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九牛一毛成语故事 百折不挠成语故事_成语“百折不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火烧 2022-02-21 15:43:07 1085
百折不挠成语故事_成语“百折不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百折不挠 ǎizhé ù áo【释义】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出处】汉·蔡邕《太尉桥玄
九牛一毛成语故事 百折不挠成语故事_成语“百折不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百折不挠成语故事_成语“百折不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百折不挠bǎizhébùnáo【释义】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出处】汉·蔡邕《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主人公】桥玄【近义词】百折不回,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反义词】知难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废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叫桥玄的人,他性情刚烈,不畏强权。一天,一伙强盗绑架了他10岁的儿子,来到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拿钱赎取,桥玄怒斥强盗。此时,官兵已包围了桥家,因怕伤害他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桥玄愤怒地喊道:“难倒为了儿子的生命,就放了这伙坏人吗?”他命令官兵赶紧动手,结果他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赞美他的高风亮节。 东汉的中郎将蔡邕特写了一篇《太尉桥公碑》,碑文上颂扬桥玄说:“高明卓异,为众杰雄,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