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民党拉壮丁是什么时期 国民党壮丁名单,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带到台湾的人员名单

火烧 2022-10-20 09:21:14 1062
国民党壮丁名单,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带到台湾的人员名单 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带到台湾的人员名单那个时代很多人用假名 所以要想查到有如大海捞针 如果用的真名并且没有中途逃走或者阵亡安全抵达台湾的话 行政院退

国民党壮丁名单,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带到台湾的人员名单  

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带到台湾的人员名单

那个时代很多人用假名

所以要想查到有如大海捞针 如果用的真名并且没有中途逃走或者阵亡安全抵达台湾的话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委员会也许可以查到 建议您写信去咨询 11025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 222 号

蒋介石拉壮丁的名单哪里可以查

壮丁的名单永远查不清,从被抓走到送到部队,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死在路上了,不会有名单。

我太爷爷就是被抓走的,只听后来同被抓的人回来说,死在了路上。

国民党抓壮丁是哪一年

发生在抗战初期,1937年左右。

抓壮丁的意思是战争时期强征兵役的一种通俗说法,这种行为不仅仅在以前的中国有,在国外也很常见,尤其是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当时国名党为了补充兵源,大量抓壮丁。导致乡下劳动力丧失,生产力更加低下。

壮丁最早产生于清朝年间,当时是随着旗地王田的产生而产生的。

扩展资料:

抓壮丁的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70万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在抗日统一战线下,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还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入缅与英军配合作战,沉重打击日军(驻印军也在印度抗战)。

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兵力达500万人,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

陆军死亡、受伤、失踪共计321万1914人(其中37年抗战爆发至40年末,损失约230万人,41年-45年损失接近100万人),空军阵亡(包含失踪)4321人(其中包括地勤),负伤347人,军机损失2468架 ,海军近乎全体自沉。

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阵亡483708人,而伤者达1934820人。在抗日战争中,共计有204位将军战死沙场。

国民党整军计划:

国民党拉壮丁是什么时期 国民党壮丁名单,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带到台湾的人员名单

在美苏等国的斡旋下,国共两党1946年2月在重庆签署《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民革命军之基本方案》。

方案规定在12个月内将军队减为108个师,国民党90个师,共产党18个师。之后再在六个月缩编为国民党50个师,共产党10个师。但整军尚在开始阶段时,两党已在同年6月再次开战。

此时完成了抗战结束后的伪军整编的国民革命军有430万人,其中能用于机动作战的正规部队200-220万人。

与之相对的是1945年9月中共拥有正规军127万加268万民兵。在国军中一直存在着有装备精良训练充分的部队和受差别待遇的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都低、军纪也较坏杂牌部队并存的现象,后者经常与中央系部队互相敌视,难于统一指挥。

1947年起,各地共产党军队放弃国民革命军(国军)称谓,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

国军到底拉了多少壮丁

根据军政部长何应钦和总参谋长陈诚的回忆,国民党在抗战中共拉了1400万到1500万的壮丁,这些壮丁中只有700万到800万进入军队,其中除了少数逃亡的,大多数都死于饥饿、生病和虐待。

因为新训中心存在的腐败,这些人伙食被克扣,得病得不到医治,普通的体质也极差,他们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大量死亡,而国民党在整个抗战中的战斗部队的减员才有320万,大大少于这些被人为致死的壮丁。 而八路军新四军虽然生活在敌后,没有经费来源,但是有限的军费能够用于解决部队基本需求,它们的体质都略高于国民党军队,非战斗减员少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

为什么只有【国民党】抓壮丁?

首先,中国在清朝、北洋时期实行的是“募兵制”,也就是不强制人民去当兵,而是用金钱报酬吸引人民当兵。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比较文明,但弊端是“兵源无法保证”,在战场上一旦发生哗变、溃退等现象时,就再也没兵了,战争也就输了。而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正是看到了“募兵制”的这个弊端,于是模仿(西方的)军事强国、实行“征兵制”,规定了“成年男子人人都有义务当兵”,停止了“用钱募兵”的做法。这个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它规定了成年男子人人都有义务当兵,这样一来,一旦打起仗来,军队的兵源就源源不断,国防力量就强大了。但是让国民党没有料到的是:中国的老百姓也不傻,没有了金钱报酬,许多人都不愿意去当兵了,于是,国民党当局的征兵工作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国民党当局于是决定采用强硬手腕:强征新兵。这就是“抓壮丁”的由来。

国民党“抓壮丁”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决策者如果不洞察人性、不体察民生,一个初衷本意是好的国策实施起来往往最终却会沦为恶政!

国民党为什么抓壮丁?

当年战事不断,兵源不足,所以产生了“抓壮丁”的现象。

当时征兵原则“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但地方官吏互相勾结,有钱有势的官僚子弟、地主等家里哪怕是兄弟七八个人也可能都不去当兵。 而一般穷苦农民的传统思想是“好男不当兵”,“最怕打仗,枪炮无眼,一不小心就会丢命”。为了逃避兵役,有的装疯卖傻,甚至还有自己弄瞎或砍断食指的,也有躲藏起来的。即便被抓壮丁,稍有财富的家庭总有办法疏通接兵人员,在队伍开拔之前,找兵贩子去换人顶替。地方役政人员只求完成任务,乐得从中捞一笔,至于壮丁半路上逃跑或死亡,一概无需负责。 1941年2月,陈诚在书信中写道:″新兵素质过差,补充后病亡潜逃,其消耗较作战伤亡为尤大,此为目前最值得注意问题之一"。按照程序,各地壮丁先要前往指定的补充兵训练处集中,为防止中途逃跑,“一个个的用绳子连成一串牵着走”,“大小便都规定时间”。由于吃不饱、穿不暖,壮丁“不是枯柴的瘦个子”,就是脸肿肚胀“胖子”。有些补充团甚至利用接送新兵的机会,贩运货物,由于负担太重,过分疲劳,途中经常发生逃跑或死亡事件。 尽管政府三令五申改善兵役工作,甚至还枪毙了兵役署长程泽润,但一直收效甚微。

解放前国民党兵都是抓壮丁抓来的吗

国民党最开始的军队是辛亥革命中起义的清朝新军和民军,新军算是正规军,但民军只是相当于民兵性质,而且这些军队国民党还大都不能完全掌控。在袁世凯时期国民党的这些兵力大部分被遣散了。而后来军阀混战中国民党的军队更是完全被军阀控制了。直到黄埔军校建立,国民党才有了一直去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军队。一直到后来的北伐战争,国民党的军队都是以正规军为主,民军为辅,这个时期拉壮丁的是很少。到后来蒋介石上台建立了以黄埔军校生为主干的中央军,大部分是正规军,比例达到65%以上。而国民党的各地方武装如阎锡山的晋绥军、龙云的滇军、刘湘的川军等则正规军比例较小,基本上在30-50%.蒋介石曾经建立了一只4000人的旅级部队,名为“中国宪兵”,全部德国装备和训练,极其精锐,据说曾经在淞沪会战中以600力抗2万日军(日军甲种师团)而胜,可惜当晚即遭飞机轰炸大部牺牲。在抗战之后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的正规军比例在45%左右,后来逐渐降低。到了49年甚至不足20%.

台湾(16)壮丁(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