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全球武力排行榜 漢朝唐朝都靠強大的武力掃平敵國,為啥宋朝只能靠歲幣乞求和平
漢朝唐朝都靠強大的武力掃平敵國,為啥宋朝只能靠歲幣乞求和平 漢朝和唐朝,都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漢朝與唐朝的強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發達,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曾高居世界前列,擁有當

漢朝唐朝都靠強大的武力掃平敵國,為啥宋朝只能靠歲幣乞求和平
漢朝和唐朝,都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漢朝與唐朝的強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發達,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曾高居世界前列,擁有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經濟實力,西漢和唐朝的首都長安、東漢首都洛陽,都曾是當時名聞世界的國際性大都市。漢唐之強,第二個方面表現在其武備強盛,擁有強大無匹的國防實力。西漢時的名將衛青霍去病,東漢名將竇憲,唐朝名將李靖、蘇定方、高仙芝等等,都曾帶領大軍千里長征,揚威異域,掃滅敵國,打得周邊鄰國無不望風披靡,乖乖臣服。
但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局面卻為之一變。充滿開拓進取精神的漢唐雄風成為遙遠的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畏縮保守與苟且偷安。南北兩宋十八個皇帝,享國319年,絕大部分時間裡,面對與周邊游牧部族和鄰國的領土爭端與軍事衝突,宋朝皇帝基本都採取了以「歲幣」換取和平的屈辱方式作為解決爭端的主要途徑,與宋朝天朝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符。
北宋景德元年(1004),遼國騎兵大舉南下侵略宋朝,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河對岸的宋都汴梁完全處在遼軍兵鋒威脅之下。宋真宗倉促上陣御駕親征,在澶州城下與遼軍對峙。
最終雙方達成妥協,兩國訂立合約,宋朝以每年向遼國交納「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歲幣作為代價,換來兩國之間的和平相處。遼國人南下侵宋本來也不過是為了劫掠錢財,如今不費吹灰之力每年就能獲得如此一筆巨額收入,也心滿意足,兩國之間由此「化干戈為玉帛」,維持了長達百餘年的和平局面。
此後,宋朝皇帝從中意識到了金錢的威力原來不次於刀槍,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如法炮製,在「慶曆和議」中,又向西夏交納歲幣「每年白銀5萬兩,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宋金訂立海上之盟,宋徽宗又答應每年給金國歲幣「銀絹合計五十萬兩匹」。到了南宋,宋高宗在「紹興和議」中,又向金國每年交納歲幣「每年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宋朝為什麼不像漢唐一樣,動用強大武力擊敗敵國掃平外患?而是非要以這種屈辱的方式乞求和平?答案很簡單,「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宋朝皇帝也曾夢想重振漢唐舊日雄風,宋太宗和宋神宗都曾對遼國和西夏組織過大規模的主動出擊,但都以慘敗告終。事實證明,宋朝軍隊完全不具備與這些外患敵國抗衡的實力。
宋朝軍隊為何如此軟弱無能?有兩大原因。第一是因為要想與金國、西夏、遼國這些游牧國家爭鋒疆場,必須要建立強大的騎兵部隊。但當時的產馬地區都在西北和北方塞外,都處於西夏和遼國、金國控制之下,宋朝很難獲得裝備騎兵部隊所需的大量戰馬,因此也就始終無法組建起成規模的騎兵,在與敵國較量中很難獲得優勢。
其次,宋朝歷代皇帝,都對唐末和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武將掌權犯上作亂的局面心有餘悸,開國之後,採取「重文抑武」的立國方針,從方方面面打壓限制武將的地位與自主權,定下各種清規戒律束縛住武將的手腳,也使得武將的作戰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受到全面制約,也成為宋朝武備不振的一個根本原因。
參考資料:《宋史》
很赞哦!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