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形容两方势均力敌的成语 成語: 力均勢敵

火烧 2022-12-14 01:07:45 1045
成語: 力均勢敵 成語簡解 編號: 2314成語: 力均勢敵注音: ㄌ|ˋ ㄐㄩㄣ ㄕˋ ㄉ|ˊ漢語拼音: lì jū hì dí參考詞語: 勢均力敵釋義: 義參「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Emo

成語: 力均勢敵  

成語簡解 編號: 2314成語: 力均勢敵注音: ㄌ|ˋ ㄐㄩㄣ ㄕˋ ㄉ|ˊ漢語拼音: lì jūn shì dí參考詞語: 勢均力敵釋義: 義參「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Emoji符號: 均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力均勢敵”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勢均力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典源: 此處所列為「勢均力敵」之典源,提供參考。#《逸周書.卷八.史記解》1>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賢,自以無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亂,民無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犯難爭權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爭權,林氏再戰弗勝,上衡氏偽義弗克,俱身死國亡。知能均而不親,並重事君者危:昔有南氏2>有二臣貴寵,力鈞3>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4>,君弗禁,南氏以分。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內爭朋黨,陰事外權,有果氏以亡。 〔注解〕 (1)典故或見於《尹文子》逸文。 (2)有南氏:古國名。 (3)鈞:通「均」,相等。 (4)朋黨: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排除異己。 〔參考資料〕《尹文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書證: 01.《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02.《周書.卷四五.儒林列傳.樂遜》:「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彊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成語接龍

“敵”字開頭的成語

敵愾同仇

“力”字結尾的成語

群策群力不遺餘力自食其力無能為力同心戮力齊心戮力枉費心力不能為力不留餘力莫能為力同心僇力殫精畢力綽綽有餘力

“力”字開頭的成語

力不從心力透紙背力爭上游力不從願力不副心力均勢敵力爭上流力省功倍力半功倍力不逮心力與願違力不及心力敵勢均

“敵”字結尾的成語

腹背受敵勢均力敵眾寡不敵力均勢敵門戶匹敵勢鈞力敵 參考鏈接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力均勢敵。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力均勢敵”分成的單字詳解:

形容两方势均力敌的成语 成語: 力均勢敵

力, 均, 勢, 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