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法不责众 【入众堂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2-10-21 12:20:43 1040
【入众堂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众中杂事。入众堂法,先须户外豫安静心。律云,应以五法:一﹑以慈心。由僧通凡圣,行涉麤细,通须慈敬,名重法尊人。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推直于他,

【入众堂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论法不责众 【入众堂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众中杂事。入众堂法,先须户外豫安静心。律云,应以五法:一﹑以慈心。由僧通凡圣,行涉麤细,通须慈敬,名重法尊人。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常省己过,不讼彼短。三﹑应知坐起,若见上座,不应安坐;若见下座,不应起立。人应于众俯仰得时。四﹑彼在僧中,不为杂语,谈世俗事;若自说法,若请他说法。众依于法,动必有方。五﹑见僧中有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默然。由无善伴,举必非时,故怀忍默,权同僧用。」  资持记释云:「五法,慈心平等,离分别过。二﹑谦下自卑,离贡高过。注中四句,行者反照,于己如何?上二句,即梵网云,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下二句,出净名经。彼文续云,恒以一心,求诸功德。三﹑坐起有序,离乱众过。注中,应字去呼,合也。俯下仰上,举动合宜,故云得时。四﹑不杂语,离戏论过。注中,初句明上说法,次句示上不杂语。五﹑令示默,离恼众过。」(事钞记卷四○‧二七‧一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