系统,高温工人大约占工人总数的56~70%,有87%作业点夏季超过35℃,其他季节也有超过35℃的作业点
(3)其他危害。炼钢生产噪声污染较严重,转炉与平炉炼钢主要是气流噪声,电炉炼钢主要是振动和电磁噪声。此外,炼钢修炉和补炉用沥青焦油,整修钢锭模喷涂焦油,以及滑动水口板制作与保温产生的沥青烟气等,均含有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其他如注锭和电渣熔炼烟气含氟化物,铁水预脱硫烟气含二氧化硫,混铁炉含钠离子烟尘,以及整脱模绝热板粉化产生含酚醛树脂等有机物的烟尘等等。
预防措施:对于粉尘、噪声等危害,应采取隔音、消音、密闭和工人佩戴口罩、耳塞等综合治理措施。高温作业岗位,应有隔热设施和通风降温设施;各种高温作业吊车,应设有隔热、密闭,并带有双层钢化玻璃和空调装置的司机室。对于毒物危害,目前应着重加强各种毒物的检测及其特性的分析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纺织行业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有哪些
纺织工业的原料有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人造纤维(化学纤维,包括粘胶纤维、醋酸纤维)、合成纤维。车间不良气象条件、粉尘、噪声、不良照明等是纺织工业中职业卫生的共性问题,但因加工纤维的不同也有些特殊性问题。
一、纺织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
1、粉尘:
棉纺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有产生粉尘的可能,开棉、混棉、清棉过程中产生粉尘最多,长期吸入棉、麻等粉尘可引发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有胸部紧缩感、胸闷、气短,并有急性肺功能障碍。预防时,对混棉机、清棉机的粉尘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措施,治理效果很好;梳棉、并条设吸尘装置,可使粉尘强度大大降低;此外,工作场所要注意采用溼式清扫。
2、高温高溼:
纺织车间生产上要求一定的温溼度。温度要求在18.3℃以上,夏季太阳辐射作用加上机器运转产生的热和人体的散热,可使车间温度升高到40℃以上。此时,降温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空气调节,屋顶喷水可作为辅助降温措施。纺织车间相对溼度要维持在45%~80%之间,车间中的风速不宜太高,一般小于0.5 m/s。在浆纱车间,高温、高溼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体力劳动较强(搬运浆粉,将浆粉投入煮槽内,搬运、装置及卸下沉重的织轴)。
3、噪声与振动:
产生噪声最大的车间为织布车间,可以达97~105 dB,其次为细纱车间,达到90~97dB。在预防上可使用吸音材料等。
4、照明问题:
纺织厂需要视力紧张的工种很多,因此,照明不足或不合理,将成为职业卫生问题。造成纺织厂工人视力紧张。一般对工作面照度的要求:纺纱为60 Lux(1975年建议,单独使用一般照明为不低于75Lux)。
5、纺织工业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不良体位、个别器官紧张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其根本解决办法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纺织作业装置、劳动过程与人的适配性。
二、印染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印染工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高溼及有毒的染料蒸气。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溼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温可达40℃。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碱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雾刺激,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汽,可能引起中毒、皮炎等。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是染料配制的密闭化及自动化;安装隔热排气罩,把大量热气、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排至车间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
轧钢厂有哪些防暑降温措施
轧钢厂因生产线不同,生产钢种不同,车间内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那防暑降温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防暑降温有:
1、降温装置:空调;电风扇、排风扇、隔热棉
2、做好车间的通风、适当洒水,
3、备好防暑降温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还有就是防暑降温食物或饮品,如:雪糕冰块、绿豆汤、水、糖水。
4、花放高温补贴,夏季的劳保用品。
5、特殊事件可以调整作业时间,比如增加人手、缩短工作时间合理倒班等措施
上面供参考。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如下:
1、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道的地方。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
2、或者躲在桌子以及床旁边,避免砸伤。
3、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
4、基于现在住楼房的最多,请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饮用水、手电筒以及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录音机。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以便于他人解救。
注意事项: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焊接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防护措施主要有:
1、生产工艺的优化选择
2、焊接材料和装置的选择
3、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
4、努力采用和开发安全卫生效能好的焊接技术
焊工职业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焊接烟尘和气体的浓度与性质及其污染程度,焊工接触有害污染的机会和持续时间,焊工个体体质与个人防护状况,焊工所处生产环境的优劣以及各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有在焊工作业环境很差或缺乏劳动保护情况下长期作业,才有引起职业病的可能。
焊接作业污染种类多,危害大,应从污染源、传播途径、个人防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防止有害因素的影响,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环境。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专案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专案,应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稽核、审查、竣工验收;用职业卫生的防护设施来控制并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组织管理措施、装置技术措施和个人卫生防护、保健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1.组织管理措施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人到议事日程,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有关职业卫生防护办法和应急救援方案。同时还要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检查,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2.装置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从工艺上改革、消除或控制生产劳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用机械遥控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等。 (2)隔离密闭对产生尘毒等有毒有害因素的装置或作业,应采取隔离的原则,使污染源不扩散;有些装置要加强密闭,控制跑、冒、滴、漏。 (3)通风排毒发生尘毒的工作场所,应设定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排除的尘毒必须净化、中和或过滤,防止周围环境污染。有高温辐射热的工作场所要做好隔热及通风降温。一切通风设施事先应合理设计,并保持经常的维修保养。3.卫生保健措施 (1)开展健康监护为了全面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必须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职工的健康改变和职业禁忌,对健康受损害的职工要早期治疗,对有职业禁忌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予以妥善安排。这是职业卫生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EHS中国) (2)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企业应当实施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制定监测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防护装置的效果、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岗位及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按时完成整改。 (3)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置,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包括防毒面具、防毒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围裙、胶鞋等。防护面板损伤用的面板防护膏;防辐射热的防热服;在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处应设定冲洗装置等。在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岗位应配备防护用具、医疗药械等。
吊车岗位的职业危害和处理措施有哪些
吊装作业职业危害及注意事项:
1、检查各安全保护装置和指示仪表应齐全。
2、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及冷却水应新增充足。
3、开动油泵前,先使发动机低速运转一段时间。
4、检查钢丝绳及连线部位应符合规定。
5、检查液压是否正常。
6、检查轮胎气压及各连线件应无松动。
7、调节支腿,务必按规定顺序打好守全伸出的支腿,使起重呈水状态,调整机体使回转支承面的倾斜度在无载荷时不大于1/1000(水准泡居中)。
8、充分检查工作地点的地面条件。工作地点地面必须具备能将吊车呈水平状态,并能充分承受作用于支腿的力矩条件。
9、注意地基是否松软,如较松软,必须给支腿垫好能承载的木板或土块。
10、支腿不应靠近地基按方地段。
11、应预先进进行调查地下埋设物,在埋设物附近放置安全标牌,以引起注意。
12、确认所吊重物的重量和重心位置,以防超载。
13、根据起重作业曲线,确定工作台半径和额定总起重量即调整臂杆长度和臂杆的角度,使之安全作业。
14、应确认提升高度。根据吊车的机型,能把吊钩提升的高度都有具体规定。 应预先估计绑绳套用钢丝绳的高度和起吊货物的高度所需的余量,否则不能把货物提升到所需的高度。应留出臂杆底面与叫货之间的空隙。
高温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装置和操作方法是改善 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 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 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 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定隔墙(板),使热空气沿着隔墙 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 放在下风侧。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 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 间,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补 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
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效能好的织物 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工作服宜宽大又不妨碍操作。此 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 护用品。
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炉衬热修、清理钢包等工种,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须佩戴高温隔热服dehsm./category-146.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阻燃、通风的防热服,如喷涂金属(铜、银)的隔 热面罩、铝膜隔热服等。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 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全、永续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 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 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面板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