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宗高僧 禅宗高僧佛陀禅师
禅宗高僧佛陀禅师
禅宗高僧佛陀禅师
佛陀禅师,意译为觉者,本是天竺人。早年在天竺时,性喜守静习禅,与同伴5人相随出家修道,其他5人都已正果,唯有他无所收获。佛陀乃勤苦励节,自怨自艾。已得道的一位同伴劝他说,修道要看机会,时机一到,自有成果。我看你与中国有缘,我们还是到中国等待机缘吧。佛陀便与这位道友一同游历佛陀禅师简介,于北魏孝文帝时来到魏都平城。
北魏自孝文帝之后,禅法大行,一般僧人都以禅诵为务,不重讲论。佛陀精于禅法,正好投合了北魏社会的习尚,深受孝文帝的敬重。孝文帝特地为佛陀设立禅林,凿石为龛,让他结徒修禅。
修行所需的一切用品,都由朝廷供给,事事丰厚。而佛陀在平城修行一段时间后,禅法更加精进,坐禅入定时常常出现一些人们难以理解的神异事迹,道俗都认为这是他道行高深而产生的徵应。
平城城内有一位姓康的富户,家财百万,崇重佛法,专门为佛陀造了一所禅院,让佛陀居住,静修禅业。修行中又有神异现象发生,康家老少惊奇赞叹,都以为佛陀已经得道成佛。消息迅速传遍远近城乡,佛陀由是声名大噪,誉动朝野。
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让佛陀也同行至洛,又由朝廷营造静院,拨给佛陀居住。洛阳是东汉以来的旧都,地处南北之中,交通方便,文化发达,热闹非凡。况复迁都伊始,事务殷繁,嘈杂倍于平时。佛陀修禅需要安静的环境,不适应洛阳城中的热闹忙乱气氛,便常常到洛阳城东南方的中岳嵩山,在那密林幽谷中屏营独处,流连忘返。

孝文帝尊重佛陀的意愿,下敕令有司在嵩岳择地为佛陀造一寺院,供给衣食。佛陀把寺址选在嵩岳的少室山,亲自加以规划经营。寺成,即有名的少林寺,佛陀自任寺主。
佛陀晚年,仍住于少林寺,但已不参与寺务,也不再传法授徒。他嘱徒众们互相学习,自相成业,自己移住到寺外一间小房子里,独自静修静养。
临终之前,他亲自在这间房子的墙壁上手画神像,画讫而终。他画的神像,曾经保存了很长的时间佛陀禅师简介,供崇敬他的人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