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英语川教版上册教材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十三课要点是哪些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十三课要点是哪些
知识与目标
1、记住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的五个民族自治区
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出现的跨越式发展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来源:数理化网]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示意图”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放文化生活,民族风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及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来源:shulihua]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从歌曲中,我们可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2分钟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10分钟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主要以什么民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什么?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4、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5、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7分钟
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来源:shulihua数理化网]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主要以什么民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56个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什么?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
(民放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1、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建立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表现有哪些方面?[来源:shulihua]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进行了农村和城市改革。
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沿海或沿边的特点,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六、课堂检测5分钟
1、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B)
A、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B、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C、南部和东北部地区D、东北和北方地区
2、我国现有省级民族自治区(A)[来源:shulihuashulihua]
A、5个B、6个C、7个D、8个
七、课时小结5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八、课后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学习目标
记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学习探索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主要以什么民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什么?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4、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5、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