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神经性膀胱炎能自愈吗 神经性膀胱简介

火烧 2022-03-02 16:34:41 1025
神经性膀胱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类型4痉挛型5弛张型1拼音 hé jī g xì g ǎ g guā g2概述神经性膀胱是支配膀胱的神经系统受损,造成排尿功能障碍。正常排尿过程受交感神经(分布于膀胱

神经性膀胱简介  

目录

1拼音2概述3类型4痉挛型5弛张型

1拼音

shén jīng xìng bǎng guāng

2概述

神经性膀胱是支配膀胱的神经系统受损,造成排尿功能障碍。正常排尿过程受交感神经(分布于膀胱三角区)、副交感神经(分布于逼尿肌)和体神经 (分布于外括约肌和盆底)支配,并由两个中枢控制: ①脊髓反射中枢(骶2~4),通过脊髓反射弧控制膀胱功能。②脊上反射中枢,受大脑支配,随意控制排尿。

小儿神经性膀胱常由于先天性隐性脊椎裂,椎管闭合不全、骶发育不全、脊髓脊膜膨出;其次是麻疹合并脑炎、脊髓灰质炎、横断性脊髓炎、脊髓损伤、原发性或继发性脊髓肿瘤、硬脊膜外脓肿或经腹、会阴手术后引起。

3类型

①痉挛型由脊髓反射中枢以上病变,如横贯性脊髓损害或广泛性脑损害引起,特点是膀胱充盈引起无抑制性收缩,排尿间断,不随意,不完全; 膀胱感觉消失,容量缩小,内压升高,壁肥厚,有小梁、小房,常有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颈扩大,外括约肌痉挛并造成梗阻。轻痉挛型(无抑制型)膀胱则因脊上中枢对脊髓排尿反射抑制不全所致,多见于高级神经中枢发育不健全的婴儿及三岁以下幼童,表现尿频、尿急、失禁或遗尿,膀胱感觉正常,容量小,于充盈过程中发生无抑制性收缩,能随意控制排尿,无残余尿。②弛张型由脊髓反射中枢及其下的神经病变引起,骶反射弧中断,无尿胀感,膀胱壁薄、容量大,逼尿肌失张力、无随意收缩,膀胱内压低,膀胱壁遍布小梁、小房,外括约肌张力低,呈充溢性尿失禁。由于原发病变性质和程度各有差异,并发感染后使病情复杂化,分型每不典型,且可转化。

诊断应首先确定病因。尿动力学检查可了解其类型,检查项目包括膀胱测压、逼尿肌压力、尿流率、尿道压力描图和括约肌肌电图。尚需测定残余尿量,作膀胱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

于原发病治愈后,若排尿功能不恢复,可按下列原则治疗,以减少残余尿,预防尿路感染,保护肾脏免受损害。治疗方法如下:

4痉挛型

①膀胱容量较大者,训练定期排尿。②应用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如溴本辛、丙咪嗪或双环胺,增加膀胱容量。③膀胱容量小并有输尿管反流者,作骶神经阻滞,阴部神经切除或选择性(骶3) 神经切除术。④定期导尿。⑤佩带集尿袋,适用于尿频严重的男孩,以及因残余尿多而施行经尿道膀胱颈切除或外括约肌切开术后的尿失禁者。

5弛张型

①定期按压下腹部排尿,若失败则定期导尿。②针灸治疗。③使用增强逼尿肌收缩力的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如氨甲酰甲基胆素,也可用苯芐胺将支配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的交感神经阻滞,帮助膀胱排空。④电刺激:将电极植入膀胱壁或骶管内,供体外电刺激器的感应,使逼尿肌有效地收缩;可植入的人工括约肌也已设计成功。⑤膀胱出口阻力增加而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尿道扩张术,经尿道膀胱颈切除术或外括约肌切开术,并佩带集尿袋。

神经性膀胱并发泌尿系感染,上尿路逐渐扩张及尿失禁无法控制,应施行尿流改道手术。

神经性膀胱炎能自愈吗 神经性膀胱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