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律诗大全500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什么言律诗,诗中题咏的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什么言律诗,诗中题咏的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什么言律诗,诗中题咏的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
1,《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 常建 作的一首 五言律诗。2,此诗题咏的是:破山寺(现在叫兴福寺 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麓)后面的禅院(即禅房 ,就是和尚居住的地方)早晨的风景。3,此诗的重点是在描写寺院中清幽静寂的氛围。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隐逸情怀。此诗把旧 时佛教盛地的幽寂环境和淡泊情志十分生动地,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诗中用“清”,“古” “高”,“幽”,“深”,“悦”,“空”,“寂”等字,布满全篇,宁静淡雅的情韵自然 而然地流露出来,无处不有。对于整体情景的营造和生动描写是这首是最重要的特点。 诗人通过欣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来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 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什么言律诗
五言律诗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
《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什么诗
写景诗 描写了古寺的幽静雅致 表达了诗人摒弃杂念,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体裁是五言律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末联抒发诗人什么情感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蓋著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嫋嫋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