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无疾而终比喻什么意思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

火烧 2023-03-30 09:43:27 1053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赵云就是老死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很少见,尤其是在战乱时,更是稀有,古代人死亡一般都是病死或者是在战场上负伤
无疾而终比喻什么意思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

赵云就是老死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很少见,尤其是在战乱时,更是稀有,古代人死亡一般都是病死或者是在战场上负伤后死亡的,像古代平民老百姓生活中吃的都是面食,营养不良很常见,除非逢年过节才会喝点酒吃点肉,而且天花,瘟疫,都夺去了不少人的性命,真正能挺过来,老死的,少之又少

请问历史上哪些名人是自然死亡,无疾而终老死的?

民国:张学良,宋美龄,蒋中正。
清朝:溥仪,慈禧,乾隆,康熙。
明朝:朱元璋。
~~~
不知道楼主问这个干什么,好多的历史名人都符合楼主这个条件

历史上诸葛亮是自然死亡还是气死的?

五丈原诸葛亮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镇五丈原北端。五丈原塬高40余丈,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3公里,三面凌空,两边环水,南为秦岭,紧依古代关中通往汉中、巴蜀的要道褒斜古道,北临渭水,俯视古都长安,自古是巴蜀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曹操,驻兵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相持百余曰,因操劳过度,大星陨落,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蜀军营内。 诸葛亮忠烈一生,感动后人。晋武帝司马炎曾征寻诸葛亮的后裔为眉信令,以便在五丈原祭祀先祖。据载五丈原诸葛亮庙建于唐代初年,初称“忠烈武候祠”,后世又多次修葺扩建,并立庙会春秋致祭。 中新社发 孙同超 摄
中新网4月3曰电 香港《文汇报》今曰刊出专家文章,称“诸葛亮死于操劳”。文章如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人。年幼丧父,投靠叔父诸葛玄。刘备在新野时,曾三次亲自登门相请,他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收复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兼管左将军府中事。刘禅继位时,封诸葛亮建立府署处理政事。蜀国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决断。最后诸葛亮在军营中病逝。
诸葛亮自从二十七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至五十四岁病逝,前后二十七年。这时间内,都是在征战中度过,不曾安闲一曰。在“征南寇丞相大兴师”,他“五曰渡泸,深入不毛,并曰而食”。渡泸水时遇到毒气正发,行军路上误饮毒泉。暑热毒虫饥餐露饮。七擒七纵,心力交瘁。又连续六出祁山,战争紧张,条件恶劣,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要处理的事情,肯定有千头万绪,要曰理万机,不辞辛苦,“夙兴夜寐”,可见工作时间之长,“汗流终曰”,可见工作之重,说他是一个“工作狂”,一点也不过分。为报君恩,夙夜忧虑,他真是个“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知恩图报之人。他时刻不忘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知遇之恩。他表示:“臣安敢不竭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又说:“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事无大细,全部包揽无遗,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
当诸葛亮听说张苞身死,便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他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已到了“自觉昏沉,不能理事”的程度。便“暗暗拔寨,皆回汉中”。退回之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还有一次,他听说关兴病亡时,“放声大哭,昏于地上,半曰方苏”,在他屯兵五丈原时,“所啖之食,曰不过数升”,“自觉神思不宁”,“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他说:“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他为了“先帝之遗意”,连年征战,竭精殚力,积劳成疾,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做法则是不可取。他用健康来换取事业,而事业未见成功,却英才早逝,常使人为之挥泪。
当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时,司马懿问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诸葛亮的使者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主簿杨颙也说“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曰,岂不劳乎?”强支病体,出寨观各营。杨仪也曾劝孔明,处理政事,各有专责,上下之间,也有分别。并引古人说:“王公是坐而论道,士大夫是起而行之。”杨仪还借两个历史故事劝诸葛亮,操劳要适度,管理许可权也要适量。他说:丙吉是西汉宣帝的丞相,有一次他外出看见有人在街上聚众斗殴,死伤者横于道路,丙吉却过而不问。有人问他为何不闻不问,丙吉回答:“民人斗殴,死伤归长安令,京兆尹来管。”陈平是西汉文帝时的丞相 ,一次文帝问他一年收入多少,他说:“不知,可问财政部”,文帝怒道:“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陈平答:“上辅天子,下管群臣。”
谏议大夫王连也曾劝说:“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而孔明却说:“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复甚难,今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在他看来,别人都很难相信。他事事亲理,体力和脑力已用尽,正如司马懿所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宋代的范祖禹也有这种看法:“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曰力不足矣。”与其说诸葛亮是病死,不如说是操劳累死。尽管他不愿意死,此时此地也不该死,但是他仍然怀着满腔遗憾死去 <

谁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的名、字、号出自《离骚》?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明末清初重要的遗民诗人屈大均,字骚余,将自己的五种著作按屈原故居的地名命曰《屈沱五书》,把室名称为"九歌草堂".

谁知道历史上哪位名人是生在4月26日

出生121年 ——马可·奥勒留诞生,罗马帝国皇帝。
1711年——休谟诞生,英国哲学家。
1785年——约翰·詹姆斯·奥杜邦诞生,美国画家和自然主义作家。但他在海地的官方登记证上却写了出生于1780年5月4日。
1889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诞生,奥地利哲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 。
1900年——吴茀之,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首领人。
1910年——阮玲玉出生。
1917年——贝聿铭,著名建筑师
1955年——陈道明,国家一级演员。
1963年——李连杰出生。
1964年——央视主持人朱军出生
1966年——林忆莲,香港歌手
1967年——吕孔维,台湾综艺界谐星艺人。
1968年——何 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1970年——小花美穗,日本漫画家,代表作《玩偶游戏》。
1975年——区焯文,香港有线电视儿童台IQ非典型、IQ双拼及智趣大本营节目主持人
1978年——斯坦娜·卡蒂克,加拿大演员
1980年——乔丹娜·布鲁斯特,巴拿马气质美女,好莱坞演员,耶鲁大学高材生。
1982年——TAE(泰国小天王唐宸禹)出生
1982年——德国著名女歌手娜迪亚·伯纳萨(Nadja Benaissa)出生。
1985年——韩国著名女演员南圭丽出生。
1989年——韩国组合Bigbang成员姜大成出生。
1990年——艺人,2011快乐女声全国第六名李斯丹妮出生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是自然死亡?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寿命都很短,这已经不是什么祕密。一直以来的正统观点认为由于那些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生活过于糜烂导致身体普遍不好,以至都不能长
寿。那个年代整体医疗卫生条件也不好,暴病身亡更是正常。可普通老百姓医疗卫生条件不好,难到皇帝也存在这个问题?乾隆帝就活了89岁,宋高中赵构也活了
80岁。可见皇帝是可以长寿的。而且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一个老婆,一样只活了36岁。

再看看比较出名的几个短命皇帝的死法。
秦始皇一直身体不好,有很多年的病根,活了50岁正常。
魏文帝曹丕活了40岁,他的儿子再接再历只活了34岁,都是突然死亡,问题很大。
李世民爱服“仙丹”,死的早正常,但“仙丹”就没问题吗?
赵匡胤的死疑点最大,说他们家人都有早死的传统,可他头天晚上还好好的,想来只有脑溢血和心脏病了。头天晚上的“烛光斧影”更是给了人很多想像的空间。
还有东汉的一系列小皇帝,全是“英年早逝”,再联想当时混乱的政局,我说没问题你信吗。
而且但凡君主权利稳固,太平盛世的年代,皇帝活的都很长。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很明显,那个年代死于50岁一下或突然去世的,百分之80都是被谋杀的。
赵匡胤的疑点如此之多,历史上还说的如此冠冕堂皇,还弄出了个金盒子。那那些名气远不如赵匡胤的皇帝,其他人岂不是更好做手脚。
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个规则可以让很多违背道德违揹人性的人成为胜利者。并且可以保护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名誉。
曹操不想当皇帝,恐怕不是怕他不能胜任,而是怕他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谁知道历史上临沂的名人?

临沂十大历史名人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王祥(185-269),字休征,西晋琅琊临沂人。历汉、魏、晋三代,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刘洪(140-206),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学长)。继赴楚国,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有《荀子》。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平邑人。回族。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蒙恬(?-前210),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谁知道历史上姓牛的名人?

牛邯,狄道人,东汉名将,官护羌校尉,后擢太中大夫。
牛金,三国时南阳人,曹仁麾下部将,官至魏后将军。
牛弘,安定人,隋朝时人,官至礼部尚书。
牛仙客,牛弘同乡人,唐前期大臣,历任河西节度使,工部尚书,后拜相。
牛僧儒,唐末大臣,牛李党争时牛党代表人物,穆宗文宗时两度为相,屡次遭贬,有传奇集《玄怪录》。
牛兴祖:晋宁襄陵(今山西省襄汾)人,元代官吏。历中书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后擢大都兵马指挥使,累官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牛天畀:山西省太谷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武进士,累官至贵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会剿苗民,先后屠戮上万,后被苗民击毙。

牛弘:字里仁,北魏时,在隋朝任吏部尚书,人称"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宝章阁待制,字隆叟,扬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洁自将。
牛凤及:唐代诗人。有《奉和受图温洛应制》诗。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师,历官官御史中丞。
牛皋:南宋初武将。
牛金星:明末起义领袖。
牛得草(艺名) 牛群(艺术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