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我一次机会的意思 二战德军: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冬天去莫斯科
二战德军: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冬天去莫斯科
如果有可能,大概没有一个德军士兵,会选择去冬季的莫斯科,因为那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送人头。
历史上有两支骁勇善战的军队,都折在了冬季的莫斯科城下,一个是拿破仑统帅的法兰西军团,另一个就是希特勒麾下的德意志雄师。
每年冬天,元首的办公室就会陷入可怕的忙碌,原因无他,肯定又是斯大林的将军们在搞事情,冬天是俄国人最喜欢的季节。
前线的战报如雪片般一样飞来,而且都是,坏消息!
自从194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德军杀入苏联已经两年时间了。两年了,战线陷入了一种奇怪的胶着状态。
夏天,勇猛无比的德军把苏联人打得落花流水,包过好几次“大饺子”;但是一到冬季,德军就萎了,反过来,苏联人又会给德国人送上“冬季大礼包”,分分钟教德军的士兵做人。
你会滑雪吗?

你会用汽油桶做土炉子取暖吗?
你知道怎样趴在雪地里伪装吗?
就连一向出手快狠准的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大将,在冬天的莫斯科城下,也是一筹莫展,只得巴巴地跑到柏林向元首求情:请允许我把我的部队撤出来吧,要不然,我们会全军覆没的。
那是1941年的冬天,一个让德军刻骨铭心的冬天。
那年的冬天有多冷?即便以俄国人的标准,也是冷得令人发指,据相关数据,号称是14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德军士兵的表情告诉你,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因为在9月份抽调精锐装甲军去支援南线对乌克兰基辅的进攻而延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等到10月份再调转枪口向莫斯科的时候,寒冷的秋雨已经使道路泥泞不堪,装甲部队和运输车辆都遇到了大麻烦。
等到11月开始,大雪便开始下了起来。原本以为战役会在冬季到来前结束的德军,惊讶地发现苏联人的抵抗远比之前来的凶猛,弹药的消耗也变得迅速起来。
此时,虽然道路尚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而且由于战线过长,补给不足,而消耗又过大,德军陷入了自开战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他们的后方,既没有防御阵地,也没有战役预备队。而另一边,经过红场阅兵的苏军士兵,则士气高涨。
12月5日,极度严寒最终降临在莫斯科城下,最低温度已经到达零下50度,德军的坦克装甲车完全成了摆设,它们困在冰天雪地里,既动弹不得,也打不出炮弹,因为炮管也被冻住了。
为了取暖,德军士兵只能围坐在有限的篝火前,风一吹就有可能熄灭,他们只好把宝贵的汽油浇在柴火上,希望这样可以多烧一会。
斯大林觉得机会来了,他的将军们也觉得,是时候给德国人一点眼色看看了。
1941年,阅完兵直接上战场的苏军战士
苏军随后发动了反攻。一方面,苏联士兵早已经习惯了冬季的严寒,而且,他们还有从中亚和远东赶来的援军支持。
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士兵早就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并且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前线的德军陷入了绝望,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
“那些士兵食不果腹,衣不保暖,也没有地方躲避严寒,他们试图占领每一个村庄。失去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小屋,都有可能意味着死亡。”
此时的德军,俨然已成为苏军的猎杀对象。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1941年12月20日,德军大将古德里安跑到柏林,针对冬季作战的困难,向元首做了汇报,以期得到希特勒同意全面撤退。
古德里安称当时二人进行了4个小时的谈话,大致内容如下:
古:第二装甲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目前遭到了巨大困难,我准备撤出阵地。
希:我不允许你这么做。
古:当地并没有屏障,俄军攻来我会全军覆没。
希:你原地挖战壕,坚守每一寸土地。
古:当地的冻土1.5米,我那点可怜的挖掘机设备根本挖不动。
希:用重型榴弹炮炸出大坑,然后在坑里构筑阵地,一战时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古:你们在一战时的弹药储备比我充足的多,我现在用四门榴弹炮加上50枚炮弹,才能炸出50个脸盆那样的弹坑和周围的一片焦土,然后过去插电话线的杆子就会发现,土地又冻上了。我根本没有那么多炸药---炸出你说的那种坑。
最后元首听得不耐烦了,称自己有权叫士兵去死,对话于是戛然而止。
随后古德里安要求总部兑现承诺自己的冬装,希特勒说:“这完全不对啊,军需总监报告给我,说冬装早就发下去了。”然后古德里安叫来军需总监对质,证实果然服装没有发下去。
俄国的冬天,对军需官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
至于为什么没有下发到位,其中的原因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交通不方便,物资无法及时抵达前线;还有人说是德军内部的反叛势力策划了这场后勤失误;总之古德里安称在整个1941-1942年的冬天,他的部队没有看到冬装的影子。
至1942年4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惊人的损失,总计伤亡数字达到空前的50万人,损失坦克300余辆,火炮200余门,汽车余200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战线则退到了莫斯科外围的100-350公里处。
苏联军队利用冬季的助攻成功地挡住了德军的攻势,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德军,也被迫从闪击战转入了持久战中。
冬季反攻的苏联军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希特勒最怕重蹈拿破仑的覆辙,可最终,他还是走了同样的一条老路。
苏联(36)德军(11)莫斯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