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屠城 中外军事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屠城?

火烧 2023-01-20 15:28:21 1399
中外军事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屠城? 中外军事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屠城?没有太明确记载,因为历史悠久而且是古代军事上的常规行为之一。比较出名的如撒马耳罕,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在1219年被蒙古人杀得

中外军事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屠城?  

中外军事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屠城?

没有太明确记载,因为历史悠久而且是古代军事上的常规行为之一。比较出名的如撒马耳罕,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在1219年被蒙古人杀得一个不剩。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个军事女统帅

古时候女子从军的比较少,能称为统帅的更少!
比较出名的女性统帅,最早就是商代的“妇好”
妇好 ,好姓(古音(zǐ),同子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对巴方作战中,率领沚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卒于武丁时期。
其后就是南北朝时期的“花木兰”,严格来说木兰并不是统帅,但她是最著名的古代女军人!
南朝至隋初时期洗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她生年不祥,是高凉(今属广东)人,出身于俚族冼姓大家。她从小就喜欢耍刀使枪,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又读过学多书,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她嫁给了高凉太守冯宝,从此被称为“洗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领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迁仕不但不去讨伐,竟然还与侯景勾结起来,想利用冯宝所统率的军马。幸好李迁仕的阴谋被洗夫人看穿了,洗夫人带领千名勇士进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击,很快平定了叛军,李迁仕被迫狼狈逃窜。洗夫人协助冯宝治理岭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后来在唐朝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阳公主,她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娘子军,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山西娘子关,当年曾是非常重要的关隘,就是因为她率军镇守有功而得名!
其后民间传说的宋代“佘太君挂帅”“穆桂英挂帅”,其实都是艺术创作,并没有实际人物。南宋末年的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又降蒙古。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也算是军事统帅。
明代农民起义首领唐赛儿,明初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1420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政府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压。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諡秦良玉为“忠贞侯”。
明永历帝护卫张小将的妻子杨娥自幼习武,骁勇过人,将殉国,娥为报国仇家恨投身义军,反清复明,化装成卖酒妇,刺杀明朝叛将吴三桂,行刺未成,而壮烈牺牲.
暂时就这些了!

浏阳历史上曾几次被屠城!详细

被屠城的是襄阳,是在大约十三世纪初,蒙古部队遇上久攻不下的襄阳。为了震慑民众。(蒙古军也伤亡很大)为了报仇,解气。窝阔台下命令屠戮襄阳民众。在历史上还没听说过浏阳被屠过城。你是不是搞错了。

排列三历史上共出现过几次444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老,岁月在滴

历史上共出现过几次荧惑守心?

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据考证有17次是伪造的。

陕西省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军事人才?

陕西西安人。196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12月加入gcdzg。1965年8月至1970年8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学员,1970年8月至1977年9月任空军航空兵师机械师、参谋,1977年9月至1983年1月任空军司令部科研部装备发展规划办公室参谋、科长,1983年1月至1985年6月任空军司令部科研部装备发展处处长,1985年6月至1987年2月任总参谋部陆航办工作,1987年2月至1988年3月任总参谋部装备部航空专用装备处副处长,1988年3月至1992年12月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处长,1992年12月至1993年2月任总参谋部装备部综合计划局局长,1993年2月至1998年8月任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部长(期间:1996年3月至1997年1月在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总装备部部长助理兼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任总装备部部长助理,2000年12月任总装备部副部长。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4.郑守增中将(1944.06—)
陕西米脂人。1962年11月加入gcdzg,同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1年晋升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历任排长、连长、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团长,军事学院学员,师长。第21军参谋长,国防大学战役进修系学员。第21集团军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参谋长1999年9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5.房峰辉中将(1951.04—)
陕西咸阳彬县人。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排长,作训参谋,科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68210部队)副军长、军长。2003年12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1998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6.屈全绳中将(1944.03—)
陕西西安人。1962年6月参加工作。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 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7.霍 毅武警中将(1948—)
陕西甘泉人。1968年入伍,历任副团长、团长、总队参谋长、副总队长,武警新疆总队总队长。武警总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199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5年7月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8.潘兆民中将(1932.12一)
陕西华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4年加入gcdzg,曾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三、少将(94人)
四画
1.王 安专业技术少将(1935.10—)
陕西安康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9月加入gcdzg。历任战士、团政治处祕书、军区政治部副科长、军事科学院军制部研究部研究员、技术三级、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特邀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军队管理研究会顾问,第一、二届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总参自学考试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总参训练部、总政宣传部首批特邀军队管理学专家。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2.王生祥少将 (1945—)
陕西礼泉人。陕西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副司令员。
3.王永银武警少将 (1944.12—)
陕西咸阳人。武警部队云南省总队政治委员。1998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4.王兆瑞少将
陕西彬县小章镇西堡村人。1951年入伍,先后在西南军区司令部、总参谋部、徐向前元帅办公室工作。1976年调石家庄人武部。1978年调国防大学政治部,1990年任进修系副军职副主任,1995年退休。
.王志巨集少将(1955—)
陕西彬县新民镇丑寺村人。1972年毕业于新民中学,1974年元月入伍,历任新疆军区某部新闻干事、组织干事、师干部科科长等职。1991年调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任免处任副处长,1994年任干部部副部长。1998年任兰州军区装甲12师政治委员。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2006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6.王克中少将 (1940.06—)
陕西宜君人。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7.王忠兴武警少将 (1949.04—)
陕西礼泉人。1968年入伍。武警新疆兵团指挥所主任,武警湖南总队政治委员,武警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 2001年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8.王建民少将 (1952.10—)
陕西周至人。后勤工程学院副院长,第21集团军参谋长。200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9.王根成少将 (1940—陕西人)
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199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0.王振西少将 (1934—2000)
陕西高陵人。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1988年2月—1990年4月任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研究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因病于2000年逝世,享年66岁。
11.王晓钟少将 (1944—)
(女)陕西西安人。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1997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2.文义民少将 (1952.03—)
陕西咸阳人。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政治委员,第一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州南方医院党委书记。
13.文忠民少将 (1950.03—)
陕西咸阳人。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副政治委员,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委员。2001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五画
14.石 磊 少将 (1931—)
陕西富平人。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5.冯育军少将 (1947.11—)
陕西临潼人。1965年8月入伍。历任排长、作训参谋、连长、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军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团长、副师长、师长,第26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济南军区装备部长。
16.卢普阳少将 (1942.08—)
陕西兴平人。196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排长,中队长,大队长,军分割槽参谋长、司令员,省军区参谋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司令员。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7.白广忠空军少将 (1955.08—)
陕西乾县人。空军西安基地副政治委员,空军试验基地政治委员。
18.白文仲少将(1931.09—)
陕西绥德人。1946年7月参加革命,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军分割槽政治部宣传员、司令部收发员、野战医院文书、政治部民运科、联络科、保卫科干事。1947年参加过大石科遭遇战、第一、二次榆林战役中的神木战斗和响水战斗、永坪狙击战、沙家店战役、太原战役以及1949年6月解放榆林的战役。1950年9月加入gcdzg。1952年在东北四平志愿军坦克三师留守处工作。1954年先后任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副科长、科长。,1965年9月晋升为坦克第6团政治处主任。1970年2月任坦克独立一团政委。1978年10月升任坦克四师副政委,1979年任政委。1983年4月任第16集团军政治委员,1988年2月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尉军衔。1956年晋升为大尉,1960年初晋升为坦克兵少校,198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六画
19.吕声毅少将 (1933—)
陕西毕阳人。西安军分割槽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20.刘巨魁少将(1949.12—)
陕西乾县人。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4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47集团军副政治委员,2003年7月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2005年5月任甘肃省军区政治委员。200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21.刘巨魁少将(1949.12—) 陕西乾县人。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200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22.刘登云少将(1944—)
陕西渭南人。第21军61师师长,第21军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23.关树人少将 (1944.09—)
陕西公安人。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天津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24.安鲛驹武警少将 (1936—)
陕西子洲人。武警部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93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25.纪增政海军少将(1947.10—)
陕西富平梅家坪镇人。1964年8月入伍,1966年入党。1967年-1979年,先后任机械师分队长、副队长,1980年5月后任海军某部副参谋长、参谋长,1983年6月后任海军某部副站长、站长, 1986年后任海军某部管理处处长、战勤处处长,1991年任海军某部副师长兼参谋长, 1995年任海军某部后勤部部长,1999年任海军航空兵后勤和装备部部长。2000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26.李 玉少将 (1943—)
陕西延长人。兰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战部部长,第21集团军副军,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军事百科部部长,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总参谋长助理。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27.李 源空军少将 (1929—)
陕西武功人。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28.李印良少将 (1935—)
陕西商州人。辽宁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
29.李贤一少将(1941—1999.09.15)
陕西富平人。青海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97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因病于1999年9月15日逝世,享年58岁。
30.杨士杰少将 (1935—)
陕西韩城人。 1985年8月-1989年3月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31.杨治理空军少将 (1942.12—)
陕西汉中人。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32.杨慧忠少将 (1942—)
陕西眉县人。第二炮兵第53基地 (80303部队)副政治委员。
33.来策义少将 (1950—)
陕西临潼人。第47集团军 (68310部队)参谋长。
34.吴 灿 少将 (1946.11—)
陕西凤翔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三军医大学校长。
35.何 虎武警少将(1945—)
陕西铜川人。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宁夏军区独立师通讯班战士,三团四连班长,甘肃省军区步兵一团二连排长,甘肃省军区独立师五团作训参谋,五团副参谋长,独立五团副团长,独立师二团团长,石家庄高阶步兵学校学员,武装警察部队甘肃省总队二支队支队长,武装警察部队甘肃省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总队长,武警工程学院院长。1989年被授予武警大校警衔,1995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36.张 武武警少将 (1946.02—)
陕西武功人。武警新疆总队政治委员,武警福建总队政治委员。1996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37.张又侠少将(1950.07—)
陕西渭南赤水镇堰头村人,生于北京。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14军40师118团连长,副团长,119团团长,第14军40师副师长,师长,第13集团军副军长,2000年8月至2005年12月任第13集团军军长。2005年12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7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张宗逊上将之子)
38.张文逸空军少将 (1929.10一)
陕西朝邑人。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39.张开礼少将 (1941-)
陕西高陵人。宁夏军区副政治委员。199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40.张天珠武警少将 (1940.08—)
陕西西康人。武警河南省总队总队长。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警衔。
41.张永刚海军少将(1949.02—)
陕西安康汉滨区人。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2月加入gcdzg。入伍后历任战士、班长、文书、新闻报导员、政治处书记、干事、祕书,海军政治部海军理论组干事,海军后勤部党委祕书、干部处副处长、处长,海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军技术装备研究所政治委员,海军舰艇学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政治委员。2001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42.张玉玺海军少将 (1950.06—)
陕西武功观音堂乡高村人。海军海军潜艇学院副政治委员,旅顺基地政治部主任,潜艇基地政治委员,青岛基地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43.张学谦少将(1953—)
陕西葭县人。总装备部副参谋长。(张达志中将之子)
44.张育林少将 (1959—)
陕西宝鸡千阳人。国防科大前航天技术系主任 ,研究生院院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45.张建国少将 (1947—)
陕西三源人。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46.陈宝林少将(1946.01—)
陕西靖边县人。1965年在靖边县入伍,在西藏军区第52师第157团8连服役。参加了中印边境乃堆山口守卫战,被评为学习md著作积极分子。1967年1月入党。担任成都军区张国华司令员的保卫干事,及50军侦察连副连长。1972年9月为149师侦察参谋。1979年1月为149师侦察科副科长,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1979年12月,为149师447团副团长。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南京高阶陆军学校深造。1982年7月起,历任149师447团副团长、149师副参谋长、149师445团团长、149师副师长,并参加了中印边境克节郎地区演习。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国防大学继续深造。1989年7月任149师副师长。1990年10月任四川省涪陵军分割槽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93年2月,任四川省黔江军分割槽司令员,被四川省委树为“人民公仆”。1997年7月任重庆警备区参谋长。2003年7月至今,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47.陈明义少将 (1934-)
原名陈书京。陕西淳化人。1985年7月-1990年6月任北京军区陆军炮兵14师师长。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48.陈燕勤少将 (1937.02—)
陕西鸡泽人。甘肃军区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6-14 13:56 国民党中有杜聿明,关麟征、董钊,杨虎城
王竣,陕西蒲城人 国民革命军新编27师少将师长,1941年5月9日中条山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台寨,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梁希贤,陕西同官县(现铜川市)人,国民革命军新编27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5月9日中条山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台寨;
庞泰峰 陕西西安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在河北与日军作战负伤自杀;
吴国樟 陕西延安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国;
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国民革命军一一三师参谋长,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山东城顶山与日军作战中多处负伤殉国。

朱元璋屠城 中外军事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屠城?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农民起义?

01: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02: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03: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04:西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05:东汉----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06:两晋----杜弢起义 07:两晋----孙恩起义 08:两晋----卢循起义 09:南北朝--赵广起义 10:南北朝--盖吴起义 11: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 13:南北朝--杜洛周起义 14: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15:隋------瓦岗农民起义 16:隋------窦建德起义 17: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18:唐------袁晁起义 19:唐------方清、陈庄起义 20:唐------裘甫起义 21:唐------庞勋起义 22:唐------王仙芝起义 23:唐------黄巢农民起义 24:唐------阡能起义 25: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26:宋------宋江起义 27:宋------方腊起义 28:宋------八字军抗金起义 29:宋------红巾军抗金起义 30:宋------邵兴抗金起义 31:宋------钟相、杨么起义 32:宋------魏胜抗金起义 33:宋------红袄巾抗金起义 34:元------元末农民起义 35:明------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36:明------刘六、刘七起义 37:明------明末农民起义 38:清------古州苗民起义 39:清------白莲教起义 40:清------天理教暴动 41:清------捻军起义 42:清------太平天国运动
满意请采纳

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屠城杀的人比南京大屠杀还多?

据统计有14次之多
1)秦末农民
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本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本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呈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躲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
2)汉武帝伐匈奴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国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逝世亡。
3)西汉末年混战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丧失率65%。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丧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叫,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本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5)西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开端,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取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之久,逝世亡人口达数十万人,很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6)南北朝混战
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1-2%。
后赵帝国地盘很小,天子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姬妾。他逝世了以后,儿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被岳父杀掉,灭尽了皇族。
天子石虎,一次征集美女3万人,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征集美女而不甘心者被杀高达3千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辨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展天盖地苛捐杂税,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逝世,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连线。前燕帝国进围邺城,那数万宫女,不是饿逝世,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宗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韬跟自己夺位,先派人刺逝世石韬,再密谋干掉老爹提前接班。事败之后,石虎立即登上高台,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再拔掉舌头,砍断手脚,剜往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逝世,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的幼子才五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连衣琏都被拉断,但被硬拖出往杀逝世。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石虎逝世后,登基33天的儿子,被另一儿子杀掉。183天后,又被另一儿子杀掉。
103天后,一名汉族将军冉闵杀尽皇室,下令:“凡杀一个胡人者,官升三级。”霎时间,仅首都邺城屠杀胡人20万,造成数百万人的逝世亡。
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有200万人,丧失率达60%。
7)隋朝役民
隋朝24年,扬坚的次子扬广发动宫廷政变杀逝世了父亲和哥哥扬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百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逝世者过半。 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标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4602万人,减到639年1235万,丧失率73%。
8)安史之乱
天子为夺回山河,竟卑躬乞求匈奴回纥收复洛阳,应允任意抢掠三日,使洛阳成了一片废墟。历时九年的残杀,使黄河流域萧条悲凉,人烟断尽,兽游哭。中国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至二百万户,四分之三惨逝世,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有5292万人,到760年人口1699万。丧失率68%。
9)黄巢起义
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到官军反扑长安,一城百姓完整站到了官军的态度上,“巢怒,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旧唐书》记录:黄巢带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刹那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唐末、五代,前后八十年,中国内外一片混战,亿万生灵涂炭。前后58个天子,有42个逝世于非命。自秦后的所建立三十余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出生游民和社会下层的约占了一半。五代十国之间的开国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无赖、流浪汉,心狠手辣就是自然的了。
唐武宗(841-846年)时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960年)仅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丧失率76%。
10)金、元灭两宋
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丧失率高达91%。
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沉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含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忽必烈屠杀了中国人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尽。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人杀害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尽,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餐头毛驴价格。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必定要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兵器,只能几家实用一把菜刀。
11)元末混战
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往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这个吃人上瘾的部队,何尝考虑过民意。
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出生卑微,生性残暴。他在生计艰钜之际为郭子兴收留、重用,完整借郭子兴而兴,得势后他却忘恩负义。朱元彰的好友杀了都元帅,朱元彰又杀了好友,当上都元帅。1366年,朱元彰救应遭难的天子,在龙船上把天子推入长江,建立了明朝。他杀来杀往,先驯服了中国人,才转向驱赶已经势微的蒙古人。
夺得天下后,朱元璋翻脸不认人,“火烧独角楼”,大杀元勋、朝臣,据史书记录,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案总共杀人十万之多。在位三十年,杀了二十万,基础上将元勋杀光,连毫无二心的幼时放牛娃朋友徐达也不放过,可谓冷淡刻暴到了极点。
朱元璋赐给常遇春美妾,可常遇春的元配砍掉了美妾的手。朱元璋派人杀了常遇春的元配。她的肋骨被砍成小块弄熟,由朱元璋分发给常遇春及众大臣食用。
明朝最著名的严刑莫过于“剥皮揎草”,将一个活人的皮剥下来,再塞上草。上的天子很少用这种刑。只有土匪、流寇和酷吏才下得了手,而明初的几个天子竟对此都乐此不疲。剥皮时假如让被剥皮者早逝世了,明朝竟规定:“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逝世。”
朱元璋在各州县设有“剥皮亭”,官员一旦被指控贪污,无需审讯即被剥皮,悬皮于亭中,以示警惕。他惩办官倒,如空印案、郭桓案,数万人被连累致逝世。因贪污罪名逝世于监狱或被判刑的,每年都有数万人。但明王朝终极仍然陷于腐败泥淖而不拔,严嵩的贪污款就相当于好几年的国防预算!
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后,用了46个妃妾、宫女殉葬,在以后的70年中,这种蛮横的制度又在天子与诸王中风行。
朱棣比起乃父来,尽不逊色。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逝世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害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逝世;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对于方孝儒的妻女,丧尽天良的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军营,让士兵轮奸,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20余男子的侮辱。有被摧残至逝世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
明成祖逝世亡(公元1424年)确当天,30多名宫女都饷之于庭,吃完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殿阁。殿堂内建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骗局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逝世。据说,这样殉葬比活埋要高兴得多。
12)明末混战
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丧失人口8000多万。
1628年(崇祯元年)陕西的大饥馑弄到人相食的地步,正是这场空前的大灾害拉开了明王朝灭亡的序幕。 李自成的大顺军的战马饮的是俘虏的血,马饮惯了血,对水不屑一顾。上了战场,战马一闻到血腥味,奔跑嘶叫,眼睛发红,简直像狮子一样。大顺军打下安徽桐城,百姓箪壶食浆,以迎义师。一农民在城门口拦住几个大顺军战士,向他们讲述自己的苦难,一个大顺军小头目说:“哎呀,你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就把老农杀了。
1644年阴历八月初九张献忠陷成都,张献忠下令屠城三日。三日过了,结束大杀,仍然每日小杀百余人以树威。欧洲传教士利类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圣教入川记》记录,张献忠每日杀一二百,为时一年又五个月,累计杀人十万,亦不算多。清军一来,他就逃了。在大军逃离成都前,更是对成都实行残暴的“四光政策”,尽杀蜀人,从老百姓到部队家属(老弱病残)再到他部队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后连早期追随他出生入逝世的秦兵也在剐杀之列,剐杀后制成醃肉以充军粮,单就此点来说,实在独步中国大屠杀史。
据《蜀破镜》记录,某日晚,他的一幼子经过堂前,张唤子未应,即下令杀之。第二天晨起懊悔,责问妻妾们昨晚为何不救,又下令将诸妻妾以及杀幼子的刀斧手悉数杀逝世。
张献忠学朱元璋剥人皮,“先施于蜀府宗室,次及不屈文武官,又次及乡绅,又次及本营将升。凡所剥人皮,渗以石灰,实以稻草,植以竹竿,插立于王府前街之两旁,夹道累累,列千百人,远看如送葬俑”。张献忠发明了很多杀人的花样,譬如派遣将军们四面出击,“分屠各州县”,名曰“草杀”。上朝的时候,百官在下边跪着,他召唤数十只狗下殿,狗闻谁就把谁拉出往斩了,这叫“天杀”。他想杀读书人,就开科取士,将数千四川学子骗来杀光。
每屠杀一地,都具体记录所杀人数,其中记有人头几大堆,人手掌几大堆,人耳朵几大堆。打下麻城后,他把妇女的小脚砍下来堆成山,带着他最心爱的一个小妾往参观。小妾笑着说:“好看好看,只是美中不足,要再有一双秀美的小脚放在顶端,就再好也不过了。”张献忠笑咪咪地说:“你的脚就最秀美。”于是把小妾的脚剁下来放到“山尖”上。张献忠兵败溃退,更是杀妇女醃渍后充军粮。如遇上有孕者,刨腹验其男女。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趣。
《温江县志》上说,温江县由于张献忠的屠剿,“人类几灭”。张献忠逝世往十三年后(1659年)清查户口,全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简阳县志》卷十九:“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
中国史上想改朝换代的流氓军阀,互相残杀起来比任何人都厉害,就是为了不让对手获得土地与国民,不让对手比自己更强大,情愿一切都毁灭!
满族驯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屠杀。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据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对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民基础殆尽。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逝世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国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著这些人(无捆绑)往杀人场,无一人敢对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1649年占据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运动,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杀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看如积雪”。
张献忠与清兵入侵使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10%左右。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敢对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此外,满清又杀苗民一百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一个幼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残暴!
满清入关后,对朱家宗室,可谓残暴至极,除鲁王朱以海一系逃至菲律宾得以存留外,其余几乎全部斩尽杀尽。崇祯帝的宗子被多尔衮绞逝世,其第二子隐姓埋名在民间数十年后,不慎裸露了身份,年已七十多岁的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仍被康熙帝下令凌迟正法,明朝永历帝尽管逃到了缅甸,还是被清朝抓回云南,全家被杀。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
1786年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丧失了1亿1千万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役中,盘踞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部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14)太平天国起义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六年中,不过就义4千余人;然而内耗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亲信6千余人,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后来又利用石达开来天京靖难,凌迟正法韦昌辉,将其尸体寸磔,割成很多块,每块皆二寸,挂在各处醒目标栅栏处,标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样,真是厉害之至。“洪杨之变”导致了十几万人被杀。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杀害数十万人的生命;整个天京城3万多战士,无一投降,全部战逝世或者自杀。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可曾剃头杀过10多年后,到光绪登基时,南京也还不到50万!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只有2.3亿人,一场农民使中国丧失了2亿人[4000万人逝世于战斗中],这是何等的残暴!到1911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3.4亿人。

希勒特灭犹太人种族。 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希特勒当属罪魁。 试图灭掉整个种族的行为,而且又死掉了这么多犹太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比南京大屠杀惨。

南京历史上有哪几次被屠城的经历?小日本那次不算的话

魏晋南北朝中的宋朝:
宋,从刘裕代晋到顺帝禅位于齐,凡八帝。武帝刘裕一死,争夺最高权力的屠戮就开杀了。 刘诞,大明三年(459年)在广陵公开造反,声讨刘骏信谗言,用小人,杀无辜及淫乱宫闱丑行,惹得孝武帝怒火满胸,凡刘诞左右、腹心、同籍、期亲之在建康者,并诛无遗,死者以千数。 比这次南京大屠杀更严厉的是,攻破广陵,杀刘诞,其母、妻皆自杀,贬刘诞姓留氏——开除皇族,这些都还在
则允许范围之内;最要命的是广陵百姓遭了殃,皇上命令,城中士民,无论大小统统杀头!幸亏前线总指挥沈庆之将军人性尚未完全泯灭,极力为民请命,才改变了血洗广陵的结局:杀成年男子,未成年男子免杀;女子作为战利品奖赏士卒。即便如此,犹杀三千余口,而屠杀手段又极端残忍:先刳肠抉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创,然后斩之。最后,还在石头城南岸垒死者头颅封土为京观,有谏不听,其残暴野蛮。
太平天国时南京的大屠杀
湘军进入天京(今南京)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财物与女子就抢。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据曾国藩记载,湘
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 “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 这次屠杀,是历来南京灾难中最惨烈的一次。屠城、焚烧城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就是曾国藩在城内外屠杀的平民。“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显然这次屠杀最保守估计也应该在50万人以上,清人所说的伏尸百万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对城市的毁坏程度也是历史之冠。
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可到光绪登极的1875年,人口还不到50万。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认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复。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现在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