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看法
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看法
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看法
有好有坏,对我们有利的我们发扬光大并加以利用,不好的我们改进!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好词好句
过几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银,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架下,一盏清茗,一册薄词。清辉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不由想起家乡来了。
家乡的中秋是热闹的、恬适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箩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进竹篓里,当家的早歇了农活,在河塘边洗干净了泥脚,掮着糯米饭篓过来了。舂糯米团一般在晒谷场上进行。白天,白炽灯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黄瓜架儿、晾衣杆儿,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觉的石臼被搬出来了,木头楔子捣得香喷喷的糯米团,又滑又嫩。那捣楔子的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有身杆精瘦、面色红润得象虾子一样的老头。蹲在边上,手往石臼里捋着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着袖子,不白,夏忙晒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团上翻腾,象泥鳅一样润滑。男人的背脊光着,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们侧身一个马步,双手轮起楔子,前腿膝盖一伸一曲,脚板“哼哧哼哧”地踩着节奏,简直是翩然起舞。优美的“哼哧”声招徕许多看客。看客们三五成群,坐着、蹲着、靠着四周的矮墙垛。女人们拉家常,比谁的衣服料子鲜;男人们话庄稼,比谁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们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放着胆子追逐嬉戏。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边上了。人们赞美男人的好筋骨,赞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赞美这家的黄瓜杈攀得高,赞美那家田里的晚谷苗儿下得早下得青……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资料
己丑年(2009)传统节日一览表
正月初一 1月26日 春节、鸡日
正月初二 1月27日 狗日
正月初三 1月28日 羊日、天庆节、小年朝
正月初四 1月29日 猪日
正月初五 1月30日 牛日、破五
正月初六 1月31日 马日
正月初七 2月1日 人日
正月初八 2月2日 谷日、顺星日
正月初九 2月3日 天日、#立春#
正月初十 2月4日 地日
正月十五 2月9日 元宵节、上元节
正月十六 2月10日 坐跑车、头牙
正月廿 2月14日 天穿节、补天节、小填仓
正月廿四 2月18日 #雨水#
正月廿五 2月19日 填仓节(大填仓)
正月廿六 2月20日 观音开库
正月卅 2月24日 正月晦
二月初一 2月25日 中和节
二月初二 2月26日 春龙节(龙抬头)
二月初九 3月5日 #惊蛰#
二月十二 3月8日 花朝节
二月十五 3月11日 扑蝶会
二月十九 3月15日 观音诞
二月廿四 3月20日 #春分#
三月初三 3月29日 上巳节
三月初七 4月2日 #寒食节#
三月初九 4月4日 #清明#
三月廿五 4月20日 #谷雨#
四月初八 5月2日 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牛节
四月十一 5月5日 #立夏#
四月十八 5月12日 碧霞元君节
四月廿七 5月21日 #小满#
五月初五 5月28日 端午节
五月十三 6月5日 #芒种#、雨节、关公磨刀日
五月廿 6月12日 分龙节
五月廿九 6月21日 #夏至、朝节#
闰五月初五 7月7日 #小暑#
六月初二 7月23日 #大暑#
六月初六 7月27日 天贶节、晒虫节(虫王节)
六月十七 8月7日 #立秋#
六月十九 8月9日 观音会
六月廿四 8月14日 观莲节
七月初一 8月20日 开息门
七月初四 8月23日 #处暑#
七月初七 8月26日 七夕(乞巧节)
七月十四 9月2日 秋日拔禊
七月十五 9月3日 中元节、盂兰盆节
七月十九 9月7日 #白露#
七月三十 9月18日 地藏节、 关鬼门
八月初一 9月19日 天灸日(天医节)
八月初五 9月23日 #秋分#
八月十五 10月3日 中秋节
八月廿 10月8日 #寒露#
九月初六 10月23日 #霜降#
九月初九 10月26日 重阳节
九月十九 11月5日 观音会
九月廿一 11月7日 #立冬#
十月初一 11月17日 寒衣节、冥阴节
十月初六 11月22日 #小雪#
十月十五 12月1日 下元节
十月廿一 12月7日 #大雪#
十一月初七 12月22日 #冬至#
十一月廿一 1月5日 #小寒#
腊月初六 1月20日 #大寒#
蜡月初七 1月21日 驱傩日
腊月初八 1月22日 腊八节
腊月十六 1月30日 尾牙
腊月廿一 2月4日 #立春#
腊月廿三 2月6日 祭灶日(灶王节)、小年
腊月廿四 2月7日 扫房日
腊月廿五 2月8日 接玉皇、赶乱岁
腊月卅 2月13日 除夕
注:
1、“#……#”标注的是基于太阳历算法的节令
2、各地各朝的风俗略有不同,以上仅为参考
3、如果农历和西历换算有问题的话,请指出,谢谢
4、因为节日众多所以各个节日的具体风俗便不详列了(可以参看此文:hi.baidu./leiyihan/blog/item/017cd32ae788d22ed52af13f.)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哪
端午节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
如果帮助到您请采纳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发言稿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务院经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国家的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介绍作文
阵阵粽香入节日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今天,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重五、端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杀菌防病。传说端午节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吞食,就用栏叶抱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成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呢!因为要吃粽子,所以妈妈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尝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妈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祖国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宝库,我像只小蜜蜂在这宝库里尽情采集。
怎样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只要政府牵头,下面什么都好办,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是炎黄子孙的,是长长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继承人的,现在的生活方式节奏已经迫使中国传统文化淡去,但是,我们还是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只要政府摆出姿态,我想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不会就此消弭的

怎么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民俗风情 社会环境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哪些
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可以广为流传。
9、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1、小年。腊月二十三,又叫“灶王爷升天”。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进行扫房,清理家用品,准备过年。
12、立春。在有些地区将立春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春吃萝卜。
13、立冬。在有些地区将立冬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冬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