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舞钢吧 河南舞钢历史

火烧 2023-02-08 10:14:46 1092
河南舞钢历史 1.舞钢的历史 舞钢古今沧桑 舞钢市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这里为传说中的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国,后为楚所并。战国时属韩,称合伯,是著名的冶铁铸剑重地。苏秦曾说:“

河南舞钢历史  

1.舞钢的历史

舞钢古今沧桑 舞钢市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

春秋时,这里为传说中的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国,后为楚所并。战国时属韩,称合伯,是著名的冶铁铸剑重地。

苏秦曾说:“韩卒之剑戟皆出于棠溪、合伯、龙渊”。现已发现的许沟、沟头赵、翟庄、尖山、圪垱赵、石门郭等冶铁遗址,均为战国至汉代的遗迹残留。

著名的龙泉宝剑,就是用杨庄乡龙泉水淬火制成的。西汉时分属西平、舞阳,北魏时改属西舞阳县,唐代属舞阳县,以后历代相沿。

庙街乡大韩庄是东汉大司空韩棱的家乡。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诗人黄庭坚都曾在这里写下了歌咏山川胜景的诗篇。

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增添了自然山水的美好风光,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史。? 但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统治,自然灾害的疯狂肆虐,使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不甘受辱的先民聚众据险,奋起反抗,境内南部山区成为他们天然的根据地。自明代初年王忠、王添儿起义开始,明朝年间还有刘保、马守应、杨枝等多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太平军和捻军曾多次在这里活动。民国初年在豫西山区崛起的白朗起义军,以东南山区母猪峡一带为根据地,聚集和发展革命力量,构成对袁世凯独裁政权的重大威胁。

在gcdzg的领导下,从1927年起,这里就有了革命活动,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两度沦陷。

gcdzg领导的抗日武装新四军河南挺进兵团(后改称豫中游击兵团)和叶舞支队多次在尹集、八台一带歼灭敌人。1945年7月在鸡山北坡刘川沟村建立了舞阳县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战争初期,这里又成为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解放舞阳。

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1951年,md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国家决定在这里修建淮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

广大农民经过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几个阶段,到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7年到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间,境内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兴建钢铁厂、水泥厂等地方工业,修建田岗水库和20余座小型水库,对甘江河、淃河、三里河等河道进行治理,修建一些治山治水工程,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这里同全国一样,陷入了混乱,但由于广大群众和干部的努力,工农业生产仍然得到进展,粮食生产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

2.请教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的历史沿革

舞钢市历史沿革 舞钢市(原舞钢区)以当地最大的企业舞钢公司命名。

春秋时为柏子国,后为楚,战国时属韩,称合伯。秦置柏亭,汉代分属汝南郡西平县、南阳郡舞阴县。

北魏时为西舞阳,隋为北舞县。唐开元四年为舞阳县。

1970年国家在马鞍山南麓、石漫滩水库南岸兴建舞阳特厚钢板厂,由河南省成立平舞工程会战指挥部,负责其全面领导。1972年3月成立平舞工区市政建设处,负责市政筹建工作。

1973年12月设立舞阳工区办事处(地级),以舞阳县的(三里河以南区域)杨庄、八台、武功、枣林、尚庄、尹集6公社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3年12月16日报告备案),属河南省革委会直辖。1977年5月撤销舞阳工区办事处,并入平顶山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5月30日报告备案),同年11月设立平顶山市舞钢区。

1979年10月平顶山市的舞钢区划归许昌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9年9月10日报告备案)。 1982年9月22日,国务院批准将许昌地区的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

1990年9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平顶山市舞钢区,设立舞钢市(县级),同年10月正式实施。 1997年,舞钢市面积645.6平方千米,人口31万。

辖4个街道、3个镇、7个乡:垭口街道、寺坡街道、朱兰街道、院岭街道、尚店镇、尹集镇、八台镇、杨庄乡、铁山乡、武功乡、枣林乡、安寨乡、王店乡、庙街乡。市政府驻垭口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313089人,其中:垭口街道19248人、寺坡街道23455人、朱兰街道19533人、院岭街道13281人、尚店镇22197人、八台镇35803人、尹集镇23526人、安寨乡21044人、枣林乡30320人、庙街乡14332人、铁山乡21880人、武功乡26019人、杨庄乡25949人、王店乡16502人。 2005年,舞钢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王店乡,并入尚店镇管辖,尚店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安寨乡,并入枣林乡管辖,枣林乡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舞钢市辖4个街道、3个镇、5个乡:朱兰街道、寺坡街道、院岭街道、垭口街道;尚店镇、八台镇、尹集镇;枣林乡、庙街乡、铁山乡、武功乡、杨庄乡。 2007年4月,八台镇赵案庄、张我庄、张楼三个行政村3.7平方千米,近5000口人,划归矿建街道办事处管辖。

3.河南省舞阳县历史

舞阳,夏禹时即得名。因在舞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故称舞阳。

春秋战国时期,全境先后分属楚、韩、魏等国。

秦时期置舞阳县。

南北朝时期属魏司州,分西舞阳(上澧河店)、北舞阳(北舞渡)。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又合置北舞阳,城邑在北舞渡,属颖川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许州。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复置舞阳县,城邑由北舞渡迁今县城所在处。唐朝元和十三年(818年)城邑置于吴城镇,宋朝时改属颖昌府。

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罢县置巡检司入叶县。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舞阳县,属裕州。

明朝时属南阳府裕州。

民国初,属南阳道,民国三年(1914年)8月改属汝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舞阳隶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南阳)。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行政区,舞阳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舞阳解放,属豫陕鄂行政区第七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改属豫西行政区第二专区。

1949年2月,改属许昌专区。

1973年12月,析出三里河以南的枣林、武功、尹集、杨庄、尚店、八台6个公社,置省辖舞阳工区(今为平顶山市舞钢市)。

1982年2月属漯河市。

4.河南舞钢市目前全部详情

舞钢市是七十年代初兴起的工业旅游城市,位于豫中腹地平顶山、漯河、南阳、驻马店四地市之间,距省会郑州165公里。全市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

舞钢市历史悠久,自古为冶铁重地。春秋时为柏子国,战国时属韩,称合伯,以生产“陆断牛马,水截鸿雁,当敌斩坚甲铁幕”的利剑闻名于世。

舞钢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舞钢地处北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地带,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4.6°C,降雨量年平均1000毫米。地势东南、西北高,西南、东北低,平原、岗地、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北部平原土壤肥沃,南部山区林木葱郁,全市森林覆盖率30%。

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舞钢地处淮河上游,降水丰沛,境内河流密布,地表水径流量18370万立方米,有各类水库25座,总库容3.5亿立方米,其中著名的国家大型石漫滩水库库容1.2亿立方米。初步查明有各类矿产资源50余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钛、钴、镁、金等30余种,铁矿石总储量66亿吨,占河南省已探明储量的76%,为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非金属矿有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玛瑙、碧玉和陶瓷原料、铸石原料、冶金辅助原料等20余种,尤其是紫鹃大理石,为世界罕见的建筑装饰材料,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大理石之冠。

古老的舞钢大地,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正经历着从古老文明向现代化发展的乾坤巨变。工业夯实了基础,酣钢集团舞阳钢铁公司(原冶金部舞阳钢铁公司)在生产特宽特厚板材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拥有国内“轧机之王”的4.2米厚板轧机、“电炉之最”的75吨电弧炼钢炉、90吨超高功率偏心底出钢电炉和国内最大的板坯连铸等核心设备。现已具备年产50万吨钢、50万吨板材的生产能力。省属企业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形成了年处理原矿80万吨,铁精矿22.3万吨的生产能力。海明集团通过近几年的技改扩建和科技攻关,年造纸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规模,污水治理已通过环保验收实现了达标排放,成为中原造纸企业的佼佼者。银龙集团、兰谱集团以及舞钢实业公司、三农公司、华荣、开元矿业公司等地方企业都在改革开放中显示了勃勃生机。农业正由传统型向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方面转化。以温棚蔬菜、香菇栽培为主的白色工程和优质小麦、林果、畜牧养殖、水产品六大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

历史的沧桑巨变,为舞钢留下了诱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境内山色秀丽,姿态各异,林木葱郁,芳草如茵。以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龙泉湖、二郎山、九头崖、天池山、九龙山风景区引人入胜,柏国城遗址、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冶炼遗址等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已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胜地。

5.关于平顶山的历史以及一些古老经典传说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

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

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

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6.河南舞钢市目前全部详情

舞钢网起名源于中国行政划分——河南省平顶山地区舞钢市。

舞钢在1972年3月,成立河南省平舞工区市政建设处,负责市政筹建工作。1973年11月,成立河南省革命委员会舞阳工区办事处,画出舞阳县南部6个人民公社为其辖区。

1977年9月30日,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销舞阳工区办事处。当年11月,建立平顶山市舞钢区。

1979年10月划属许昌地区。1982年9月,复归平顶山市。

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 舞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舞钢市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

春秋时,这里为传说中的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国,后为楚所并。战国时属韩,称合伯,是著名的冶铁铸剑重地。

舞钢因钢而兴,国家特宽特厚钢板生产基地--河北集团舞钢钢铁公司就座落在这里,曾作为国家的军工企业,为舞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舞钢市以来,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市、河南省林业生态市、中国冶铁文化之都。

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 舞钢市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

全市共发现古遗址250多处。自然景观以石漫滩风景区、天池山风景区、九头崖风景区、九龙山风景区为最。

石漫滩风景区以石漫滩水库为中心。水库水域面积8.6平方公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舞钢吧 河南舞钢历史

水库三面环山,大坝巍然屹立、气势恢宏。水库周围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

水库右岸为二郎山旅游度假村,西部为石漫滩国际龙舟竞赛和训练基地。九头崖风景区位于尹集镇南部,景点有九头崖、南天门、关公石、十七瀑、母猪峡、溶洞等景点72处。

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为其山门题写了山门匾额。天池山风景区位于杨庄乡东南部,有天池、灯台架、望天河、摩天石、龙王撞瀑布等景观。

杨成武上将题写了“天池山”风景区山门匾额。九龙山风景区位于庙街乡南部,景点以蛋石山最为有名。

此外,市区近郊还有铁山庙、将军墓、旗杆眼山等景点 舞钢网,全面整合舞钢资源。首先便于舞钢人了解舞钢,欣赏舞钢资讯、风情、人文与美景,同时尽数展示舞钢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其次,是全国及世界了解舞钢的窗口。

7.河南平顶山舞钢

石漫滩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舞钢市,离舞钢市区仅为2公里,东距漯河市65公里,北至平顶山75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始建于1998年,这里山峰叠翠、草木送香、群山环抱、水映青山,是“逐烟波于四时,赏彩霞于朝暮”的好去处。石漫滩以秀美的风光,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鲜明个性,于200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石漫滩水库是建国后国家在淮河流域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1975年8月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水库大坝因大水漫顶而溃决,1993年开始复建,现在的水库大坝为复建后的水库大坝。石漫滩水利风景区是以石漫滩水库和治淮第一坝为主要依托兴建的水文化景区,景区概括了石漫滩水库的兴建、溃决、复建的历史,充分展示了石漫滩水库的发展过程。

景区景点主要有复建后气势雄伟的治淮第一坝,75·8大水冲毁后的大坝遗迹,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保留的水毁后的大坝和复建后大坝并存的水库;警世后人,让人时刻保持警惕的警钟明珠碑;表现淮河儿女在治淮历史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的水利展览馆,另外还有千姿百态的奇石园,形色各异的奇石展览馆,以及讲述大禹治水故事的30米长巨幅长卷的柳洲城传奇等。

75·8事件可以说是河南的“9·11事件”,它以水库发展史上的特殊背景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

8.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清凉寺村的历史由来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编辑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镇区西南部二公里处清凉寺村南,为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创建的官窑。窑址南北长2.5公里,宽1公里,内涵甚丰。

东南部(韩庄村东南)有晚唐及五代时期的窑址,其余绝大部分为宋代民窑,以印花青瓷及黑白瓷为主,有窑址20余处,西部为金、元时期窑址;宋汝官窑址在清凉寺村南,面积9.3平方米,窑址地势平坦,四面环山,有小溪绕其东、西两面,制瓷原料丰富,煤炭、木材、高岭土、釉药等就地可取,并发现有玛瑙石等汝瓷之重要原料。

清凉寺村历史情况

1987年,经过窑址试掘,已探明作坊、窑炉及汝瓷窑藏。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和窑具,瓷器计300余件,其中“宫廷御用汝瓷”,香灰色胎,胎骨薄坚,多裹足满釉支烧。釉为青色,釉层匀净淡雅,器表出现复杂的纹片。制作规整,工艺考究,试掘中出土的较完整器皿有鹅颈瓶、折肩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盏托、盂、器皿盖等。此次发掘,解决了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揭开了“宋代五大名瓷之魁”的汝官窑址之谜。

1987年,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