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木雕兴起于什么朝代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真正兴起是在什么朝代

火烧 2022-06-22 23:45:07 1046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真正兴起是在什么朝代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真正兴起是在什么朝代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阶段特征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充套件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真正兴起是在什么朝代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真正兴起是在什么朝代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
1、阶段特征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充套件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①史实:A.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B.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C.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D.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②特点: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①史实:a.朝鲜: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b.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人物。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c.印度: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d.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瓷器
②特点: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D.双向交流,
(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
①史实:a.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b.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②特点: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第四个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①史实:a.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红海;政治为主,贸易不营利b.华侨开发南洋:唐开始;明更多,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发展c.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台州;福建,俞大猷,1565. d.葡占澳门: 1553居住权;1557官署,长期占据e.收复台湾:1624荷兰;1662郑成功;1684台湾府f.抗击沙俄:康熙,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
②特点: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络便逐渐中断了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⑴古代政治上的友好交往
①东汉:A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受到光武帝的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B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未果,但到达西亚波斯湾。 C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受到汉桓帝接见。
②魏晋南北朝:法显西行,写成了《佛国记》。
③唐朝:A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访问。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还有日本的吉备真备。 B唐与天竺之间在唐太宗时即开始互派使者友好往来。唐朝高僧玄奘,唐太宗时期取天竺研究佛经,促进中印非文化交流。还有义净。C651年(唐高宗在位),大食遣使与中国通好,此后百余年间,大食派使者来华多达30余次。
④明朝: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到明朝访问。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明朝时来华,带来欧洲的科技著作。明朝徐光启与之合作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⑤清朝:康熙重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乾隆帝时,英国派使臣马戛尔尼来访中国,商讨通商事宜,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断绝与外国通商交往(即闭关政策)。
⑵经济交流
①两汉:A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都远播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B东汉时期,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朝鲜的果下马、檀弓等特产也运到中国,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这时也传到日本。
②唐朝:A中朝贸易往来频繁。朝鲜的人参等输人我国,我国的茶叶等输入朝鲜;B中亚、波斯的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灯也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行销欧洲。C大食商人也到中国行上年;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再传到欧洲和非洲。
③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药材等土特产。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
⑶文化交流
①中国文化的外传:A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安息、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
B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唐朝时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学校教材。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唐诗传入朝鲜、日本。
C宋元: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D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②外国文化传入中国
A西汉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B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印度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艺术传入中国。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唐朝时从印度传入熬糖法。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古印度,带回佛经600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的珍贵史料。
C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记载于《农政全书》。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商路
⑴秦汉:以陆路为主。当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欧各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开辟。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⑵隋唐:分海、陆两路。海路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到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定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
⑶明清:明朝初期海运船队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中西贸易兴旺一时。清朝康熙以后,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海上丝路不畅。

中国木雕兴起于什么朝代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真正兴起是在什么朝代

中国古代各主要朝代对外贸易的具体表现?

先看宋朝: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造会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公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宋钱币铸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唐朝最盛的开元盛世年铸币32万贯)。
宋代的货币形式与种类太过丰富。铜钱、银锭是宋朝的本位货币。宋朝铜币和铁币并用,有些宋币含有合金成分。此外还有些银质钱币。宋代的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造诣最多最好的钱币。宋币上铭刻的文字书法优美多为名家及皇帝手笔,篆隶真行草俱全,还古篆体、瘦金体。种种精美的货币使人爱不释手,宋钱币的艺术总类艺术性工艺最高。宋钱是当时周边各国最喜欢最坚挺的货币。宋钱成为南海诸国的镇国库之宝。虽然辽国、金国等国也仿制宋币造钱,但在金国流通最多最广的是宋钱。直到现在出土存世的宋钱还是最多的。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足见宋的繁荣与强盛。为免携带大批铜钱来往之烦劳,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后在四川地区民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宋政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银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开始印刷发行"交子",此种"交子"铜板彩印,上面印有鸟兽、花纹、图案或故事等,异常精美。交子的面值为自一贯文至十贯文的固定面值,以铁钱为本,备有发行准备金,已经基本具备了近代本位货币的特征要素。其施用愈来愈广泛。票据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纸币逐渐代替了铜钱做为主要交换媒介。商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宋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相当重视经济立法。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专门设定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立法活动频繁,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法规的制订、实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宋的经济法令,注意到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丰厚的社会财力使得政府既不必求苛税于民又能保证政府收入。这就缓和了社会矛盾,进入治理国家的良性回圈。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宋时中国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商业社会那迈进了。宋朝的手工业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比西方资本主义印刷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大学者苏东坡曾给一做油食老妇人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生意大振。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论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此外宋朝已出现类似现代报纸的"小报"了。世界的中国的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中。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发展。宋代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发达的交通为人类封建史之最。宋朝每十里设一邮亭,每三十里设一驿站。各地的官道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宋政府对邮驿是十分重视的"以法治邮"的做法,保证了邮驿的正常执行。"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宜驿分明。"地经就是地图,宋朝的地图已经相当的精确。宋朝四京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都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样超过二十万的有六个。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在城市所有干道的塔上都挂有一个时针。每个钟都有一个人看守照料。他敲著铜罗报时,即使在很在窄的小巷都会回荡著这种声音,随后他用文字把时刻展示给人们看。北宋富强160多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汴梁城不仅旱路畅通发达,水运也十分发达。"舳舻岁岁衔清汴","联翩漕舸入神州"。"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朝的汴梁城已经用煤(西方称之会燃烧的石头)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饭取暖了。当时西方都是用木头劈柴生活作饭取暖。中国1949年解放后的各大城市都没有达到这一点。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极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里是灿烂的光明之城。因为宋朝不像唐朝一样实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里,宋人就自己的房间里、在家门口、庭院门口都点上了灯,因而到处都有灯光。在夜晚赶路游玩的人们都拿这各种各样的灯笼。因此在夜晚整个城市都在闪烁。在夜晚城市里灯火通明,叫卖声到天明。在"瓦子"、"勾栏"等固定娱乐场所百戏伎艺竞演,市民集中观看。夜间饮食店铺生意兴隆,直到太阳从新升起街上一样挤满了人。"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不止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少数的宋人而是城里的广大的市民、大多数的宋人。宋人生活得是如此富足幸福。宋朝没有"路有冻死骨"的贫穷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观绝望。只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乐观、繁华。
再看明朝:
明代人口已达5000~6000万人。另一项统计数字为,洪武26年7000万,明末崇祯三年1。9亿。此时农业得到很大发展,红薯,南瓜,蚕豆,土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已由国外传入中国。城市形成和快速发展。南京人口已达100万以上。据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中提出的资料,中国明代远洋船舶吨位达到18000吨,占世界总量的18%。
明代手工业得到巨大发展,潞安府就有织机1.3万张。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
永乐时铁产量达9700吨,其时西方俄国产量最高,不过2400吨。制铁厂可拥有六七个冶铁炉,需要雇佣上千个工人。
南京一地有众多的陶瓷厂,每年可生产100万件瓷器。其中许多是专门为出口而设计的——出口欧洲的瓷器绘有宫廷图案,出口伊斯兰国家的瓷器则绘有雅致的抽象图案。…
有学者认为明代工业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二。中外学术界公正的指出当时中国已具有占全球财富总量的1/3的经济实力。弗兰克在他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西方学者布鲁克(1998年)在其研究明代经济与社会的专著的导言中写道:“中国,而不是欧洲,是当时世界的中心。”西方学者汉斯。布罗埃尔(1972年)在其著作中说:“中国凭借著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贸易都是顺差”。
由于当时欧洲拿不出过硬的东西向中国出口,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这三个世纪,欧洲所能生产和出口的最重要商品,就是金银,而它是依赖掠夺在美洲的殖民地才实现的。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曰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自公元1600年起为120000吨白银,自1545年起为137000吨。)的一半。另据西方学者冯格汉(1996年)的估算,中国占有世界白银产量的1/4到1/3,高于欧洲西亚等各地区。在明清小说中可见到老百姓经常以银两作为交易货币,是一佐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的目的是①宣扬国威 ...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明清时期实行的朝贡贸易中其最为主要的目的是①宣扬国威,即出于政治需要,当然这一举措背后多少也包含有②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络和③获取异域珍宝特产的重要目的,但朝贡贸易绝不是要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在朝贡贸易中明清政府要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④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①②③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A。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型别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商人,从唐代到宋代有何变化?

唐朝对外贸易较有连续性,范围广泛,不过民间对商人却很厌恶(可能是因为他们较有钱吧)商人基本处于人民中四等之末。士农工商,商在最后。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不过商人的地位仍旧很低下…
求采纳,谢谢!

你知道几条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路

⑴秦汉:以陆路为主。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欧各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开辟。
⑵隋唐:分海、陆两路。海路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到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定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
⑶两宋:陆地丝路中断,夏、辽政府将岁币经内蒙西运,出现了又一条北方丝路。特别是南宋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外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大量输出日本、朝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换回外洋货物。
⑷元明清:元朝水陆两条丝路并进。明朝初期海运船队远达东非和红海,中西贸易兴旺一时。清朝康熙以后,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海上丝路不畅。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西方新航路开辟的海外贸易的区别?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为了促进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为了彼此学习彼此借鉴,是友好的对外交流。 而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对外殖民扩张,是一种殖民侵略的手段,两者是恰恰相反的。

中国古代唐朝和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唐宋对外贸易的特点:
①以海路为主;
②贸易中心主要在南方;
③外商来华贸易空前增多;
④建立了一套外贸管理制度,如市舶司等。
原因:
①南方地区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②海运贸易的发展和南方发达的水运;
③封建王朝的外商优待政策,招徕商贩。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有哪些辉煌的事例

郑和下西洋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有哪一条对外贸易与罗马有关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 对外贸易的开端 是什么时候?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中国早在汉朝,就有了对外贸易!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
1、汉朝:①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②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
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2、唐朝:①对外贸易繁荣;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称中国人为“唐人”
3、宋朝: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定"市舶司",加以管理;②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
4、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5、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