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本来想传位于谁 皇太极传位给谁了,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皇太极传位给谁了,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分析如下:
皇太极,应该说论个人能力,在当时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中,绝对是鹤立鸡群!史料记载,由于父兄们常年在外征战,皇太极在七岁时起就开始主持家政,而且打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皇太极年少之时便已经崭露头角。
不仅如此,皇太极弓马娴熟、武艺了得,围源狩猎、征战四方也是毫不含糊,其战功仅次于代善而不在莽古尔泰之下。除此之外,皇太极文化水平也是很高,精通满、蒙、汗三种文字,而且皇太极心思缜密、素有谋略且城府极深,这些才是皇太极真正出众于众兄弟之处。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大限将近,以其才智和处世风格,完全清楚一旦自己的身后事没有处理好,顷刻之间就会葬送后金的大好前途。所以努尔哈赤生前一定会对接班人之事有了周详的安排。
当努尔哈赤尸体回到沈阳后,果然皇太极当着众贝勒的面宣告努尔哈赤之遗言,主要内容就是命阿巴亥以及其他两位宠妃一起殉葬。阿巴亥被迫自缢而死,年仅37岁。
其实在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多尔衮也不过才15岁,所以多尔衮这一势力的真正代表人物是他的生母阿巴亥。阿巴亥乃乌拉部首领满逮之女,嫁给努尔哈赤之后,便集努尔哈赤宠爱于一身。
因此努尔哈赤之遗言并非皇太极编造,而是努尔哈赤的周详安排。因为阿巴亥一死,15岁的多尔衮根本不是一个事,皇太极继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扩展资料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大妃阿巴亥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
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皇太极被众贝勒拥举为大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太极;人民网-努尔哈赤立嗣之谜:皇太极和多尔衮究竟谁被选中?
皇太极死后,为何没把皇位传给博穆博果尔?
皇太极去世后,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豪格或者博穆博果尔,而是传给福临呢?本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皇太极是突然死的,事前并没有什么长期生病而要死亡的预兆,所以他死前并没有留下遗诏!他是空留着帝位而去的!
第二:古代帝王之家都有一约定俗成的规定:在儿子即位之前,是子以母贵,在儿子当上皇帝后,才是母以子贵!就是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出身是很重要的,虽然清朝没有定下“嫡长子即位制”。但是清朝当时还没有进关,满蒙联姻是基本国策!这个时候,实际上母亲的出身,对于一个皇子的地位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影响到日后是否能继承大统的问题!
所以福临的母亲庄妃博穆博果尔的母妃地位要高一点,毕竟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是林丹汗再嫁!第三:福临年长于他的这个弟弟,当时的博穆博果尔还是一个不知世事是顽童!而福临则已经相对年长一些,懂事一些,而且福临的性格、品行都是不错的,与其让不知世事,不知道日后品行如何的小孩子即位,还不如福临来的稳重些,妥当些,他们也没必要冒这个险!万一博穆博果尔之后桀傲不驯呢。
第四,睿亲王多尔衮,拥护福临即位,这当中还光为流传着他与庄妃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事实上,当时多尔衮的势力要大于豪格,毫格只有一人,而多尔衮还有亲胞弟多铎的相助。为了防止宫变,维系满蒙的关系,在诸多因素之下,决定让福临即位!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当时在选继承人的时候,要考虑继承人的身体状况,当时福临已经得过天花了,而博穆博果尔还没得过天花,为了避免夭折,最后选了福临。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656年),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去世,谥号襄昭,无嗣。有学者认为他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百度百科
清太宗皇太极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六岁的福临?他有十一个儿子的.
皇太极根本就没有传位,当时是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争皇位,皇太极的皇后和大哥代善为了稳定局面,决定立别人,凭着子以母贵选定了九阿哥福临和十一阿哥博果尔,
努尔哈赤为什么把皇位传于皇太极
1、皇太极个人因素:
皇太极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而且非常喜欢读书,善于用权谋,他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众人。在努尔哈赤面前,他更是谨小慎微的人,最终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信任,同时在城中也得到了好名声。为他以后继承汗位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皇太极最终顺利的坐上了汗位。
2、膨胀的代善:
代善作为大贝勒,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力,并且对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当时对大汗之位已经是志在必得,但是他却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还和努尔哈赤的大妃有暧昧关系,这使得努尔哈赤的男性尊严受到了侮辱。所以代善就错失了登上汗位的机会。
3、有勇无谋的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虽然他有很好的军事才能,也骁勇善战,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莽夫,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一点政治头脑。再加上莽古尔泰的鲁莽和残忍,使他失去了民心,所以他也失去了登上汗位的机会。
4、褚英
褚英虽然战功显著,却心胸狭窄,控制欲极强,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结果遭到四贝勒,五贝勒和大臣的联合举报,努尔哈赤遂冷落了他,并且痛下杀手。
5、众人支持: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大妃阿巴亥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
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扩展资料: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传位时,大儿子已经三十四岁,为何却传位给年仅六岁的顺治?
当皇太极还在世的时候,他依靠八大铁帽子王进行统治。所谓的“铁帽子王”,其实就是世袭罔替的和硕亲王或郡王。从理论上来说,八位王爷都有继承大统的权利。但是实际上,真正有实力争夺大位的,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太极的儿子肃亲王豪格,另一个就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我们所熟悉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就是皇太极的弟弟,豪格的叔叔,但是他比豪格还小3岁。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多尔衮自身的实力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而且他还有自己的哥哥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以及弟弟多罗贝勒爱多铎两人的鼎力支持。除此之外,当时朝中还有很多宗室大臣都在暗中支持他。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多尔衮有心问鼎大位,他也是豪格最大的竞争对手。
经过多方面的明争暗斗,最后在双方妥协之下,立了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因为皇太极旧部两黄旗这边的底线: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的目标达成了。多尔衮见登基帝位无望,自然是选择利益最大化,本着我做不成皇帝,也不能让你做成的心思,同意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自己成为摄政王,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
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只能打碎牙齿自己咽下去咯。就这样新兴的大清结束了一场岌岌可危的分裂,六岁的新帝也可以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受益者。最后在多尔衮的率领之下,越战越勇,干脆统一了中国。
努尔哈赤是要把汗位传给多尔衮还是皇太极?
多尔衮。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由明朝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因身受重伤,大败而归。
伤势稍好后,又亲率大军出征蒙古,半个月后胜利回师,不久因病势加重住在清河温泉处疗养。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见面。
阿巴亥从命后,从今日沈阳市乘船溯河相迎,最后相会于瑷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两人商讨了关于代善辅政、多尔衮继位等秘事。
几天后,努尔哈赤因毒疮突然发作,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死后,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
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
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
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
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烈武皇后
太极(166)努尔哈赤(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