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天津文博会 聚焦文博会|玉夯罕:推动傣锦产业更进一步

火烧 2022-04-18 14:29:21 1045
聚焦文博会|玉夯罕:推动傣锦产业更进一步 玉夯罕:推动傣锦产业更进一步本报讯(记者 陈瑾)创意云南2017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西双版纳州参展的傣锦产业出现了“一老带一新”的特点。一老,即多次参展的非物质

聚焦文博会|玉夯罕:推动傣锦产业更进一步  

天津文博会 聚焦文博会|玉夯罕:推动傣锦产业更进一步

玉夯罕:推动傣锦产业更进一步

本报讯(记者 陈瑾)创意云南2017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西双版纳州参展的傣锦产业出现了“一老带一新”的特点。一老,即多次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传承人、“云岭首席技师”玉儿甩;一新,即首次参加展览的民间手工艺人玉夯罕。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文博会,但我对傣族织锦非常有信心,特别是跟着玉儿甩老师,我学到了许多新东西,对织锦这门技艺也有了更高的认识。”玉夯罕说。

玉夯罕来自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曼南坎村曼沙湾村小组,这个傣族村寨建寨至今已有600多年玉夯龙简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统的傣族干栏式建筑部分保存完好,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村民们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的傣族生活和生产方式。

“这次参展,我带来了新、老两种傣锦织品。老式傣锦织品采用经线织图法,工艺上较为复杂、图案也更加多变玉夯龙简介,但不易搭配服饰、且耗费工时长。新式傣锦织品则采用纬线织图法,图案相对简单,但美观大方,使用范围较广,易于搭配现代服饰。可以说两种织品各有优势、各有市场,对我们来说,老的不能丢、新的要抓住。”玉夯罕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两种织品的不同。

“现在我们全村的人都在做织锦,所以参加文博会我也肩负着重任,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傣锦,吸引更多的合作商,让我们的傣锦做的更大更好。”玉夯罕说。

据悉,目前曼沙湾村小组有62户287人,62户人家都在传承傣族传统傣族织锦的产业。全村有织锦机130多台,几乎每户都有2-3台,会织锦的村民从青少年到老年人近100多人。

监制:曾崇明

主编:岩温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