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世间的沧桑词句 经历失望后,你是否依旧相信「万事皆有因」
经历失望后,你是否依旧相信「万事皆有因」
「万事皆有因」,这是年轻人对摆在眼前的一幕幕天灾人祸的习惯性说法,但是,在经历一些失望之后,他们渐渐不会再相信这句话;你是否依旧相信呢?
事故、灾难……种种不幸摆在年轻人面前,他们会如何应对?我问过他们对于周围发生的一切有何感想。其目的何在?意义又何在?
年轻人这样回答了我,「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万事皆有因。」我们就此来思考一下,天灾人祸各有其由,亲人罹癌亦有其因。若原因真的存在,那究竟是什么?又是谁来决定个中缘由?
「万事皆有因」描述了一种意念错觉,一个错综复杂的的世界,一个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的世界;鉴于其对年轻人的恶劣影响,我们必须要努力纠正这种错觉。
自由、命运、自由意志、宿命之说、可控与不可控之事、个人责任的本质以及不确定是否果真纯属偶然的事故,这一切,年轻人永远用自己的力量与之对抗。有时,他们感觉自己能掌控一切,有时却感觉无能为力。让他们很难接受的是,自己或许只能决定很少(很少很少)的事,而很多事情都脱离掌控。教育给予的不同说辞,使他们更难接受;为师者说,勤奋工作吧,你就能控制生活中的一切;为政者说,支持民主吧,人民就能驾驭一切;圣职者说,结婚吧,永恒的爱情将无人相扰。

「万事皆有因」是简单的思维。年轻人或许会如此说,它否定了有些事可能毫无缘由,否定了有些事可能是「随机的」。当真正的大事(自然灾难、种族屠杀)发生时,相信「万事皆有因」,即便那些很明显无因之事、无益之事的事情都有其缘由,可能会让人感觉舒服些。但是,当日常小事出错——没有工作、没有爱情、家庭不睦——年轻人就更难相信「万事皆有因」,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希望掌控的事情。于学校内勤奋好学,却换不来工作;于生活中臻于完美,却换不来爱情;于家中努力帮忙,却换不来父母和睦。
发觉自己无能为力之时,年轻人渐渐不再相信「万事皆有因」。此时,他们就会变得危险,可能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只因这一切貌似摧毁了对自己的承诺。当年轻人们说「万事皆有因」的时候,需要有人温和地、有同情心地加以纠正。最终的答案并不重要,但要一直保持疑问。有时候,他们需要彻头彻尾的失望。(文/Nick?Luxmoore,译/龙阳)
编译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psy.time及本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