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商品陈列原则与方法 商品陈列设计时应遵循的六条原则是什么?
商品陈列设计时应遵循的六条原则是什么?
商品陈列设计时应遵循的六条原则是什么?
应该是8项原则:
1、分类分割槽的原则
2、易见易取的原则
3、满陈列原则
4、先进先出原则
5、关联性原则
6、同一品牌垂直陈列原则
7、主辅结合陈列原则
8、季节性陈列原则
对于超市商品陈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超级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
一、产品多样,种类繁多,这样就要求你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分门别类;
二、场地较大,需要进行规划,对装置也要求很高;
三、陈列:
1、按照人们每日所需要的物品使用频率划分,一般一定会用到的放在比较靠里的位置,而相对有一定消费期的,放在比较靠外的地方;
2、食品区是人们去的最多的地方,要规划出良好的动线;
3、服装区,一般超市的服装比较没有品牌感,如果陈列没有整齐划一,更会影响销售的;
4、家电类,现在家电竞争很激烈,超市规模如果不是太大,大件商品就要少一点,陈列的时候要有科技感,厂商的装修要有档次
食品一般都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其次是日常用品.
门口一般都是专柜/电器一般都要在比较宽阔的地方..因为电器本身体积较大..人流量也较多。
商品陈列原则是什么?
商品陈列可分为十大原则:
一、方便顾客找到的陈列原则
超市商品是卖给顾客的,只有让顾客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才能实现销售,所以管理者要从顾客的角度考虑商品的布局和陈列。我们超市每个店开业时,一般在超市入口都张贴有商品布局分布图,店内货架上方吊有品类指示牌,以及一些其他图文标识等,也许有些门店调整,这些早变得面目全非,它可是无声的导购员啊,就如路标一样,你识路可能对你作用不大,而不认识路的看到了却如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你店中的顾客不可能都是老顾客,否则你真的该反思啦,新顾客都是在超市这样的点点滴滴人性关怀中渐渐变成老顾客的。
仔细观察我们有些超市的陈列,因总部没有统一的陈列标准规范制约,各个门店发挥空间大,有的陈列多从方便员工自己和供应商角度考虑,按供应商品牌归类陈列,于是这个供应商的同类品种的不同规格、不同价位、不同功能、不同口味的商品集中陈列在一起,厂家品牌是得到了集中强化效果,也有利厂家和员工的上货和定购,可我们的顾客往往在选择了该品牌的商品后,往前挪两步,又发现了不同品牌的同功能、同口味的其他同类产品,又要挑选,甚至丢弃原来的商品,增加了顾客的麻烦,就譬如果汁饮料,如将所有不同品牌的橙味果汁饮料归类集中陈列,然后再按同品牌不同规格纵向陈列,按不同品牌同规格横向陈列,同时兼顾价格带,相信这样,顾客就会在很小的移动范围内满足了购物需要。
二、方便顾客看清商品的陈列原则
超市有那么多商品,顾客不可能好奇到把每个商品拿到手中仔细看是什么商品,如果把商品放到顾客看不到的地方或被其他商品挡住,或商品正面不能朝外,就不会引起顾客的注意,也就无法产生销售。所以让我们的员工动起来,给商品一个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商品正面朝外,增加露脸机会,就能增加销售机会;让商品各就其位,每一种商品都不能被其他商品挡住视线,酒香也怕巷子深,不露脸的商品没人会关注;货架底层不易看清的商品,可考虑倾斜式陈列突出商品,现在的人是很少弯腰屈尊把羞答答的商品拉出来看的;货架太高的,上层陈列的商品可考虑重复出面,现代人疑心重,看中的商品,不拿在手中感觉一下,钞票是不会拿出来的。
三、方便易取的陈列原则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我们的商品陈列只有做到了方便顾客挑选、方便顾客拿取商品,同时又方便放回去,才能增加顾客的购买机会。对鲜肉、鲜鱼等生鲜商品,顾客喜欢挑选、又容易脏手,附近没有简单的拿取工具或供顾客洗手的设施,顾客因担心脏手、不能自由挑选等顾虑,对商品易持怀疑态度或干脆放弃购买。设定洗手池或一次性手套、夹子等简单工具,减少顾客的犹豫吧。
商品陈列的不能过高,顾客因不容易拿到或放回去而放弃,要知道我们超市的顾客多是女性顾客,陈列要考虑她们的身高限制,我国家庭主妇的平均身高155厘米,比较适合顾客拿取的货架空间高度是60~150厘米之间,高处商品尽可能做重复陈列,既能保持顶层的美观,又能保证顾客拿取。对易碎商品要有防护措施,打消顾客拿放顾虑可以增加销售机会。货架隔板之间缝隙的理想状态是商品与上层隔板之间保证手掌能自由伸出,过小,商品不好拿取,隔板间隙过大,顾客又很容易看到背板,不美观,同时浪费货架空间。为顾客想得越周到,回报就越多。
四、陈列丰满原则
俗话讲“货卖堆山”,货架、地堆、端头上的商品必须丰满陈列。商品不丰满,会降低货架空间利用率,导致仓库库存压力增大,商品不丰满,容易给顾客留下这些是"卖剩下来的商品"的不好印象,商品不丰满,影响了商品自己的表现力,影响销售。尤其是地堆、端头等特殊陈列的商品更要丰满,这些特殊陈列犹如超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超市的亮点。就算商品放满了货架,但若是东倒西歪、凌乱不堪,仍然给顾客留下不好影响。如果没有仓库库存,不能保证货架放满,就要把商品前进陈列,以保证商品丰满,整齐。如果没有库存,有两种处理方法:在空缺的地方,放置“此货暂缺"标志;或者把其他关联性的同时销售比较好的商品填补上,这种操作一定要做记录,跟踪要货,不然容易使该商品在店里消失。不能简单地把旁边的商品拉大排面,除非该商品畅销。
五、先进先出的陈列原则
超市内商品,尤其是食品类商品,为了保持商品整体相对好的保质期,在补充商品时应依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来进行。补货时把里面的商品先拿出来,检查一下,如果保质期和待上架的一样,且货架和商品都干净,就直接上货,否则,商品拿下来,清洁后,把新商品补充在里面,然后把原来的商品放在外面。做容易,坚持难,平时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教育,让员工形成一个良好的上货工作习惯。尤其是生鲜、冷冻冷藏等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更要注意先进先出。
六、关联性陈列原则
超市内的商品陈列,特别强调商品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不是简单地如把服装鞋帽归类集中在一个区域陈列这样狭隘,可以以一个主题如“情人节”“火锅节”等组合商品陈列。关联性陈列要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端头陈列的商品与相邻货架商品有关联,让端头发挥一定的导购作用,就是相邻地堆之间陈列也要注意关联陈列,也要注意平稳过渡,如洁厕灵地堆紧挨饮料地堆,让人看了总不舒服吧。好的关联陈列很容易在激发顾客购买A商品的同时,又购买了计划外的B商品,甚至C商品。
七、同类商品垂直陈列的原则
产品按不同小分类价格由低到高从左向右横向陈列,同一小分类价格由低到高从上往下纵向陈列。靠近主通道,由外往里,同类产品按畅销程度从高到低横向陈列。同一侧货架,从端架起,由外往里,同类产品按畅销程度从高到低横向陈列。有两类以上商品,从货架两端,由外往里,同类产品按畅销程度从高到低横向陈列。
八、按业绩分配陈列
超市货架宝贵,商品陈列不可能平均分配。销售好的商品排面大,陈列段位好,销售差的相反,这样才能实现销售最大化,同时销售陈列是个动态过程,要不断分析销售情况,做陈列调整。陈列排面和位置如以销售说话,才能杜绝人情关。商品陈列权和调整权以及商品的下架和新品的上架权要控制好,注意让适合的专人控制监督。对做特价优惠的商品,如果陈列在货架上,应适当扩大排面和调整到好位置,实现预期效果。
九、唯一陈列原则
货架上商品陈列的位置应是唯一的,除了地堆、端架和专门促销区域等特殊陈列外,货架正常销售的商品应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陈列区域。就是厂家自制的展架、货架,也要慎重摆放,因这些特殊陈列有可能与超市的整体布局不协调。否则多处陈列,不易管理和控制库存,浪费货架空间。
十、安全原则
商品摆放要考虑货架的承重能力,注意安全,轻小的商品放在货架的上方,较重、较大的商品放货架的下方等等。货架高处的商品,易碎的商品,要注意检查,并采取防护措施,地堆商品要注意不要超高超大,以不超过1.4米高为宜,地堆、货架附近不要堆放库存,这样一是店堂不清爽,二是存在容易拌倒顾客等安全隐患。
详情点选::baike.baidu./link?url=3IKeUBAUatEorEv4UM7Au7Xs8UyiW7tNvMtKr4POoRvsS-O_e5gDZqjXSLrpMfIhmUe63PNj047dsa_xcM4vPq
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只有一组变数能变,其他的都不能变
程式码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规范原则;重用原则;注释详细;扩充套件性强;松耦合;资料外接原则;贫血设计模式原则;健壮易测试;可读性强等等.....
1提高编码质量,程式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程式码编写规范
2.1 删除所有无用程式码
2.2 必须给程式码添加注释,一个类的注释字数不得小于程式码的百分之20%
2.3 建议遵循30秒原则。如果另一个程式设计师无法在三十秒内无法知道你的函式在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说明你的程式码是难于维护的,需要得到提高。
2.4 一个函式的程式码长度不允许超过100行,超过一百行的函式建议在不破坏原子性的基础上进行拆分。
2.5 变数都应在方法或者类的头部集中定义
2.6 保证一行程式码只做一件事
2.7 使用括号来控制操作符的运算顺序,以免使用java预设的操作符优先顺序顺序。
2.8 程式码格式化:对程式码进行格式化,再进行提交。
2.9 介面不允许没有方法或者变数的宣告
3. 命名规范
3.1 各种识别符号的命名要使用有实际意义的英文单词或者英文单词缩写,缩写词及英文单词要收录在专案的简写词汇表中。切忌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拼音进行命名。
3.2 类名:首字母大写,每个单词首字母都需要大写。
3.3 方法名:首字母小写,其余单词首字母都需大写。
3.4 全域性变数,和常量名称要求全部字母大写。
3.5 引数名称与区域性变数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引数名称需要加上冠词a ,an 或者在单词结尾以s结束。
4. 注释规范
4.1 注释需要注意的事项:
注释应该用中文清晰表达意思,应该是程式看起来更清晰,更容易理解
注释要尽量简明,避免装饰性的注释。
注释不但要说明做什么,还应当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好先写注释表明要做什么,再进行编码。
4.2 类的注释
类的用途,目的。包括其他人感兴趣的介绍。
已知bug,当然最好是修改好所有的错误,但有时可能暂时没有办法修改,或者没有时间修改。
开发和维护该类的历史列表,记录每一次修改的作者,日期,修改的内容。
列举类的各种稳定状态,说明呼叫成员函式使类的状态产生的变迁(可选)。
同步问题(可选)
对主要的演算法必须加以说明,主要流程必须给予引导性说明
标准格式:
如果对已经版本话的类进行了修改,需要按照如下格式为每一次修改附加修改历史记录:
修改人 + 修改日期
修改说明 范例:
李四 2010/07/02
新增错误资料修改后继续批量储存的处理函式 saveBatch(
@Bind(key = "itemParams", defaultValue = "") String itemParams,
@Bind(key = "pid", defaultValue = "") String pid)。
王小二 2010/07/02

4.3 介面注释:
介面的注释风格基本与类的注释风格相同;
在别人使用介面之前,必须了解介面所包含的概念。检验一个介面是否应该定义的简单方法是:你是否能够容易的描述介面的用途;
介面如何应当和不应当被使用。开发者需要知道该介面如何被使用,也希望知道该介面不能被怎样使用。
4.4 函式的注释
函式头注释必须包括:函式执行了什么功能,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函式处理过程中对物件的哪些属性
可能进行更改;函式执行前后,物件的状态;
比较、回圈等控制结构加注释(可选);
在程式码的功能并非一目了然的情况下,应当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区域性变数必须加注释;
复杂难写的程式码必须加注释;
4.5类属性的注释:
描述域的用途。使别人知道如何去使用它;
对于有着复杂事物规则的域,可以加入范例来说明。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抵的上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