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旅长 钱东亮的泉州事变——钱旅长技惊八闽
钱东亮的泉州事变——钱旅长技惊八闽
1938年1月,福建省国民抗敌自卫总司令部成立,省主席、驻闽绥靖公署主任陈仪兼总司令,钱东亮兼任福建省闽南区司令。
1938年3月12日,钱东亮奉陈仪之命,制造了一起震惊八闽,被列入中共党史的事件——史称“泉州事变”。
早在1937年8月12日,中共闽中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由刘突军任工委书记,黄国璋、苏华为委员)以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吴德标任纵队司令员,刘突军任政委,雷光熙、王铁成任副司令员,杨采衡任参谋长)指挥部的名义致函国民党莆田市政府,表示愿就合作抗日问题与其举行和平谈判。
1938年8月18日和20日,《莆田日报》分别发表了当地驻军钱旅第四七八团团长李鼎彝和国民党县党务指导员黄土豪同意与闽中红军游击队谈判的意愿。
闽中工委当即决定派参谋长杨采衡进城同国民党代表黄土豪举行正式谈判,双方初步达成了红军改编的原则协议。
8月26日,杨采衡在黄土豪的陪同下赴泉州与钱东亮旅长面述谈判结果,钱无异议。
1938年9月14日,闽中工委同意由刘突军亲自出面,与国民政府莆田县县长夏涛声及第八十师副师长钱东亮就有关部队点编和经费问题进行对等谈判。
谈判结果,决定部队集中在莆田黄龙点编,点编经费为一千六百元,由八十师二三九旅四七九团二营保证红军途中安全,部队暂称为“闽中抗日义勇军第七路军”;同时设立闽中抗日义勇军办事处。
23日,双方在报上发表合作抗月宣言,同时,部队在黄龙赤石宫集中进行扩军,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
10月中旬,刘突军率义勇军在莆田城郊接受了第二三九旅代表的点验。
之后,部队被指定在莆田广化寺驻防。
接着,国军第八十师师部正式公布闽中义勇军改编为该师特务大队,任命刘突军、杨采衡为正、副大队长。
下辖两个中队,全队由五十多人发展到二百余人。
11月,国民党当局以金门失守、闽南危急为由,将独立大队调驻泉州。
刘突军、李刚(工委委员)误认为部队到泉州后可以扩大影响和协助泉州共党组织开辟新区,便将队伍进行整编,把老弱者动员回家,并留下一、二十人枪坚持地方工作,其余一百六十九人开赴泉州,驻承天寺。
1938年2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闽中共党和军队领导人一再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要求,让闽中游击队加入新四军。
对此,钱东亮感到很难办,便对大队长刘突军说:“你很年轻,有魄力,部队抗战士气很旺,我可以提升你为中校营长,把部队开往浙东抗战更有作为。”但遭到刘突军的婉言拒绝,最终酿成了泉州事变。
事变前夕,钱东亮正在福州开会,有一天半夜,已在旅馆就寝的钱东亮忽然接到省保安处处长叶成的电话,要他立刻到省政府去,陈主席有事要谈。
而且车已在旅馆门口,嘱钱不必更衣,立即上车。
钱东亮即穿着睡衣,趿着拖鞋,赶到省府见陈仪。
陈仪说:“我这时接到中央的命令,你要赶快回泉州去,及时将刘突军枪毙,他的部队缴械。”钱东亮急忙回旅馆更衣,赶回泉州部署。
1938年3月11日,刘突军拟赴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请示工作,并顺道在莆田召开工委扩大会议,故向旅部请假。
钱东亮密令该旅驻莆田城内的四七八团二营营长彭时斌到莆田车站等候。
下午,刘突军刚在莆田下车时,就被彭时斌营长“请走”,一到营部就被强行绑架,是夜,被秘密杀于莆田东岩山。
当晚,南方局青年部长高万里和两名游击队员也被杀于东岩山。
3月12日晨7时,钱东亮以刘突军“携款潜逃;违抗军令;破坏合作抗日”等罪名,下令泉州全城戒严,驻泉的二三九旅参谋主任侯炯、四七九团团长董文敏带了两个营的部队包围独立大队驻地承天寺,独立大队被全部缴械,全体人员被严密看管在承天寺内,这就是继“漳浦事件”之后的又一事变——“泉州事变”。
事件发生后,经闽中工委和晋南工委多方努力,在得到中共党中央“已办妥交涉”的复电后,3月下旬,由钱旅派汽车把独立大队一百六十余人从泉州送到福州洪山桥,并把武器全部清点交还独立大队,整训后开赴皖南,编为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二连(连长吴德标,指导员翁鸿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