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20个独到的识人术 魔术,从障眼法到识心术

火烧 2021-09-17 04:10:33 1041
魔术,从障眼法到识心术 一只红球放在指间,随着魔术师的手型变换,转瞬变成四个;手上冒出一阵火花,一朵玫瑰花出现了,魔术师潇洒地将花送给身边的美女助手……这些场面并不是出现在专业魔术表演中,而是一场大学

魔术,从障眼法到识心术  

一只红球放在指间,随着魔术师的手型变换,转瞬变成四个;手上冒出一阵火花,一朵玫瑰花出现了,魔术师潇洒地将花送给身边的美女助手……

这些场面并不是出现在专业魔术表演中,而是一场大学里组织的小晚会。表演者也不是专业魔术师,而是一名普通的心理系本科学生。随着观众热烈的掌声,这名喜欢人叫他白菜的表演者鞠躬谢幕了。白菜是许多魔术爱好者之一。

“三分魔术,七分表演”

你也许在这股全国性的魔术热中开始了自己的魔术学习。魔术师的学习分为两部分:硬功夫即魔术手法的练习和表演技巧。后者在很多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正是巧妙的表演技巧让魔术手法发挥出最大的效力。用魔术师们的行话形容就是”三分魔术,七分表演。”

魔术师会站在观众的角度设计表演细节。比如,看表演的观众心里会暗自想:”他(魔术师)一定在做手脚”。”手脚”就是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如果魔术师想要这些动作在众目睽睽下而丝毫不被发现,仅靠一个”快”字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用表演配合,表演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别处。

20个独到的识人术 魔术,从障眼法到识心术

美国伊力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心理学家Daniel Simons和 Christopher Chabris在1999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对于我们理解魔术大有帮助。两位心理学家制作了一个拍摄六个人打篮球的视讯,然后邀请一些人来观看视讯。参加实验的人被要求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给视讯中的其中三人计算传球数,而忽略其他人的运动。在视讯中段,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演员出现在篮球场正中央,他停留片刻并做出经典的大猩猩动作–擂胸脯,之后离开。观看视讯结束后,有半数参与者居然都没有发现有大猩猩演员在视讯中出现过。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作”未注意目盲(unattentional blindness)”。其实,早先对于注意机制的心理学研究就涉及了这一问题。心理学家发现,人类会本能地注意到新异刺激,但注意的能力或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一资源耗尽时,新的刺激就不能被注意了。上述实验中,由于参与者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运动员,竟然忽视了如此怪异的大猩猩演员。魔术师显然非常懂得利用观众的”未注意目盲”。一方面,他不断地为观众制造出强烈的知觉刺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他又将不希望观众注意到的动作悄无声息地迅速完成。

变化目盲(change blindness)可以看做扰乱观众观察的障眼法,是另一种常见的魔术方法,它涉及更为复杂的心理机制。在许多魔术表演中,观众被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吸引著不断变化著自己的注视点,扫视、以及长期注视一点时的自主眼动,是魔术障眼法要利用的知觉弱点。魔术师通过动作和现场声光配合,将需要遮盖的戏法放在观众知觉能力降低的时段来进行。

看不见的”助手们”

社会认知导致的注意是魔术师的好”助手”。一个魔术师面带神秘的微笑,全神贯注地注视著自己右手中的丝带,一旁,他漂亮的女伴也让你眼前一亮。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表演还没开始,你已经进入了魔术师设定好的”圈套”。

人类对于面孔有着特别的注意能力,可以本能地觉察其他人的表情。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魔术师上场时要么潇洒地微笑,要么故作神秘的皱眉……总之,他永远不会面无表情地上场。他的表情是他完成动作的有力掩护。英国杜伦大学的心理学家Gustav Kuhn通过研究观众的注视发现:在观看一段魔术视讯时,观众的注视点主要落在魔术师的脸部和他自己所注视的一只手,而忽略了魔术师正在变换的另一只手。

错觉是魔术师的另一位”助手”。你一定记得”两小儿辩日”这个著名的错觉故事(孔子遇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是早晨大还是午间大,这涉及太阳与参照物的比较)。一些知觉定势在平时有利于我们观察世界,但到了魔术的舞台上,却成了魔术师设计障眼法的关键。一个魔术师不断向空中抛出小球,在其中的一次,他将球丢下,但他仍作出抛球的动作,并且眼睛看着不存在的球,而观众也随着他的动作和眼神追逐著小球,根本意识不到小球早已经消失。大脑为了处理视觉信息,凭空造出了这枚小球。

我们都能通过近大远小这一知觉线索判断事物的距离,魔术师就制作了一个大一点的远景使我们以为它非常接近。当高速旋转的电锯切向美女时,观众不禁捏了一把汗,接下来,电锯毫不留情地从美女身体上切了下去,观众发出阵阵惊呼。的的确确确有一把锋利无比的电锯,只不过它孤独地旋转在舞台后面,魔术师利用错觉使我们觉得是它将美女拦腰截断了。

暗示是魔术师和心理学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关于暗示的某些方面,魔术师似乎还更胜一筹。魔术师对观众席高呼:谁愿意上台来!应者云集。随后,魔术师对被邀请上台的观众迅速展示一套牌,之后魔术师对他说:”任选一张牌,看完不要告诉我”,这位观众的自由意志似乎暂时放假了。70%-80%的参与者会选择魔术师意料之中的那张牌,因为这张牌在刚才的”迅速展示”中已经重复出现过十次,但参与者可是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不能进入意识的刺激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阈下刺激(心理学将刺激能被感受到的最低限度称为阈限,而称那些不能感受到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例如我们听不到的超声波或次声波。)。显然,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它还是产生了影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