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菽黍麦 成語: 不辯菽麥是什么意思?
成語: 不辯菽麥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598成語: 不辯菽麥注音: ㄅㄨˋ ㄅ|ㄢˋ ㄕㄨˊ ㄇㄞˋ漢語拼音: ù ià hú mài參考詞語: 不辨菽麥釋義: 義參「不辨菽麥」。見「不辨
成語: 不辯菽麥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598成語: 不辯菽麥注音: ㄅㄨˋ ㄅ|ㄢˋ ㄕㄨˊ ㄇㄞˋ漢語拼音: bù biàn shú mài參考詞語: 不辨菽麥釋義: 義參「不辨菽麥」。見「不辨菽麥」條。Emoji符號: ️菽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不辯菽麥”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典源: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源,提供參考。《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 〔注解〕 (1)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魏絳和戎,又與楚國爭奪鄭國。在位十五年。 (2)慧:聰明才智。 (3)菽麥:豆子和麥子。 (4)立:指立為國君。書證: 01.《抱朴子.外篇.窮達》:「庸俗之夫,闇於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成語接龍“不”字開頭的成語
不學無術不共戴天不倫不類不恥下問不可救藥不脛而走不求甚解不速之客不寒而慄不毛之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足掛齒不識時務不翼而飛不修邊幅不屈不撓不勝枚舉不知所措不見經傳不可一世“麥”字結尾的成語

不辨菽麥僅辨菽麥頗別菽麥未辨菽麥智昏菽麥不辯菽麥 參考鏈接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不辯菽麥”分成的單字詳解:
不, 辯, 菽, 麥。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