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不杀魏忠贤 魏忠贤杀的大臣和妃嫔

火烧 2021-10-25 07:25:57 1040
魏忠贤杀的大臣和妃嫔 魏忠贤 1568―1627 明朝天启年间的“秉笔太监”,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狼狈为奸,结党乱政。魏忠贤原是河间肃宁 今属河北省 一市井无赖,目不识丁;但他黠慧有胆,处事果断。熹
为什么不杀魏忠贤 魏忠贤杀的大臣和妃嫔

魏忠贤杀的大臣和妃嫔  

          魏忠贤(1568―1627)明朝天启年间的“秉笔太监”,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狼狈为奸,结党乱政。魏忠贤原是河间肃宁(今属河北省)一市井无赖,目不识丁;但他黠慧有胆,处事果断。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是熹宗的跟班,经常带着熹宗宴游,深得熹宗欢心。熹宗在位七年,可以说全由魏忠贤控制朝政。 >         魏忠贤为了爬上高位和保持权势,必定要排斥异已和翦除政敌。熹宗上台只数月,魏宗贤就在客氏的默许下,矫旨杀了太监魏朝。这是魏忠贤和客氏勾结杀第一个人,也是魏、客“神圣同盟”的开始。 >          魏忠贤进宫,是魏朝向老太监王安引荐的。有一次,魏忠贤受到弹劾,曾“泣求魏朝”,请魏朝在王安面前求情营救。因此,魏忠贤视魏朝为救命恩人,和他结拜金兰,成了把兄弟。魏忠贤假传圣旨杀魏朝,仅仅为了“得专客氏”,与魏朝争客氏之宠,可见其忘恩负义、残忍狠毒。 >        王安为人刚正不阿。他服侍先帝三十余年。先帝病逝,王安与其他大臣同受“顾命”,魏忠贤在杀死魏朝之后,如法泡制,即矫旨革了王安的职,并勒令他“自裁”。除去了王安,魏忠贤在宫中为非作歹,更加无所顾忌了。他不但掌握了东厂(明朝由宦官主持的特务机构)大权,而且当上了秉笔太监。有了“秉笔”之权,他“探上意为奸”,狐假虎威,只要谁对他的胡作非为说一个“不”字,轻则革职削籍,重则监禁处死。史书上载,在魏、客“神圣同盟”的鼎盛时期,朝中重臣“一时尽去,部署皆空”。 >          魏忠贤当政七年,到底杀了多少重臣和妃嫔?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有三十三人。这三十三人中,皇妃、贵人竟有四人之多。怪不得天启四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指控魏忠贤“二十四罪”之九中感叹:“皇上不能保其嫔妃矣!”请看史籍记载:天启三年,“光宗选侍赵氏,与客、魏不协,矫旨赐死。”“裕妃张氏方妊,膺册封礼。客谮于上,绝饮食,闭禳道中。偶天雨,匍匐掬檐溜数口而绝。…“贵人尝劝罢内操(熹宗、魏忠贤在宫内操练武士活动),客魏恶之,矫旨贵人诽谤,赐死。”“ 又于上郊天之日,掩杀胡贵人,以暴疾闻。”还有皇后张氏与成妃李氏,也遭到了魏、客的毒手。成妃被魏客矫旨“革封”和“绝饮食”。只是她鉴于裕妃之死,“密储食物壁间,数日不死。”后被斥为宫人,保全了一条性命。皇后张氏因怀孕而腰痛,魏、客就装作关心她,密布心腹,“奉御无状”,折腾得她流产方休。怪不得杨涟要发出“皇上不能保其子矣”的感叹了。这六件事,全发生在天启三年一年之中,魏、客之骄横,由此可见一斑。>          魏忠贤目不识丁,怎么能为“秉笔”太监呢?这并不奇怪。因他“秉笔”有人,组成了一个文班子代劳,“取旧司礼李永员入备赞画,李实、李明道、崔文升各司监局。“还有王体乾、梁栋、石元雅、涂文辅等人,都是他的文班子骨干。特别是李永贞,他“粗通文墨”,习于文字”,是实际上的“秉笔”者。史书上讲他“秉笔导虐,其恶过于忠贤。” >    为控制朝政,魏忠贤按魏广微开列的黑名单摈斥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邪人”六七十人,尽除异己;起用阮大铖,黄克缵等“正人”五十六人,广结死党。下有“五虎”(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五彪”(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之)和“十狗”,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抚督,都安插了他的亲信。 >       “五虎”之首崔呈秀,天启四年因贪污罪革职听勘。他为了逃脱惩罚,厚赂魏忠贤,并呼之以父,称魏忠贤为干爸爸。第二年春天,魏忠贤不但“出中旨,免其勘,起用”,复了他的职,而且不断提升他。崔呈秀从此青云直上,官至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成了阉党魁首。又如,天启五年六月,御史倪文焕被劾,在崔呈秀的引荐下,他“青衣叩头,珍奇盈列,求为忠贤父子”,从此投在魏忠贤门下,www.3xm.com.cn成了魏忠贤陷害忠良的谋士和帮凶。 >        魏患贤专权乱政,一些忠良之士并不买他的帐。魏忠贤矫旨杀魏朝不久,王安即看出了他“侵权”的野心,并奏之于帝,欲重治其罪。然而,由于魏忠贤联络客氏玩弄了阴谋,王安成了第一个和魏、客“神圣同盟”斗争的牺牲者。从魏忠贤上台的天启元年到魏忠贤自杀的天启七年;正直的大臣们弹劾魏、客的奏章接连不断,言词“无不危悚激切”,熹宗不但统统当作耳边风,而且动辄下旨“责之”、“谪归”。一些奏章落到魏忠贤及其党徒手中,具奏人的命运就更惨了,不是逮捕囚禁,廷杖致死,就是阴谋杀害,矫旨“正法”。 >        对魏忠贤最有代表性、最完整系统的弹劾,是天启三年六月杨涟疏参魏忠贤的奏章,举事确凿,论理透彻,以大量事实,列举出魏忠贤勾结客氏“小忠小信以幸恩,大奸大恶以乱政”的二十四大罪状。对魏忠贤和客氏来说,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疏入之后,平时不可一世的魏忠贤,亦“惴惴惧祸”。对杨涟的奏章,他无词辩驳,只得向熹宗哭诉,以求宽恕。熹宗从小对魏忠贤偏爱,再加上客氏从中周旋,委曲调之”,熹宗昏昏然地将杨涟的奏章交给了魏忠贤的死党魏广微去处理。尽管那时应和杨涟奏章的,“或专或合”、“指陈剀切”、“不下百余疏”,但熹宗“俱不听”。这样一来,魏忠贤更加有恃无恐了。杨涟及附和杨涟奏章的大臣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两年之后,“身事三朝,亲受光宗顾命”的杨涟,终于“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惨死在狱中。>        魏忠贤对政敌的残酷迫害和血腥镇压,并没有把正直的士大夫吓倒。不少人视死如归,临死之前还与魏忠贤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例如左谕德缪昌期,明知忤魏忠贤,等于“身履虎尾”,不会有好下场。但他正气凛然。魏忠贤托人求他写墓碑时,他偏偏“嗔目叱日;“吾平生耻为谀墓,岂肯顺趟旨耶!”随即被魏忠贤的爪牙许显纯所杀。又如左都御史高攀龙。他早被削籍,在家杜门著书。天启六年三月,魏忠贤又下令捕他。他闻缇骑至,即焚香沐浴,手缮遗疏,云:“臣虽削籍,旧属大臣。大臣不可辱,辱大臣则辱国矣。”便投水自尽。扬州知府刘铎就义前以“一时功名有限,千秋清议难逃!”回答魏忠贤死党的鞠问。尤为值得一提的,魏忠贤对忠良之士的迫害,曾激起过多次民变。最典型的一次,要算天启六年三月魏忠贤派缇骑至苏州逮捕早已削职在家的原吏部主事周顺昌那次了。当时魏大中被捕,押解过苏州。周顺昌为魏大中设宴饯别,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缇骑催促魏大中上路时,恶言恶语。周顺昌即怒目视之,叱日:“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若曹归语而忠贤,我即故吏部郎周顺昌也”魏大中下狱不几天,魏忠贤果然又下令逮捕周顺昌。临出家门,周顺昌见桌上有素榜,记起这是龙树庵僧人托他写字的,就从容地舒纸落墨,题“小云楼”三字并年月日,云:“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遂改囚服登程。周顺昌平时深得苏州市民爱戴。市民们听到他被捕的消息,不胜怨愤,四境村镇的百姓也赶到市中。当缇骑在魏忠贤的爪牙、苏州巡抚毛一鹭府署中宣读逮捕周顺昌的诏书时,市民代表颜佩韦上前责问:“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回答:“旨不出东厂,将谁出?”百姓被激怒了,当即冲上前去,打死缇骑一人。当时,另一伙缇骑船泊胥门,是准备到浙江捉黄尊素的,闻城里有变,即“焚其舟,沈驾帖于河。”缇骑皆泅水遁,不复往浙。此次苏州民变规模很大,毛一鹭派兵镇压。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五位市民代表殉难。百姓将他们的遗体合葬在虎丘旁,即有名的“五人墓”。 >         事态平息之后,周顺昌自知“赴都必死”,便于农历三月二十六日自动进京。他表示,“死则诉高皇帝,速殛元凶,以清君侧之恶。”他入狱后,许显纯对他“拷比倍酷”,并令狱卒将其暗杀。周顺昌临死,写就短章,“祈以尸谏”。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人死了,写就的短章也被毁了。但他那种死了之后也要和魏逆作斗争的勇气和精神,却永垂青史。>        昏庸的熹宗于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死了,其弟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即位。魏忠贤的红运也随之结束。当年十一月,魏忠贤即被遣发到凤阳安置。途中,他风闻崇祯皇帝重又下令逮捕他,便在阜城尤氏旅舍上吊殒命。客氏亦被杀。至此,魏、客“神圣同盟”开始解体。“五虎”、“五彪”、“十狗”以及魏、客的其他死党,大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