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原 爲什麼說“山東不反,中原不滅”,你見過的山東人有這麼強嗎?
爲什麼說“山東不反,中原不滅”,你見過的山東人有這麼強嗎?
在歷史上有這樣一句話,“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爲何山東會有這樣的高的地位,以至於被古人這樣看重,以山東之地與中原之壤相提並論,這句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山東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重要省份,在夏禹時期,便被劃分爲青州,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天下更始,姜太公封於齊,武王之地周公封於魯,都是在今山東境內,故山東也稱“齊魯”,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孟在齊魯大地開創了儒家思想,成爲了後世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
“一山一水一聖人”—是山東對最崇高的評價,也是最真實的評價。1、一山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而這五嶽之首正是坐落於山東的泰山,所以在古時候封建的社會,泰山是作爲封禪祭祀最理想的地方
泰山封禪大典
2、一水
“家裏盤着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在中華大地上,除了巍峨的高山,最顯眼的就是長江與黃河這兩大河流了。兩條大河曲折蜿蜒,一南一北,養育着華夏兒女,對我們的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黃河最後的入海口在山東,黃河水把上游的泥沙、養分帶到這裏成就肥沃的土壤,同時帶來的還有上游的文化,不斷的沉積,最後形成獨樹一幟的魯文化。

黃河入海口——東營
3、一聖人
說起山東最著名的人物,那當屬享譽世界的聖人--孔夫子。兩千多年的孔子有三千門徒,慕名來學習着不計其數,他的思想對華夏文明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仁政、愛人”,儒家思想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君主,他們統治整個華夏,肩負着引導時代潮流的命運,讓中華的文明雖經過朝代的更替,文明卻依舊繁榮。山東人從小在孔孟文化的教化下,樹立了忠國君,孝父母、尊老師的思想。
孔子及其三千徒弟
除此之外,歷史上山東地區的名士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一幅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如儒聖孔子、亞聖孟子、兵聖孫子、先聖左丘明、齊國姜太公、鄒衍等等,都是在齊魯文化薰陶下涌現的傑出代表。
山東不反,中原不滅山在《水滸傳》中,宋江的起義軍隊伍如此浩大,可以隨便戰勝任何一支隊伍,包括大宋的兵役,但是宋江在那時候,從未想過當皇帝,而是一心一意爲朝廷招納官人,這就是山東人的性格,豪情壯志和國家情懷。
即便是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山東人也是出了大力氣的,著名的《鐵道游擊隊》《臺兒莊大捷》等諸多戰役都是在山東發生的,所以在網上有人曾這樣說過,是山東人用獨輪車推出來的新中國。
《臺兒莊大捷》何孔德何衛曹吉剛作
山東人雖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這體現了山東人的豪情壯志與國家情懷。忠君保國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一個王朝過度欺壓百姓,荼毒天下,山東人就會反抗,推翻當時昏庸的統治者,山東一直以來都有歷史推動者的身份,每當封建王朝瀕臨崩塌時,山東人民反而是最先起義。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隸大起義;王莽篡漢時期的赤眉軍起義;隋末時期的瓦崗寨起義;唐朝時期的黃巢起義;宋朝時的梁山泊起義等。所以古代有了“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這句話了,充分體現了山東人的歷史重要性。
如果山東地區沒有發生動亂,說明中原王朝還是能夠讓人接受的,可如果連以忠誠著稱的山東都造反了,說明中原王朝已經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就好比在一場戰爭中,連自己最信任的親信都背叛自己,這也說明了自己本身是存在極大問題的,並且此戰必敗。
不管是山東人嫉惡如仇的性格也好,還是山東人超強的行動力也罷,亦或是齊魯文化教化人立德、立功、立言,要爲國家、民族作貢獻,爲黎民百姓謀福利,這些都讓山東人在歷史上的色彩越發的飽滿。“山東不反,中原不滅”,這種思想文化也影響了齊魯大地上千年的思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