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徒弟会很讨厌师傅 第一次見師傅收徒這麼迫切的!日本圍棋大家親筆信力邀中國棋聖
第一次見師傅收徒這麼迫切的!日本圍棋大家親筆信力邀中國棋聖
圍棋,作為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代稱為"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從唐代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越出國門。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不但湧現了許多圍棋名手,而且對棋子、棋局的製作也非常考究。
1919年肅親王善者與瀨越憲作
日本棋壇高手如雲,瀨越憲作(1888-1972 )當屬是日本近代屈指可數的圍棋大家,五歲時由祖父啟蒙學弈,此後全憑自修成才。像他這樣一直不曾拜師的例子,在日本棋壇可謂鳳毛麟角。
瀨越憲作
瀨越憲作之所以被稱為“圍棋大家”“圍棋高手”,這不光因為他棋力高強,更緣於他為中國日本韓國各調教出一位絕世高手,"二十世紀的棋聖"吳清源,"不死鳥"橋本宇太郎和"圍棋皇帝"曹薰鉉。
吳清源(1914-2014年),瀨越憲作的中國弟子,對圍棋有過人的天賦,對棋譜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有"棋聖"之稱。他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後舉家遷入北京。11歲時就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並以"圍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棋席。
吳清源
為了養活家人,吳清源後來在福建同鄉的帶領下,開始到日本人的俱樂部裡下棋。
一天,吳清源和一個日本初段下了一盤棋,苦戰數小時後獲勝,引起在北京經營美術商品的日本人山崎有民的注意。山崎有民與日本棋院重要人物瀨越憲作熟識,將"北京有個圍棋天才少年"的訊息告知,引起瀨越的注意。
下面這封信就是1927年,瀨越憲作寫給當時年僅13歲的吳清源,熱情邀請其赴日學棋。

從左至右依次是橋本宇太郎、瀨越憲作、吳清源
信件譯文:
謹啟,前幾日,通過山崎氏收到了你的來函,謝謝!我雖未有與你直接見面的機會,但過去從巖本氏那裡聽說你年紀雖幼,但棋力高強。這次,我又看了你與井上氏對弈的三局棋譜,更加敬服你的非凡器量。若是鄙人的健康與時間允許的話,我真想去拜訪貴地,與你親切切磋棋藝。然而事情可能不允許,我深感遺憾。
我急切盼望你身體強健,完成大禮後,到日本留學,從而共同不斷地研究。願你能在不久的將來榮升為名人。我的拙劣之作一、二冊已寄到了山崎氏那裡,在你來日之前,若肯為我研究一下,我將感到十分榮幸。你和劉氏下的二局棋譜,加上我妄下雌黃式的評論,已在《棋道》六月號上登載,同時綜述貴國棋界現狀的文章也冒昧登載於上。因此,務必請你諒解!
擱筆之時,謹拜託你向貴國的棋伯諸賢們轉達我的問候。遙祝你身體健康!
瀨越憲作謹具 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