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联在华利益 中东铁路 苏俄三次对华宣言:由热情到冷淡,「 ”信誓旦旦”变成「 ”拒不认账”
苏俄三次对华宣言:由热情到冷淡,「 ”信誓旦旦”变成「 ”拒不认账”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旗 苏俄国旗 苏俄建立后,曾多次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发表宣言,即「 ”苏俄三次对华宣言”。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

苏俄三次对华宣言:由热情到冷淡,「 ”信誓旦旦”变成「 ”拒不认账”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旗 苏俄国旗 苏俄建立后,曾多次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发表宣言,即「 ”苏俄三次对华宣言”。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指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的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签署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题目提到了中国人民和政府)。在这个宣言中,苏俄提出废除沙俄强加于中国人民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建立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而当时的北洋政府在接到「 ”第一次对华宣言”后,因不知苏方虚实真假而颇为踌躇,于是决定暂不答复且对国内保密。 到了1920年3月底、4月初时,随着苏俄军队开进远东地区,其发表「 ”第一次对华宣言”的消息终于传入了中国国内,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与响应。苏俄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进入1920年7、8月份以后,苏俄政府的态度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说中国政府收到的文本不是正式文本。中方手中的文本和苏俄主张的文本的最大不同之处,主要是有无「 ”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给中国。双方各执一词,此后还争论了很多年。历史学家都认为:中国政府收到的即为正式文本,内有「 ”无偿归还中东铁路”,而苏俄政府依据的则是修改后的版本。 苏方态度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在苏俄所处的国际环境日益得到了改善、政权逐步得到了巩固之后,它准备抛弃对华宣言中的一些原则与承诺,打算继承沙皇俄国的一些重要侵华成果。 加拉罕 1920年9月27日,还是由加拉罕出面,签署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的宣言》(题目仅提到中国政府),又译《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宣言》,即《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在这个宣言中,苏俄虽然主动提出废除原沙俄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希望缔结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但也开始明显地暴露出了民族利己主义。 1922年8月31日,苏俄政府向正同北京政府进行谈判的驻华代表越飞发出一个指示:「 ”在同中国谈判时,从1919到1920年的总宣言(即指上述苏俄第一、二次对华宣言)中的内容,是不能被允许的。”他们的反悔的理由竟然是「 ”当时中国对宣言并未作出相应的反应。” 1923年9月2日,加拉罕在中国发表了《苏联驻华代表加拉罕对报界的声明》(题目上,人民和政府都再不提了),即《苏俄第三次对华宣言》。此后,已经立国的苏联不再顾及中国的领土主权和中国人民的感受。它的自私和言而无信,成为中苏两国几十年间各种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 很赞哦!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