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本在哪里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时一直未和日本宣战?

火烧 2021-10-24 10:50:23 1074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时一直未和日本宣战?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时一直未和日本宣战?一是由于中国目前极度落后,军用品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时一直未和日本宣战?  

日本在哪里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时一直未和日本宣战?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时一直未和日本宣战?

一是由于中国目前极度落后,军用品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定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如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抗战后国民政府为何换旗?

错了。一直都是那样啊。
1924年6月30日,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提议,把陆皓东先生设计的旗帜改成左上角青天白日,底色为满地红。只不过民众普遍接受的还是五色旗。一直到抗战结束,才把它当作国旗写入了《中华民国宪法》,从此在民间普及。
你说的那个其实是中华民国陆军旗。青天白日在中央。
别混淆了啊。

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时间?

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之后。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面性抗战,中日之间已完全处于战争状态,但国民政府仅发表了《自卫抗战宣告书》,并未正式对日宣战。
1937年7月16日,国民政府曾召开会议,讨论对日宣战的问题。由于中国军需品不能自给自足,有相当大一部分需要外国输送,如果宣战,日本政府可以以交战国的身份,通过各国禁止一切军需物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再者,日本海军远远强大与中国海军,握有制海权,中国没有能力保护从海上输入的援华物资。另外,中国在日本的侨民极多,中日一旦断交,中国在日侨民就会被驱逐或拘捕,中国没有能力将侨民接回国内,侨民便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会议作出决定:对日不宣战,不断交。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曾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对中国宣战和断交等问题。他们权衡利害得失,觉得这个问题极端错综复杂,会议研究结果事先把这个问题咯起来,伺机而行。日本占领南京后不久,便发表了“今后不以国民党政府为对手”的近卫宣告,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之后,日本推出汪精卫傀儡政权,视作中国政府,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日本政府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后,向英、美宣战时,也没有对中国宣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日本宣战,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国民政府随即释出《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

抗战时,国民政府为何没有出动海空军打击日本本土?

因为国民政府内忧尚且不能消除,更别提去打日本了

为什么国民政府1941年才对日本宣战?

主要因为中国当时与德国的紧密联络不便轻易因为一纸战术丢掉德国这个伙伴。
南京陷落前后,德国大使陶德曼应日方要求,出面调停中日战争,为蒋介石否决。此后,希特勒政权企图继续调停,拉拢中国。1940年10月1日,桂永清电告蒋介石,听说德国拟妥中日和议方案,要中国承认伪满,日方拟撤退华中、华南日军,与中国经济合作。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90103-016-160。6日,纳粹第二号头子戈林自前线返回柏林,密约桂永清谈话。戈林盛赞“日本优点”,指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弱点及蒋介石困难情形,认为“如日本集中全力,专向中国主力及所在地不断攻击,则早已收效”。桂永清当即告以中国“抗战必胜之原因”。戈林称:“日本为我同盟国,中国为我好友。德、义胜英后,中国必更困难。中国绝少战胜希望。况日本只欲得一部分生存土地,不如合理言和。”桂永清答称:“中国为祖宗、历史、子孙生存而战,现已握住敌国弱点,必待日本根本崩溃,放弃其大陆政策而后已。”戈林继称,中国决无力驱除日军出境。桂永清答称:委员长“为革命党领袖,从斗争中所造成意志坚定之三十万军官,五百万战士,亦非任何势力所能压倒”。二人对谈约两个半小时。戈林最后表示“希望中日和平”。事后,桂永清向蒋介石汇报,请求指示要点,“俾便应付,以维邦交”。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90103-016-162。11日,蒋介石指示桂永清:“最好暂不直接表示态度。如其不再来问讯,更不必直接答复,但可间接使戈知我国之意,如领土、主权、行政不能完整,则无和平可谈之意也。”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20300-044-068。
11月11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约中国驻德大使陈介谈话,声称日本新内阁成立,急图解决中日问题,拟于近日内承认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政府,德国与义大利因与日本结盟,将随之承认,其他国家或将继起,中国抗战必将更加困难。里宾特洛甫称:如阁下认为有和解可能,则请转告蒋介石及中国政府,“切勿误此最后时机”。《战时外交》(三),第699页。20日,蒋介石将陈介来电大意电告在美国的宋子文和驻美大使胡适,并且特别增加了一些原电所没有的内容,如:借里宾特洛甫之口批评英美所称援助:“口惠而实不至”,德宣称“中国若与日本议和,或竟加入轴心,则德国可保证,必忠实履行其和平条款,决不至违约”。蒋介石增加这些内容,意在通过宋、胡二人催促美国政府对中国提出的两国合作方案做出响应,早日予以确切答复。《事略稿本》,1940年11月20日。21日,蒋介石覆电陈介:声称“我国坚决抗战,实为保持我主权之独立与领土主权之完整。不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只求达到抗战目的”。“日本果欲言和,自应将其侵入我国领土之陆、海、空军全部撤退”。蒋介石这时仍然希望维持中德关系,分化日、德联盟,叮嘱陈介转告德方:“当知日本控制中国后,对德终属无利而且有害;反之,中国之独立与主权仍能维持,则将来德国对华之经济与发展,自属无可限量。”《战时外交》(三),第673-674页。
德国调停中日战争的意图持续到1941年。当年1月,法肯豪森将军的副官长格鲁(Krummasher)密告谭伯羽:德方逐渐注意中日问题,外交部有出面调停可能,意谓英国无力调停,美因对日关系,不便调停,以德国出面调停最为相宜,于德也有利。格鲁征询谭的意见,谭答“以日退兵为前提”。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103-032-009。
中国幅员广大,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丰富,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在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对垒中,中国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德国之所以一再劝中国与日本议和,目的在于加强轴心国的力量。
蒋介石艳羨德国的军火、科技和统治手段,对卢沟桥事变以来德国外交的亲日政策长期持忍耐态度。1941年7月1日,德国承认汪伪政权。蒋介石认为已到忍无可忍阶段。当日日记云:“德国太无理性,应断然与之绝交也。”次日日记抨击希特勒近年来的“侮华”政策,“可谓极矣”,“若不再与绝交,则国格将有所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当日,中国政府宣布对德绝交,关闭驻德使馆,召回商务专员谭伯羽。12月9日,宣布与德、意两国处于交战状态。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释出文告,正式向日、德、意宣战。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国性抗战,中日之间已完全处于战争状态,但国民政府仅发表了《自卫抗战宣告书》,未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日宣战,于是国民政府也正式释出《中国政府对日宣战文告》,明确宣布:“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自德、意、日在1940年9月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后,国民政府虽也宣布与德、意两国断绝外交关系,但却并未对德、意宣战。当日,国民政府在正式对日宣战的同时,也发表了对德、意宣战的文告,明确宣布:“中国对德意志、
义大利两国处于战争状态。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至此,中国与英、美、加、荷、澳、新(西兰)、法等国的联合阵线形成。

国民政府为何在广州成立

国民党在1911年建立过国民政府,只是被袁盗取,本来是在南京定都,因为袁的势力在北京,并没搬到南京,而是造谣北京有人造反,不便离北京,最后北洋政府定都北京。国民常后在宋教仁改组下发展壮大,孙袁反目,国民党有南京安徽江西广东组织护法军,几乎全部失败,国民党势力范围全部丢失,1915年袁要称帝,国民党又组成几省靖国,广东的省长朱庆澜也反对袁世凯,于是将省长属下卫队拨给国民党的陈炯明,陈将部队拉福建打袁的部队,后袁病死,北洋分直皖两派,这给国民党时间发展,就像当年红军在延安一样的情况。后来国民党6000人,在福建漳州到1918发展到20000人,分陈炯明,许崇智两个军,蒋这时还是许下面的参谋,后来是军参谋长,到1920年,盘踞广东的是桂系军阀,国民党军开始东征,在广东各地民军,国民党支持者,还有广西原来支援国民党的军队协助下,很快平定广东,于是建立大元帅府,这相当于政府,自从1920占领广东后国民党才真正有了一个根据地,才形成一个真正的革命政府,虽然在广东经过很多波折与困难, 国民党一直能守住广州,直到1924年国民党开始联俄联共,改组广东国民政府。到最后北伐成功迁都南京。
楼上几位说的是错的,比如当时的合法政府是南京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把持。合法的是民国政府,南京政府存在不超过三个月,因为当时国民党控制的地盘都在南方两广,别的地方都是大军阀。 这个国民党控制是就是广东,广西当时还有桂系呢,直到1924年。

为什么国民政府在1941年才对日宣战

因为早几年宣战的话不利于我国的抗战事业,尤其是军事物资的运输非常不方便,所以也是陶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才宣传的。

为什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要迁移重庆?、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此前,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就策划迁都。10月2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报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抗战前途》,提出国民政府将迁都重庆。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军分三路进逼南京。
是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宣言指出:暴日分兵西进,副我首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国自决定抗战自卫之日,即已深知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域性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同日,国民政府还决定,财政部、外交部、内政部以及卫生署迁至武汉。
11月23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汪精卫由南京乘中山舰抵汉口,对记者发表谈话, 声称: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意义有二:(一)不受敌人威胁;(二)期能发动全民最广大之抗战力量。
重庆有三峡天险且四面皆山,鬼子不易攻入,而昆明虽是高原,但那时鬼子已经进入香港、东南亚等地,对昆明来说并不能算是安全的。这是我自己的浅薄理解,期望看到权威说明。
不能因为自”七七事变”以来,国民连续在正面战场大溃败.

抗战时期为什么国民政府没有总统

1912年至1913年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为临时大总统,1913年至1924年元首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24年至1926年元首为临时执政,1927年至1928年元首为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至1948年的国民政圌府时期,国家元首为国民政圌府主圌席。1947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行宪后,废除国民政圌府主圌席一职,以总统取代,同时设副总统为备位元首,并置总统府为总统、副总统之办事机构。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