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分类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

火烧 2022-02-25 03:16:46 1166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一、古代店铺名称分为姓氏,地名,臆造,描述和物名五类. 1 姓氏.它是指以店铺的创始人,产品的发明人等人的姓名来命名店铺名称,多是创始人自己的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

一、古代店铺名称分为姓氏,地名,臆造,描述和物名五类.
(1)姓氏.它是指以店铺的创始人,产品的发明人等人的姓名来命名店铺名称,多是
创始人自己的姓氏或与其他相关人的姓氏.以后,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店铺的产品质量和自身独特的品位得到了顾客的认同,尽管后来店主不断更换,但店铺名称保持不变.例如"童涵春堂"国药号,"童涵春堂"原名"竺涵春",1783年由竺姓店主在今上海方浜中路口开业,此后经营不善遂盘给了宁波药材批发商童善长.童氏特别欣赏招牌中的"涵春"二字,便改名为"童涵春堂",此后一直为童氏子孙所继承,沿用至今.
(2)地名.它是指以地名作为店铺的名称,这个地名的"地",或是店铺所在地,或是
店铺销售产品的产地,或是由地名演变成的词语,另外还有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地名."锦江"饭店,"北京"饭店等直接引用现有地名作为店铺的名称;"大中市"商场,"开化市"商场,分别由"打钟寺"和"开化寺"演变而来;"梅龙镇"酒家,"稻香村"食品店分别源于京剧《游龙惊凤》和小说《红楼梦》.
(3)臆造.它是指以臆造新词汇命名的店铺名称,可归纳为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店主
根据一定的意图,借助某种构词法或者完全按主观臆想,凭空杜撰出来一些新的临时性词语,词义或者表达店主的美好期望,或者描述店内产品的特性等;二是用外文译音作为店铺的名称,因译文在汉语中没有具体的含义而归入臆造店铺名称."瑞蚨祥"绸布庄的"瑞"和"祥"是两个单独的吉祥字,"蚨"指一种虫子,传说母子相依,从不分离,如用母虫血涂钱,购物时花母钱或子钱,不久所用的钱就飞回来,轮转不已,寓意只聚不散,财源滚滚,三个吉祥字组合为店铺的名称,充分表达了店主的期望;"培罗蒙"西服中的"培"指高超的缝制技术,"罗"代表服装,"蒙"为顾客,象征著以超群的技艺,替顾客缝制服装.而"普兰德"干洗公司是英文pride的音译,"永珍"百货公司是英文one giant的谐音,中文名称表达的并不是英文的原义.
(4)描述.它是指用具有描摹,形容,修饰作用的名词,形容词,动词以及由它们构
成的短语作为店铺的名称,多体现店铺商品的品质,类属,作用等,让人们能直接从店铺的名称中看出店铺的特性.如"六必居"酱园中的"六必"指该酱园在制酱过程中要经过六个必须的过程;"美味斋"中的"美味"则形容本店内菜肴的美味;"仿膳"饭庄中的"仿膳"指本店的菜肴是模仿宫廷内御膳房中的菜肴制作的.
(5)物名.它是指以我们所熟知的物体作为店铺的名称,所使用的事物或是与产品相关的,或是具有特别意蕴的,大都有寓意或纪念价值.如"黑猴"帽店,因店主养有一只黑猴得名;"柳泉居"因酒店常用其店旁柳树下的泉水酿酒而得名.
2.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界定.在店铺名称的语言学分析中,我们对样本中的店铺名称进行语法,语音和语义分析.店铺名称的语法特征指其构词方式,根据词语的内部结构及构成规律,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①,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②.店铺名称的语音特征指音节数量③.店铺名称的语义特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中性.
3.行业界定.中国老字号店铺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多分布在传统的行业,因而本文针对老字号店铺的行业特征,将样本归为餐饮,主副食品,医药,衣鞋帽,纺织品,文化用品,茶等行业,其余均划归其它类.
三、 实证分析:通过总量分析,探索中国老字号店铺命名模式
1.研究样本行业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1)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络的行业店铺数量多.样本中餐饮业和食品业的占有较大比重,共占59.8%,医药业和衣鞋帽业各有52家,占8.5%,集中于解决人们"衣食"问题的行业,其余几个行业中店铺数量不多,分布也都相对平均(见表1).(2)不同行业的店铺名称具有明显的标志,如餐饮业多用"楼","斋"等字号."饭食"古语称为"斋",至今仍为餐饮业名称的行业标志词,主要用在食品糕点店的店铺命名上.此外,我国传统餐饮业中以达官贵人为服务物件的高档饭庄名号多富丽堂皇,如在《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就曾记载到当时东京(开封)的"樊楼"和杭州的"泰和楼",而以平民为服务物件的小门小店,名号就相对朴实,以"店","馆"字样标志④.医药业多用"堂"标示,充分体现我国"坐堂问诊,悬壶济世"的医学传统;文化用品业则多用"阁","轩"等,目的主要迎合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⑤,或者引自古文,或引自名诗,店名多高雅古朴.
①单纯词按照内部结构又可以分为单字词,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译音词5种类型.单字词指只包含一个语素的词;连绵词指由多个音节连缀成义的词,在组合过程中,将几个无义的字,或有义的字将其义舍弃而构成新的单位;叠音词是由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拟声词指模拟客观事物,现象的声誉而形成的词;译音词指模拟外语词的声音而形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无论是词根语素还是词缀语素,只要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组成就是合成词.
②合成词根据语素特点可以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具体又包五种构词方式:并列式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偏正式指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以后一个语素为主;补充式指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以前一个语素为主;
配式指前一个语素表示陈述的物件,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事物;陈述式指前一个语素表示陈述的物件,后一个语素陈述前一个语素.派生词指由词根新增词缀派生出来的新词语,通常是附字首派生词和附字尾派生词.
③通常一个汉字为一个音节.
④水杉:《店家名称有讲究,风流谁属》,载于《中国中小企业》1995年第5期.
⑤卢泰巨集,林一民:《商业传播中的儒家传统与现代规范——中国老字号与西方品牌的文化比较》(上),
载于《中外企业文化》1998年第6期.
表1 研究样本的行业分布情况
餐饮 主副食品 医药 衣鞋帽其他百货纺织品文化用品 茶 小计
数量(个) 222 142 52 52 33 30 29 25 24 609
比例(%) 36.5 23.3 8.5 8.5 5.4 4.9 4.8 4.1 3.9 100
2.店铺名称来源分布规律.追本溯源,不同老字号店铺名称都有其源头,甚至背后还有广为流传的故事.统计结果表明:(1)样本中以臆造词命名的店铺最多,占44.7%,常用吉字吉语或借用古诗词组合.如"谦祥益","清芝斋","萃文阁"等,这些用吉祥的汉语语素拼凑的临时词语,充分表达了店主的美好期望,也满足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2)以姓氏命名的店铺数量仅次于臆造的店名(21.8%),此类命名方式在具有世代继承性和注重个人声誉的一类店铺中更为常见,具有更多的私人标识色彩,更容易被人们所识别,像"曹素功"墨庄,"王致和"南酱园,"雷允上"药店.(3)以地名和描述性词汇命名的店铺数量接近,分别占15.1%和14.3%.其中以地名作命名的店铺几乎都集中在20世纪开业的店铺中,超过100年的仅有15家,这说明年代越是久远的店铺其名称的地域性越不明显.(4)以物名命名店铺的数量最少(4.1%),能以物名作为店名的店铺,多是该物品与店铺的关系密切或者是能代表店铺的标志,如"砂锅居",表明本店用砂锅制作菜肴.同时也有部分店铺名称借用传说中的吉祥动物,如"龙","凤","麒麟"等(见表2).
表2 店铺名称来源分布表
臆造 姓氏 地名 描述 物名 小计
数量(个) 272 133 92 87 25 609
比例(%) 44.7 21.8 15.1 14.3 4.1 100
3.店铺名称的语言规律.统计结果(表3)表明:(1)在语法方面,店铺名称为复合
词词性的占绝对多数(89.3%),少部分为单纯词(10.7%);在语法结构上,偏正式,连绵词,并列式三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究其原因,偏正式的店铺名称符合中国的汉语习惯,连绵词与姓氏和地名店铺名称相联络①,并列式与中国人借用吉字吉语臆造店名的习惯有关.
(2)在语音方面,三音节的店铺名称比例最高(62.2%),双音节的店铺名称次之(34.2%).这与汉语的发音习惯吻合,三音节和双音节的字词悦耳顺口,易读易记,.(3)在语音方面,店铺名称为褒义词(50.1%)和中性词(49.4%)的数量不相上下.按照中国人店铺命名时喜欢用吉祥语的习惯,褒义的店铺名称应该比中性的店铺名称更多一些,但由于以姓氏和地名命名店铺名称的占有相当比例,而地名和姓氏没有明显的褒义,贬义,大都归类于中性词,故整体而言,中性的店铺名称和褒义的店铺名称几乎平分秋色.贬义的店铺名称通常并不是最初的命名,而是顾客长期
称呼后变更而来的.例如"狗不理",原名"德聚号",因为创始人小名叫小狗子,生意忙起来便没空理人,被顾客称为狗不理而广泛流传,此后便索性更名为"狗不理".
4.中国老字号店铺的命名模式.我们把店铺名称的来源和语言学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店铺名称来源中,分析每个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特性,语法,语音,语义皆取其比例最大的型别,从而归纳出中国老字号店铺的命名规律(表4).统计结果表明,中国老字号店铺名称的命名按其来源不同,可以归结为五种命名模式.第一种模式,也是最常见的,为"臆造+并列式+三音节+褒义词",典型的如"谦祥益";第二种模式为"姓氏+连绵词+三音节+中性词",如"王鸿翥"药店;第三命名模式为"地名+连绵词+双音节+中性词",如"北京"饭店;第四种命名模式为"描述+偏正式+双音节+中性",如"小楼"饭店;第五种命名模式为"物名+偏正式+三音节+中性词",如"红房子"西菜馆.总体而言,中国老字号店铺以前两种命名模式为主.
:cache.baidu./c?m=9d78d513d9d430ad4f9ce0690c66c0101c43f6672ba7a3020ed38449e3732b46501190ac56260775a2d27d1716de484b9e802102361451b388f95dab855c249f5132676af55613a30edf5153cb34d71ab7a043a1fcb22592ddcfce9a1116dd53722bc0b0da4d0063972fa5033194f7c555721d44e1b36724e259752b952847b345f8e0307907f6b48b08&p=8b2a94568c8810ed42bd9b7e46&user=baidu
:crrc../Upfiles/20089570320.pdf

中国古代各州所在地

九州分别为: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亭,台,楼,阁。它们的名称和所在地

陶然亭。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位于北京。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湖心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西湖中央。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合成湖中三岛,是三岛中最早的岛。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蓬莱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矗立于丹崖山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
越王楼,位于四川绵阳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其规模巨集大、富丽堂皇,楼高十丈(即百尺),时居四大名楼之首(滕王阁高九丈,黄鹤楼高六丈,岳阳楼高三丈)。
凤凰台是陕西咸阳市区内惟一储存较完好的高台古建筑群,同时又是革命旧址,被誉为“咸阳古城明珠”,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岳阳楼
湖北黄鹤楼
江西滕王阁

中国古代诸侯小国今天所在地

古代诸侯各国的地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现在的行政区划。详细楼主可以见下表——(春秋小国更多,不好列出,故仅列战国7雄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战国七雄都城国土位置一览表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都城现今所在地 国土在今省份

齐国 临淄 山东淄博 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楚国 鄢郢 湖北江陵西北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燕国 蓟 河北北京一带 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分类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

韩国 新郑 今河南新郑 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国 大梁 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 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

赵国 邯郸 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秦国 咸阳 陕西咸阳 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中国古代商业天才有谁?

1、富甲陶朱--范 蠡(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钜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钜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敌国——沈万三
元末明初江南钜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钜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路,基本上垄断著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8、红顶商人——胡雪巖(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巖,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钜商王炽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蓋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中国古代商业钜子有哪些?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钜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史记。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3、白圭:战国初期周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祕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4、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5、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钜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6、伍秉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钜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7、胡雪巖:本名光墉,著名的“红顶商人”,近代“徽商”的杰出代表。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福建船政局、兰州制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钜富。资金最高曾达两千万以上,后受洋商排挤破产。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企业。
8、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人,另一个‘红顶商人”的代表,晚清赫赫有名的钜商之一,创设“同庆丰”,并改组“天顺祥”,富可敌国。
9、盛宣怀:清末官商代表人物,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个中中饱私囊,累为钜富。
10、张謇:近代著名的“状元商人”,创办大生纱厂与垦牧公司致富,兴办教育,鼓吹立宪。

中国古代商业税比重有多大

春秋时各诸侯国都征收商税:市税中除占用地皮、登记注籍等内容外,按商品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征税,已成为主要部分。春秋初,在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出现关税;春秋后期更普遍推行,不仅边境有关税,内地交通要道也多设卡抽税。山泽税仍在生产环节征课。关、市税的正常税率为2%,但往往提高,关税更常重征。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关税。汉承秦制,关梁无阻。两汉商税主要是市税(或称市租)和山泽园池产品的征课。东汉末,军阀割据,各地又纷纷征收关税,税率颇重。曹魏时明令皆收什一之税,西晋照收关津之税和市租。
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重在田租收入,至北魏孝文帝时还未开征商税。北魏后期,始征市税。店舍分五等收税,并设入市税,一入市门就交一钱。北齐时“税关市舟车、山泽、盐铁、店肆轻重各有差”。但关税市租时征时罢,尚无定制。在南方,东晋和南朝政权则十分着力于商税的征收。市税的主要部分即按商品交易额征收之税,称为“市估”,有“输估”、“散估”之分。“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者,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输估兼有契税性质,开后世契税之先例。关税仍课十分之一。在津口渡头,以牛推轴托船过渡或以浮桥过渡者,征牛埭税或桁渡税。
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重在田租收入,至北魏孝文帝时还未开征商税。北魏后期,始征市税。店舍分五等收税,并设入市税,一入市门就交一钱。北齐时“税关市舟车、山泽、盐铁、店肆轻重各有差”。但关税市租时征时罢,尚无定制。在南方,东晋和南朝政权则十分着力于商税的征收。市税的主要部分即按商品交易额征收之税,称为“市估”,有“输估”、“散估”之分。“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者,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输估兼有契税性质,开后世契税之先例。关税仍课十分之一。在津口渡头,以牛推轴托船过渡或以浮桥过渡者,征牛埭税或桁渡税。
宋代商税分为住税、过税两项。住税为坐商住卖之税,税率3%,相当于过去的市税;过税为行商通过之税,税率2%,相当于过去的关税;商税收入除支付地方经费外全数上解中央。北宋前期,细碎物品免税,不准留难行旅,制止官吏勒索,但后来商税日趋苛烦,水产、五谷、竹木、书、纸、漆无不有税。北宋末致激起小生产者的反抗。南宋时,各地以重征为务,斗米束薪、零星菜茄也在收税之列,税额之外浮取更繁,致税场有“大小法场”之恶名。正税之外,还有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版帐钱等杂税,大大增加了商民负担。
元代商税,常课税率二十取一,以后提高。另有各种“额外课”,如历日、契本、煤炭、鱼苗、漆、酵、荡柳、蒲苇、牙例、乳牛、羊皮等均有课;江河商船还要收船钞,税负苛重空前。
明初减轻商税,三十取一,公布征税品名,零星物品和农具、书籍免税,竹木柴薪免抽分。但后来免税范围日益缩小。于关市正额商税外,为回笼贬值中的纸币,于宣德四年(1429)增加“市肆门摊税”,令全国重要城中的店铺,依其营业种类以钞纳税。同年开始,在运河沿岸设立钞关,以钞征收船料税(按船大小计征),又称钞关税。其后纸币继续贬值,由收钞而来的这两种新税都改收银两,不予取消。此外,各地还设河泊所征收鱼课。明中叶在北京九个城门征收门税,并设工关收税,恢复竹木抽分。开矿则按三十分之二或按承包额纳税。至万历中更派出太监为税监矿监,于各地密设税卡,重征叠税,乱指矿脉,横征敛,以致酿成连绵不断的城市民变。

中国古代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在古代中,皇帝注重土地和农业,从而忽视了商业(重农抑商);而古代中国也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所以导致商人的地位低下.而在另一方面看,在古代的读书人眼里,商人给他们一种唯利是图的感觉.所以,在历史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贬义商人的成语和句子.例如:一身铜臭

中国古代商业电视剧有哪些

乔家大院,白银谷,大宅门,九九归一,昌晋源票号,龙票。闯关东,走西口勉强也算吧。
韩国还有一部商道,讲古代对华贸易的。
张卫健有一部聚宝盆,讲沈万三的,不过戏说成份比较重,商业的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