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自动步枪分解顺序 解放军95式步枪
解放军95式步枪
解放军95式步枪
解放军95式步枪枪族
概述
95式枪族是中国陆军现役主力装备之一。95式枪族采用了不同于美俄的5.8毫米口径,无托结构,枪族内通用件占有很大比例,对生产维修十分有利。该枪比之于解放军过去装备的枪械效能有大幅提高,与世界同类步枪比也不逊色,但人机功效方面较差。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步枪、班用机枪和短突中国95式突击步枪击步枪。步枪、班用机枪于1996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次在驻港部队中亮相,短突击步枪于2000年定型。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盟国的军用步枪型号杂乱,口径多种多样。在1947~1956年间,北约盟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口径论战,最终在政治干预下选择了美国的7.62×51毫米步枪弹作为北约的制式枪弹,称为全威力枪弹。而苏联则坚持走中间型枪弹的道路,即7.62×39毫米枪弹,并推出了经典的AK47步枪。我国的56式冲锋枪和81式枪族都延续了前苏联的中间型枪弹之路。美军装备发射7.62×51毫米步枪弹的M14步枪后不久,到了1960年代,出人预料地推出了5.56毫米口径的M16步枪,并在越战中充分体现了小口径的优势。在美军单方面换装的情况下,北约各国也都竞相研制小口径步枪及枪弹。与此同时,前苏联悄然推出了5.45毫米口径AK74步枪。最终结果是,美国以5.56毫米口径统一了北约,前苏联以5.45毫米口径统一了华约。
研制过程
在小口径步枪研制初期,由于我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苏关系恶化,决定了我国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小口径发展之路。国际小口径步枪的发展引起了我国的注意,在美国刚刚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的同时,中国的轻武器专家就曾提出过小口径的问题,并初步认为步枪口径以5.8毫米为宜。
1970年,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我国小口径步枪的思想。
1971年3月,总后装备部在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上确定开始研制我国的小口径弹/枪系统。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小口径步枪论证工作开始了。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小口径论证是在“一窝蜂”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在全国有8个会战组从事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5.6毫米、5.8毫米、 5.81毫米、5.98毫米和6毫米。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因此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徘徊之中。
1975年,总后决定成立专门的轻武器科研论证机构,组建了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开始走上正轨。1978年,在集合各方论证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正式决定小口径自动步枪采用5.8mm口径。小口径枪弹其重量小、初速高,在一般的步兵战斗距离内有足够的杀伤力,并且在负荷下可提高携弹数量。
1979年2月,中央军委以[79] 军字第2号档案批准立项研制,我国由此正式开始了5.8毫米口径枪械的研制工作。但是,我国应选择什么口径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军内外不少人主张仿制美国的 5.56毫米口径或前苏联的5.45 毫米口径步枪,认为这样有利于外贸出口,而且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受口径问题干扰,5.8毫米枪族的研制工作徘徊不前,一直拿不出好的设计方案。中国95式突击步枪模型
1982年7月,军队首长指示,“我军小口径枪族系统应尽快研制定型,早日装备部队”。为加快研制进度,经研究决定,先在81式7.62毫米枪族结构基础上改成5.8毫米口径。这就是后来的87式5.8毫米枪族。
1985年,总参、科工委发出“359号”通知,要求“从作战使用任务和我国国情出发,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战术、技术、经济性、四化等方面,抓紧新型小口径枪族的论证工作”。
1986年,我国再次进行口径论证,经过对三种小口径武器和弹药大量的对比试验和分析,11月,提出了采用5.8毫米口径,可以发展成一种口径,五种枪械(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短步枪、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通用两种弹(普通弹和机枪弹)的小口径枪械系列,能大幅度提高我军轻武器弹药通用化程度,显著增强步兵分队的作战能力。
1987年,我国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87式自动步枪)和DBP87 式5.8毫米普通弹,并开始少量试制,配发部队试用和征求意见。87式自动步枪被列为国庆40周年阅兵装备。87式枪族采用工程塑料弹匣、小握把及护盖,新设计了剑形刺刀。由于存在尺寸偏长、重量偏大、工艺落后等问题, 87式枪族只生产少量装备四个军区部队试用。87式枪族是中国小口径步枪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中国实现小口径化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1989年,根据部队试用所提的意见,87式自动步枪不能完全满足军方使用要求,因此部队使用部门又提出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这次研制新枪汇集了工厂、院校、研究所和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所组成的联合队伍。
1995年,经过6年时间的研制,新型枪族中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设计定型,分别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和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
1997年,QBZ95式5.8mm自动步枪和QBB95式5.8mm班用机枪作为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被简称为95式枪族。目前95式枪族及其他5.8mm口径班用枪族已经装备许多作战部队,由于某种原因还没有全面替换81式枪族。
实践也证明,我国能特立于两大政治集团之外推出自己的5.8毫米口径是十分英明的选择。在轻武器发展中,有关轻武器口径的争论又有抬头的趋势。先是在车臣战争中,5.45毫米枪族遭到了俄罗斯士兵的指责和冷落,原因是口径这样小的弹药并不适合用于完成许多战术任务,在远距离上小口径弹缺乏足够的毁伤力,作为支援武器更不及7.62毫米弹。相比之下,美国的5.56毫米口径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5.56毫米弹威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对5.56×45毫米弹的终点弹道效能一直不满意,他们需要一种对人体有更大停止作用的枪弹,对现有的5.56毫米枪弹不下大力气改造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我国因选择5.8 毫米口径为枪弹的设计留出了很大的余地,不但杀伤效能远优于5.56毫米和5.45毫米,而且形成了由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组成的小口径系列,令欧美各国望而兴叹。
在新一代5.8毫米小口径枪械系列指标要求方面,我国提出在总体效能上力争达到同类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使步兵班具有点、面杀伤和打击轻型装甲的能力,增强夜间作战能力;明确提出采用“无托”型总体设计方案,大幅度缩短枪长和减轻重量的技术途径,要求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防护效能和质量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新枪族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组织了七家单位参加新枪族的方案竞标工作和选型试验。组织了轻武器行业内各方面专家进行了两次评审把关。这种招标竞争评优方式调动了各单位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结构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为后续的枪族优化设计,研制效能优良的武器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构特点
95式枪族采用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量应用,一改我国轻武器粗制滥造的历史,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显示我国枪械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弹鼓主要供班用机枪使用,必要时可以与弹匣通用。95式枪族95式5.8毫米轻机枪配白光、微光瞄准镜及多功能刺刀。
95式枪族为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平移击锤击发机,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枪族之间的主要零部件如机体、机头、复进簧、击发机、发射机能互换,互换率达70%以上,枪族内自动机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机枪之间通用件占很大比例,这对生产和维修十分有利。枪族内不同型号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枪管长度。通用元件有机头、机框、枪机、复进簧、击发机、发射机、弹匣和弹鼓,以及带杠杆缓冲装置的枪托。
95式枪族采用导气式活塞短行程使自动机获取后坐能量,回转式机头有3个闭锁突笋,机头与枪机框的连线以圆柱体进行,在此圆柱体上有一个连体的开闭锁及前后运动的带动凸起。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凸起的顶部,后坐带动面设计在凸起的根部。该设计不同于卡拉斯尼柯夫在机头闭锁支撑面的外圆上设立带动凸起的思路,也不同于西方类似结构(如FNC)。
95式枪族机框上的开闭锁螺旋槽的设计借助于M16的设计思路,在开锁螺旋面同直面之间设计一个平滑过渡的空间曲面,采用数控技术逐点程式设计铣削而成。为便于程式设计加工,在机体内圆柱体的展开图上给出一个圆弧。这种过渡的结构使开锁撞击大为减少,提高了自动机动力特性。曲线槽前端设计了一个间隙,它可使机头开锁后借助于火药燃气压力先期后坐,实现预抽壳,又可使机头同机体一样具有一个后坐速度,减少了机体带动机头的撞击能耗。
95式枪族的下机匣采用了铝合金槽式结构,优化设计时分析了枪机自动机运动平稳、附加惯性力矩,在射击中机匣所承受负荷也大幅度降低。一般槽式下机匣(以AK结构为典型)尾部有一堵固定“钢墙”,是自动机到位撞击体和上下机匣的连线体,也可作为缓冲装置的支撑体。自动机拆装时,必须在“钢墙”前垂直移动,再平行脱离或进入机匣导轨。但95式枪族采用尾部开通式,用一个活动销子与上机匣连线,上机匣尾部固定一个(轴固定)杠杆式自动缓冲器(连同缓冲器),自动机从导轨中直接平直抽出。
枪管内膛精锻成形,并进行镀铬。枪管节套为合金钢材料,但铝合金下机匣与钢制节套的连线方式没有采用M16的整个圆周的全包容的方式,而是用节套下面的两块平板同槽式机匣两个内侧面相配,以两个空心销子固定起来。这些下机匣的新结构带来的优点是结构紧凑,销孔至端面是8.9mm(而56式冲锋枪“墙”厚为21.5mm),对全枪长、重量都会带来好处:缓冲器位于可拆件上机匣,把上机匣取下后自动机可以平直抽出装上使用方便,对槽式机匣是一个创造;缓冲器采用杠杆式,结构简单,可以利用作用力臂不同把缓冲簧设计得体积很小。
相关资料
95式步枪枪重3.3千克(含空弹匣),有效射程400 米,初速920米/秒,全枪长746毫米;95式机枪枪重3.95千克(不含弹鼓),有效射程600米,初速970米/秒,战斗射速40/120发/分(单/连),全枪长840毫米;95式短突击步枪重2.9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初速790米/秒,全枪长609毫米。
[编辑本段]95式分类
95式枪族的自动方式和其他导气式自动武器基本相同。枪弹击发后,弹丸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沿枪膛向前运动,通过导气孔后,膛内火药气体沿导气孔流入气体调节器气室,在气室内火药气体迅速膨胀并作用于活塞,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撞击枪机,枪机向后运动,迫使机头回转,实现开锁,并带动机头与击锤一起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动作。枪机后坐即将结束时,枪机撞击缓冲器并压缩缓冲簧,起到缓冲后坐力的作用。后坐结束后,在复进簧、击锤簧、缓冲簧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击锤和枪机复进,并在复进过程中连发阻铁挂住击锤,枪机完成推弹入膛和迫使机头回转实现闭锁枪膛等动作。机头闭锁后,机体继续复进,压下不到位保险,复进到位并带动连发阻铁解脱击发机,从而枪机复进95式轻机枪到位,全枪完成由击发到待发的自动回圈过程。如果是单发状态,击锤则通过单发阻铁被交换为阻铁挂机状态,并待下一次击发{如果是连发状态,击锤则在击锤簧力的作用下打击击针而击发枪弹,完成连发射击动作。
班用机枪采用弹鼓供弹时,在枪机复进过程中,弹鼓里的拨轮和推弹器在涡卷簧力作用下将枪弹向上推至进弹口处,由机头的推弹凸笋推弹入膛,弹鼓里的拨轮和推弹器输送下一发枪弹至进弹口,作好供弹准备。
枪机的回转式机头上有3个闭锁突笋,机头可在枪机框内往复运动,机头导杆上面有导柱,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导柱的顶部,机头在导柱和枪机框内导槽的作用下回转,从而实现开闭锁。
95式枪族大量采用高强度的轻型材料以减轻重量,机匣为高硬度铝合金材料,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强度高,上下护木及机匣盖则采用工程塑料。枪管内膛精锻成形,并进行镀铬。
9 5式枪族的快慢机设定在枪托后方,共有三种状态,即保险位置“0”,单发位置“1”和连发位置“2”,使用时转动快慢机扳柄,使其绕轴转动到所需位置即可。枪不使用时,验枪后将快慢机置于保险位置。
95式枪族的气体调节器设有1#、2#、0#三个导气孔,根据使用环境不同,装定不同的导气孔。其中l#导气孔为常用导气孔,在一般正常条件下使用此孔;2#导气孔在能量不足或在水冷却的射击条件下使用,一般在出现枪机和枪机框后坐不到位故障,又无法用擦拭涂油的办法排出时也采用2#导气孔; 0#导气孔为闭气位置,一般在发射枪榴弹时使用。
95式枪族机械瞄准具采用觇孔式表尺,步枪表尺分为l#、3#、5#三个档位,分别表示100、300、 500米;机枪表尺分为3#、4#、 5#、6#四个档位,分别表示300米、400米、500米、600米的射击瞄准位置。对付300米以内的目标,常用表尺为3#。在表尺3#位时,100 米距离上的瞄准点为距靶中心正下方8.8厘米处。准星的高低和方向可用专用工具调整,100米位置上,准星每旋转一圈,弹著点上下移动20厘米,准星滑座每移动一格(刻线在准星座连线体上),弹著点左右移动27厘米。
95式枪族有很多优点,在国内的兵器杂志中均有介绍,如采用无托结构,长度大大缩短,可加装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等辅助观瞄装置,提高了使用效能,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下、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增强了士兵野外生存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95式枪族发射我国自主研制的5.8×42 毫米枪弹系列,与北约的5.56毫米SSl09弹相比,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外弹道直射距离远,因此在威力和作战效能方面有着 5.56毫米和5.45毫米枪弹无法比拟的优势。
95式枪族自列装以来,总体反应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2000年生产定型中,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还存在一些系统性、结构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人机工效和勤务使用效能方面。反映问题较大的有:快慢机在枪托后方位置,操枪时快慢机柄易与身体接触,快慢机易自动变位,且快慢机转换动作复杂,不便于快速变换;拉机柄高度较小,首发装填时手指不便用力;瞄准基线高,瞄具座导轨宽度小,瞄具的重复装卡一致性存在问题。此外还有下护木烫手、缺少空仓挂机、塑料件磨毛发白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后,有人据此开始对95式枪族进行批判,甚至有些人提出 8l式替代56式是退步,而95式替代8l则又退了一步。应该说这些说法不但是不公正的,也是毫无依据的。
95式枪族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小口径枪族,注定要走一条不断完善发展的道路,美国的M16、法国的FAMAS步枪等无不是经过不断改进完善的结果。95式枪族出现的问题有些是技术方面的,也有些是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相关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越来越好。
95式5.8毫米枪族的研制成功,标志著中国轻武器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的轻武器开发研制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对世界轻武器的追踪和超越。目前,5.8毫米口径的枪械已经实现了一种口径、两种弹、六支枪系列,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轻武器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美国M16系列5.56mm步枪
M16 系列自动步枪主要包括M16式、M16A1式和M16A2式3种型号步枪。
美国关于小口径步枪的探索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1957年,美军装备M14式7.62mm步枪之后几个月,就正式提出设计新枪。本宁堡步兵局对新步枪的具体要求是:装满弹时质量不超过3kg;能单发、连发射击;在457m距离上能击穿防弹衣、头盔和10#+[#]钢板,杀伤力不小于M1式卡宾枪。为此,美国雷明顿公司在一种猎枪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雷明顿0.223in枪弹,即5.56×45,mm枪弹。当时有两家美国公司竞争研制发射该弹的步枪,其中之一是阿玛利特公司。该公司的尤金·斯通纳将其设计的AR-10式7.62mm步枪改进为发射5.56mm枪弹的步枪。
1957年阿玛利特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1958年3月31日,该公司将名为AR-15式0.223in步枪的10支样枪交付给步兵局。在阿伯丁试验场试验取得满意结果后,步兵局建议用此种枪取代M14式7.62mm步枪。随后根据寒冷地区试验结果又对AR-15式步枪作了一些改进,如枪管加强,允许枪膛带水射击,扳机护圈加大,戴连指手套可以射击等。1962年,美国空军首先采购8500支AR-15式步枪装备机场警卫部队并将其命名为M16式步枪。陆军采购1000支作部队试验,经改进后于1964年正式装备。
M16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换装的第二代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列入部队装备的小口径步枪。
M16式步枪在越南战场上暴露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弹膛污秽现象严重,卡壳故障率高。针对战场上出现的问题,阿玛利特公司对该枪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命名为M16A1式步枪,1967年定型,1969年起大量装备美军。
1977~1980年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试验后,确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mm枪弹为北约制式口径枪弹,而M16A1式步枪只能使用美国的M193式5.56mm枪弹,从而存在近距离杀伤威力太大,远距离杀伤威力不足的问题。为了统一到北约口径,并进一步提高步枪的作战效能,柯尔特制造公司根据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所提出的步枪作战使用效能要求,又对M16A1式步枪进行了改进。198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首先采购了20万支改进后的M16A1式步枪装备部队,并命名为M16A2式步枪。1984年3月美国陆军也正式宣布采用M16A2式步枪。
为准备越南战争,美国政府将M16/M16A1式步枪转交给美国柯尔特制造公司生产。1964~1967年共生产了10万多支M16/M16A1式步枪。为了满足需要,又委托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和哈林顿-理查森公司生产该枪。直到1985年初,美国共生产了600万支M16系列步枪。美军对M16A2式步枪的订购计划到1998年结束。
M16系列步枪除装备美国武装部队外,还装备澳大利亚、智利、多明尼加、海地、义大利、约旦、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纽西兰、黎巴嫩、斯里兰卡、越南、中国台湾等55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特点
M16系列步枪的特点是口径小、质量小、射击精度高、持续作战能力强,在步枪通常射程(400m)内杀伤效果好,广泛采用铝合金和塑料等轻型材料和先进的加工制造工艺。
M16式步枪采用导气管式工作原理。该枪与普通导气式步枪不同,没有活塞元件和气体调节器,而采用导气管。枪弹被击发后,火药气体经导气孔高速进入导气管,并直接进入机框与枪机之间的气室。枪机上的密封圈阻止气室内的火药气体前进,因此急剧膨胀的气体便推动机框向后运动。机框走完了自由行程,其上的开锁螺旋面与枪机闭锁导柱相互作用,使枪机右旋开锁,而后机框带动枪机一起继续向后运动。
M16式步枪
该枪主要由上机匣元件、下机匣元件和枪机-机框元件构成。上机匣元件包括枪管、瞄准具、导气管、上下护木、枪口消焰器、枪管连线箍、防尘盖、提把、上机匣等。下机匣元件包括枪托、握把击发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复进簧导管、复进簧、下机匣与机匣连线套等。枪机-机框元件包括装填拉柄、枪机闭锁导柱及其固定锁、枪机、抛壳挺、机框等。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击针没有击针簧,击发时击针以环形凸起撞击枪机尾端以保证正常的击针突出量。开锁过程中机框上的环形隔板带动击针向后运动,在机框复进但未走完闭锁后自由行程之前,环形隔板限制击针前进,只有在机枪确实闭锁之后才能击发。
发射机构只有单发和连发式,没有3发点射式。扳机护圈可向下开启,便于士兵戴皮、棉手套时射击。快慢机柄有单发、连发和保险3个位置。通过转换快慢机柄的位置,发射机构可直接控制击锤。
该枪的固定式三角形直枪托、方形护木和握把均用塑料制成,许多重要零部件用铝合金制成。
M16A1式步枪
M16A1式步枪是M16式步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是:弹膛镀铬,重新设计了复进簧导管(亦称缓冲器),以降低射速,在完成闭锁动作过程中防止反跳开锁;由于M16式步枪没有拉机柄,在机匣右侧后端增加了一个辅助闭锁装置,该装置由机框右侧的一排细齿和伸出机匣右边的辅助推机柄组成,其作用是在枪机因故障不能完全闭锁时,射手可用手推其闭锁;枪管下方可加挂M203式40mm榴弹发射器,具有点、面杀伤能力。
M16A2式步枪
M16A2式步枪是M16A1式步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是:改用刚度较大的重枪管,缠距由305mm改为178mm,可发射比利时的SS109式5.56mm枪弹,提高了有效射程和远距离杀伤威力;增加了3发点射机构,既可单发射击和3发点射,也可单发和连发射击;表尺改为可调整800m距离上的高低和方向偏差;取消了枪口消焰器朝下的开口,射击时可抑制枪口上跳,卧姿射击时可消除枪口区地面扬尘;机匣右侧抛壳口的后方增加了一个导壳板,抛壳时可防止打击(左)射手的脸部;护木由原来的方形改为圆形,改进了散热器,上呈肋状,便于握持;枪托和握把改用高强度尼龙材料制成;备有轻便的可卸式两脚架,用以提高卧姿射击稳定性。
M16A2式步枪是基型枪,全称为柯尔特M16A2 MOD701式和柯尔特M16A2 MOD705式5.56mm突击步枪。前者采用单发和连发射击方式,后者采用单发和3发点射方式。目前,M16A2式步枪又有多种变型枪。
柯尔特M16A2 MOD711/715式,备有简单而坚固的瞄准具,即M16式步枪一开始所采用的瞄准具。全枪质量3.2kg。
柯尔特M16A2 MOD741式,为重枪管型,可以实施高火力密度的精确射击。全枪质量4.58kg。
柯尔特M16A2 MOD723式,为卡宾枪型,是为适应快速作战和携行轻便而改进的,也可安装刺刀,并能发射所有制式枪榴弹。
柯尔特M16A2 MOD733式,为突击队员型,是一种尺寸、质量最小的M16A2式步枪的改进型,可发射所有5.56mm枪弹。
柯尔特M16A2 MOD635式,为冲锋枪型,可发射所有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M16式步枪的直枪托。全枪质量2.59kg
瞄准装置
M16系列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装在直立式三角形准星座上,表尺装在框形提把中。
M16/M16A1式步枪采用柱形准星、L形表尺和觇孔照门,表尺分划为0~300m和300~500m。
M16A2式步枪采用柱形准星和双觇孔照门表尺,大孔用于200m以内的近距离射击,小孔用于远距离射击。提把上还可安装光学瞄准镜。
弹药
M16/M16A1式步枪使用M193式、M777式5.56mm普通枪弹,M196式、M778式5.56mm曳光弹,M199式5.56mm教练弹和M100式5.56mm空包弹。M16A2式步枪使用SS109式5.56mm枪弹(即北约制式枪弹),也可使用M193式5.56mm和其他5.56mm枪弹。
效能资料 :M16式 M16A1式 M16A2式
口径 :5.56mm 5.56mm 5.56mm
初速 :M193式枪弹 1000m/s 1000m/s 991m/s /SS109式枪弹 948m/s
有效射程 :M193式枪弹 400m 400m /SS109式枪弹 600m
枪口动能 :M193式枪弹 1625J 1625J 1722J /SS109式枪弹 1765J
理论射速 :700~950发/min 700~950发/min 700~9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管式 导气管式 导气管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枪机回转式 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单发、连发 单发/连发,单发/3发点射
供弹方式: 弹匣 弹匣 弹匣
容弹量 :20发或30发 20发或30发 20发或30发 /全枪长 990mm 990mm 1000mm
枪管长 :不含消焰器 508mm 508mm 510mm /含消焰器 533mm 533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305mm 6条,右旋,缠距305mm 6条,右旋,缠距178mm
全枪质量 :不含弹匣 3.4kg /不含揹带和擦拭工具 3.1kg 3.18kg /含30发实弹匣和揹带 3.73kg 3.82kg
瞄准装置 :准星 柱形 柱形 柱形 /照门 觇孔式 觇孔式 双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 501mm 501mm
配用弹种 :M193式5.56×45,mm枪弹 M193式5.56×45,mm枪弹 #*[-4]SS109式、M139式5.56×45,mm#*[4]枪弹及其他5.56mm枪弹
M4卡宾枪
:baike.baidu./view/182061.htm

解放军所有部队都装备95式步枪了吗
大部分都是,不过也有一部分03式,还有一部分八一杠,不过八一杠应该不多了,我们这里一支海军测量部队也换95了
03式步枪什么时候全面装备解放军?
从楼主的提问来看,楼主对03的期望还是很高的,现在很多武警已经开始换装03了,解放军的几个伞兵营也开始换装了,但是从长远来看,03的最终装备规模不会超过95式的十分之一,原因有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03比95要贵一点,而且03是一位女性设计的枪械,你如果接触过03的话应该知道,03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我的感觉是03打起来卧著比95舒服,半蹲和站立姿势两者相差不大,95稍微舒服一点。况且95有最新的改进型计划,拇指可以够到快慢机了,弹匣质量好了,提把低了,没了小握把,很可能要加上空仓挂机,大约在2012年就可以定型生产了。03一直没有改进计划。将来只会装备一部分武警和伞兵部队。95才会全面装备。
95式步枪和97式步枪
95式是我国自己用的5.8毫米口径。
97是外贸型5.56毫米口径。
95与97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在弹夹上,95采用弯形塑料弹夹,97采用弯直弯形的M-16步枪标准弹夹,95弹夹的固定与56式、AK等系例类似的弹夹卡笋固定,97与M-16步枪类似,弹夹直接插入固定。97主要是向北约标准靠近。
95式步枪是否已全面列装解放军?网上流传的95式步枪装备基层部队后反响很差,是否属实?
除了少数部队(如空降兵装备的是03式,有些特战部队装备的是81),解放军已经全面列装。95式是有一些缺陷,如瞄基准线过高,配件较少等,但还是一只优秀的步枪,它的小口径弹药威力大,可靠性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它长度短,适合车载步兵使用,符合我军的作战思路。一只优秀的武器是要经过使用经验来不断改进的,95式的新版本就改进了很多问题,请耐心等待。
95式步枪与03式步枪与M4A1步枪与95-1式步枪
您好
我不想复制网路上的东西 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95枪更轻、更短,方便携带,可以减轻士兵负重,这对于特种兵非常必要;03枪长一些,重一些,但是可靠性更好,瞄准基线降低,也更符合我军的使用习惯和应用以往使用经验,这更适合大规模装备的野战和边防部队,也更适合野外作战的地形和需要,而且这类部队对士兵负重不如特战部队敏感。
95枪身短便携带.还有重要的就是可以在多种环境多种姿态下精确射击.03威力大精度高但适应射击环境方面比95差很一点点。
M4因为其良好的射程,准确性和紧凑的结构使其在美军中广受欢迎。美国陆军正式装备M4卡宾枪,用于替代各种冲锋枪和M16A2步枪。尽管平顶机匣早已投入了批量生产,但首先生产的是仍然是采用M16A2的固定提把机匣的M4。除了在美国军方,M4在美国的民用市场和执法部队中都相当受欢迎。M4能挂载战术配件,95就没有那么多的皮卡汀尼导轨。
95的有点就是具有质量轻、射击精度好、造型美观、便于操作等特点。
短时间内 95不会完全取代81 因为81还有很多储备弹药要消耗 81也可以装备民兵这样的非主力部队 节约成本
为什么解放军列装了95步枪,但是军事新闻里边防军还是用的81式步枪
换装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分不对。。甲种师和乙种师装备待遇也不一样啊。。
解放军新步枪?
训练用的镭射枪,类似WarGame的那种,这个 图应改是东北部队训练吧?但是这个蛋疼的迷彩啊,我就不明白明明一个白布单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就改不过来呢?!
03式步枪与95式步枪的区别
03式,有枪托,弹匣在前,发射机构就相应有改变,射击使用区别就很大,更符合使用习惯,用起来更顺手
95式步枪和03式步枪的优劣
个人立场上支援03式,但需要再作进一步的改进。至于部队应该选择何种武器,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兵种中小范围地同时装备两种武器,在训练和演习中对这两种武器起先对比,由使用者按照这两种枪的勤务效能和作战效能作出最佳的选择。
95式突击步枪自从问世以来,就批评不断. 1枪短,高个士兵使用费劲。
2无托设计,左撇子没法用(法国的Famas,左右手都能用)
3觇孔太小,不便于捕捉目标和瞄准。
4缺少空仓挂机机构
5没有导轨,无法组装战术附件。
6保险机构位于后部,不便于转换。
7同型号班用机枪使用大弹鼓,使用极为别扭。而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不仅战术效能达到了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独特的魅力:外形流畅美观,摺叠式枪托能满足多兵种的使用要求;瞄准线低,战士射击时隐蔽性好,增强了安全性;贴腮射击时离抛壳窗较远,战士不会受飞出的弹壳威胁和后溢的燃气的干扰;用刺刀刺杀时,更便于战士操枪使用;机械瞄准具、光学瞄准镜的贴腮高度设计合理,射击舒适,人机工效性好,并加长了机械瞄准具的瞄准基线,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其实95式的设计基础是很好的,枪身重心很稳定,射击也比较精确,毛病当然是有了,但是任何一种武器从它发明的那天起就会一直进行改进的,它的缺陷也会得到克服或一定的改善的。 当然我军第一次设计无托结构的突击步枪有些问题也是难免的. 95式突击步枪适合机械化步兵使用,是符合未来轻武器发展规律的.
而且95式突击步枪以经大规模配发,但有迹象显示03式突击步枪也己开始装备部队,所以可以想象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陆军的装备应该是95式和03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