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造句 成语: 一意孤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一意孤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一意孤行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编号: 252
成语: 一意孤行
注音: | |ˋ ㄍㄨ ㄒ|ㄥˊ
汉语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参考词语: 孤行一意
反义: 言听计从, 从善如流, 择善而从
近义: 我行我素, 固执己见, 刚愎自用, 师心自用, 独断专行
释义: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后用「一意孤行」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我行我素」
Emoji符号: 1️⃣1️⃣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一意孤行”对应Emoji表情符号“1️⃣1️⃣”,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1️⃣1️⃣、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1️⃣1️⃣"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一意孤行」原作「孤行一意」。根据《史记》的记载,赵禹为人廉洁孤傲,执法严苛。从他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登门拜访,他也始终没有回拜答谢,意在杜绝朋友宾客的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处理公事。后来「一意孤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含有褒义,后转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典源: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驩,而兄事禹。禹1>为人廉倨2>。为吏以来,舍毋3>食客4>。公卿相造请5>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6>,孤立行一意7>而已。 〔注解〕 (1)禹:赵禹,生卒年不详,汉扶风斄人。为人廉倨,绝知友宾客之请。历任御史、廷尉,与张汤共定诸律令。 (2)廉倨:廉洁孤傲。 (3)毋:音ㄨˊ,通「无」,没有。 (4)食客:古代寄食于官宦显贵家中,为主人策划计谋、奔走效力的人。 (5)造请:登门拜访。 (6)请:请托。 (7)一意:一己之见。
书证: 01.宋.吴泳〈祭陈司业文〉:「亶一意以孤行,羌众兆之所弃。」 02.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五.后汉书.东汉尚名节》:「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 03.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 【例 句】 <01>他这种一意孤行的作风,迟早会害惨自己。 <02>这事恐得先征询大家的意见,不宜一意孤行。 <03>把事情搞成如此局面,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 <04>我不欣赏做事一意孤行、根本不重视别人意见的人。 <05>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采取行动。 <06>处理这么重大的事一定要戒慎,最忌一意孤行,贸然行动。 <07>别怪我一意孤行,实在是因为事急从权,非得尽速处理不可。 <08>他是个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人,明知道有问题,他还是照做不误。 <09>现在是讲究团队精神的时代,你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很难引起共鸣。
辨识: 请参考『辨识252.html』
同「一意孤行」及「我行我素」都有不管他人意见,只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的意思。异「一意孤行」侧重于固执、专断;「我行我素」侧重于依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辨似例句○ㄨ这事恐得先征询大家的意见,不宜∼。ㄨ○他老把袜子反著穿,纵然被人嘲笑,他仍然是∼。 成语接龙“行”字开头的成语
行将就木
行云流水
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
行空天马
行尸坐肉
行尸走骨
行尸视肉
“一”字结尾的成语
参差不一
良莠不一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毛不拔
一丘之貉
一败涂地
一暴十寒
一鼓作气
一鸣惊人
一窍不通
一日千里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一视同仁
一筹莫展
一网打尽
一丝不苟
一挥而就
一意孤行
一见如故
一尘不染
一知半解
一落千丈
“行”字结尾的成语
一意孤行
一目十行
三思而行
雷厉风行
祸不单行
半路修行
无胫而行
一目数行
一目五行
霸道横行
雷动风行
背道而行
逆施倒行
目下十行
名不虚行
言从计行
言听计行
神出而鬼行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一意孤行。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一意孤行。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一意孤行”分成的单字详解:
一, 意, 孤,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