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余汉无谋 古人智慧:「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中年人不妨多看看
古人智慧:「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中年人不妨多看看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編輯整理:盛唐輝煌俗語,是漢語語彙里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
古人智慧:「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中年人不妨多看看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俗語,是漢語語彙里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很多俗語至今依然值得學習和借鑒。
有這樣一句經典俗語:「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白歲」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意思是一個人只有擁有遠大的志向,即便年紀小也不算個事;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即便活到百歲也只是虛度光陰而已。
也就是說有志氣,有理想,能成功不在年齡大小;而沒有志氣,沒有理想,年齡再大也是白活歲。其實,這句話是有原因的,需要了解古代人一般活多少歲?
一、「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輕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紀大。也指只要有志向,歲數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業。出處《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曰:『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實際上古代社會中的,某些思想或者文化導向,很容易對當時人的思想造成一定影響。古代人一方面希望能夠「長命百歲」, 或者說可以無限的延長自己的生命。
而「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表達的就是生命長度,與質量之間的辯證關係。如果每一天都碌碌無為,那麼即使活到一百歲也算白活,只不過空得了一個長壽的虛名。
但如果每一天都過得特別有價值,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應有的貢獻,那麼即使是短暫的一生,也不枉此生,因為活出了價值。同時,還會被後人所銘記而流芳百世。
其實,這句話還有一層意義是說,有時候我們應該重視年輕人思路,不要忽視年輕人,一個人能夠做多大的事,與年齡無關,人生的價值與成就更關係不大。
那麼到底應該積極的追求長壽呢?還是說不管能夠活幾歲,只要生命有質量就行呢?其實在這句俗語中已經給出答案,古人的觀點是支持重視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質量。
二、古代人能活多少歲
從古至今長壽一直都是人類最美好的期望之一。從剛出生時佩戴「長命鎖」的習俗,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人們對生命長度的渴望。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普遍都不長,一般在40歲左右。
尤其是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人們,由於生存條件、飲食健康,以及醫學水平特別差,再加上無休止的戰爭和疾病傷害,別說想要「長命百歲」,就是能平安活著都是一種奢求。
「長命百歲」實際上就是人類,對自身壽命的極致期望。或許有很多人會對古代人的,平均年齡有一些疑惑。為什麼古代人的壽命會那麼短呢?事實上古代人壽命短只是一個表象。
實際上影響古代人壽命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與自己身體比較虛弱,或者久病纏身有關係之外,其實更多的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食物匱乏,戰爭頻繁等造成人們非正常死亡。
再加上古代社會中曾經,出現過的大規模傳染病,比如,肺結核、霍亂、猩紅熱等。這些傳染性極強的疾病類型,即使放到現代社會中,要想徹底治癒也特別困難,更何況是在醫療水平極度低下,又缺醫少葯的古代社會。
所以,俗語「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告訴我們,人要有一個志向,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更大的成就,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而在於創造的價值。即使現在一事無成,也不能灰心,奮發向上,以古代大器晚成之人為榜樣,也能闖出一點名堂。
你現在迷茫嗎,是不是感覺自己太失敗,不要氣餒,相信未來會更好。你覺得「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有沒有道理?歡迎留言討論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