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不见经传 不见经传
不见经传 【汉语拼音】 ù jià jī g zhuà gt 【名词解释】 gt 以往的典籍中从未记载过。经传,指经典和解释经典内容的著作,后用作典籍的代称。“不见经传”比喻没有名气。语本《史记.卷六
不见经传

【汉语拼音】 bù jiàn jīng zhuàn> 【名词解释】> 以往的典籍中从未记载过。经传,指经典和解释经典内容的著作,后用作典籍的代称。“不见经传”比喻没有名气。语本《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亦用于比喻缺乏根据,没有来历。> 【典故来源】> 《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顏渊,閔子騫,冄伯牛,仲弓。政事:冄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冄季字子產。……公西葴字子上。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闕焉。> 【注解】> (1) 显:明白、清楚。> (2) 受业:追随老师学习。> (3) 有:通“又”。> 【典故说明】> “不见经传”原作“不见书传”。“经传”、“书传”都是典籍的代称,“不见书传”即是指从未出现于文献记载中,在《史记》里就有这种用法。〈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眾弟子的身世,取材自古籍文献。孔子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但并非每个都像顏回、子路、子游、子夏等那么有名,可以在文献里找到相关的生平资料。有不少人是不见于书传中,生平不详,只好将他们列在后面。后来“不见书传”变为“不见经传”,较早的【书证】如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三.再书博古图》:“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经传。”意思是说:“在以往眾多典籍中,都没出现过叔液这个名字。”后来“不见经传”就被用来比喻没有名气,亦用于比喻缺乏根据,没有来历。如:“这种说法不见经传,恐是作者自创的吧!”> 【书证】> 01、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三.再书博古图》:“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经传,惟周八士有叔夜,岂其族歟?”> 0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03.《醒世恆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那九州四海之中,目所未见,耳所未闻,不载史册,不见经传,奇奇怪怪,蹺蹺蹊蹊的事,不知有多多少少。”> 04.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尧冢灵台》:“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其陵在会稽。惟尧之巡狩不见经传。而此其国都之地,则此陵为尧陵无疑也。”> 05.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痘神之说,不见经传。”>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 比喻没有名气。> 使用类别 用在“毫无名气”的表述上。> 【例句】 01、今年参展的画家,虽多半名不见经传,但作品水准都很高。> 02、他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说的话却比你们这些有头有脸的人还要合情合理。> 03、这本文学杂志专门登载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作品,对提携艺文新秀,推动文学创作,深具影响。> 04、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伟大的成就,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人创造出来的,可见史书所载,确有其局限。> 二、> 语义说明 比喻缺乏根据,没有来历。> 使用类别 用在“无凭无据”的表述上。> 【例句】 > 01、这种说法不见经传,恐是作者自创的吧!> 02、写文章要引据确实,尽量避免使用不见经传的资料,以徵昭信。> 【近义词】 没没无闻、湮没无闻、道听途说> 【反义词】 史不绝书、名垂竹帛、名垂青史、名扬四海、引经据典> 【参考词语】 不见书传> 【汉语拼音】 bù jiàn shū zhuàn> 【名词解释】 即“不见经传”。见“不见经传”条。> 《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源)
很赞哦!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