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闲聊强汉(八章)秦末乱世,灭六国的名将之后为何不站出来平乱?
闲聊强汉(八章)秦末乱世,灭六国的名将之后为何不站出来平乱? 秦末乱世,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拉开了灭亡秦朝的序幕。而后六国贵族之后相继反叛,纷纷召集军队复国,重建六国政权。项羽、刘邦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

闲聊强汉(八章)秦末乱世,灭六国的名将之后为何不站出来平乱?
秦末乱世,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拉开了灭亡秦朝的序幕。而后六国贵族之后相继反叛,纷纷召集军队复国,重建六国政权。项羽、刘邦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战争中崛起,最终走到了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中。从史料记载看,这次乱世开始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结束于刘邦项羽的垓下之战,持续了大约七年时间。其中反秦战争只持续了两年时间,而楚汉之争则耗费了五年。曾经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朝军队,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在战争中溃败。这崩溃速度之快,让后人不得不对其感到疑惑。 我们不禁要问,曾经强大无比的秦国军队怎么了?当年率领秦国军队横扫六国的名将们在哪里?他们和他们的后人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平定这场叛乱?为什么只花半年时间就击溃陈胜吴广军队的章邯,面对项羽时则一败再败,最终选择了向项羽投降? 要回答上述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秦二世上位后做的事情开始。秦二世胡亥并非秦始皇的合法继承人,他是与赵高和李斯的联合篡改秦始皇的遗嘱获取帝位。由于他的即位不具有合法性,所以他对朝中臣僚和王室成员的防范就更加严密。 秦始皇一死,他救和赵高矫诏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又借此夺取了大将蒙恬的兵权。登基称帝后,秦二世便将朝政委托给赵高和李斯,在朝廷中掀起了排除异己的权力斗争。这场权力斗争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详细,但它的影响力足以挖断秦国的根基。 比如刚当皇帝不久,秦二世就派赵高杀死了蒙恬和蒙毅兄弟,这可以说是自毁长城的举动。蒙恬一家自蒙骜开始就是秦国军方重臣,自白起以后这家人在军队中的地位与名将王翦并驾齐驱。秦始皇灭六国时,王翦为大军的统帅,而蒙恬则作为副手,可见其在秦国军队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秦二世还在赵高的安排下仿照秦始皇巡游天下,将沿途路过郡县中不服者意义处死。在咸阳城内,秦二世更是大开杀戒,他让赵高借故杀死朝廷和王室中大批量的反对者。仅仅是王室中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赵高就杀死了秦二世的十二名兄弟和十名公主,这种做法可谓是残暴不以。为了穷奢极欲的享受,秦二世大修阿房宫和陵墓,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而很多秦国的大臣和将军却在劝谏的过程中得罪了秦二世,最终被赵高借故处死,其中右丞相冯去疾及其子冯劫便是典型代表。 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和赵高的肆意妄为,秦朝上层变得支离破碎,贵族与朝廷离心离德。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发生时,朝廷中竟然无人愿意带兵征剿,纷纷以盗贼的说法把责任推给郡县上的官吏。这样的做法让陈胜吴广的军队迅速做大,战争的烽火很快便席卷了多个郡县,召集了数十万人。再加上六国旧贵族借机起兵复国,这场农民战争便迅速的扩大化,危及到了秦朝的统治地位。尽管如此秦朝的贵族们都不为所动,只有少府章邯愿意带领在骊山修建陵墓的囚徒军队出兵平叛。 章邯被认为是秦朝最后的名将,他的出兵也迅速击溃了陈胜吴广大军和魏齐的复国联军,却并没有能挽救秦朝灭亡的结局。这其中有他带军面对项羽时一败再败的因素,却体现出了他孤木难支的尴尬境地。实际上在秦朝最后的战争中,除了章邯,也就名将王翦的孙子王离带领守长城的军队做过抵抗,战国时候曾将星云集的秦国贵族集团都不知所踪。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只有一小部分在秦国朝廷的权力斗争中被秦二世和赵高所杀,其他大部分都纷纷离开咸阳,躲避政治斗争的迫害。而他们坐视秦朝被灭的主要原因,除了秦二世和赵高的残暴外,秦始皇郡县制的恶果也是其一。 秦始皇的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改革,也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跨越性的发展。可这次郡县制的改革其实并不成功,在秦始皇去世前只完成了一半,远远没有达到秦始皇的要求。秦始皇之所以多次巡视天下,并不是腐儒们所说的为了展示皇帝的威仪,而是为了催促改革的加快进行。实际上郡县制在秦始皇的高压下得以推行,但在朝廷的中下层和民间阻力很大。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分封制已经根深地固的深入了人心,其中利益关联极为复杂。包括秦国贵族在内的天下贵族集团,都不愿意执行郡县制。 秦朝的郡县制起源于秦孝公商鞅变法时期,但当时只有少部分地方如此管理。秦国灭六国时,采用的实际上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混合的制度。对于立下大功的臣僚进行分封,而秦国王室直辖的土地则进行郡县制。比如吕不韦、白起等人都有自己的封地,而秦国大部分土地则以郡县制的方式在王室手中。秦朝建立后,如何管理空间广大的疆域,这个问题形成了广泛的真乱。大多数贵族和儒家弟子们想要沿用周朝的分封制,将六国的土地分封给立下大功的开国元勋,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丞相王绾和秦始皇长子扶苏。 这种做法是符合秦朝元勋和六国贵族利益的,也是符合千年以来的管理制度的。秦朝的大臣和投降的六国贵族都希望以这种形式来延续他们的贵族地位和特权,掌控着一部分国家资源。然而这种想法遭到了以李斯为首的法家弟子的反对,他们提出了秦朝要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这次冲突爆发得很厉害,秦始皇用了焚书坑儒残酷的手段才镇压下来,强行推行了郡县制。 然而这种郡县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却也摧毁了旧贵族赖以生存的权利和资源,在秦朝的民间起到很大的反效果。秦始皇在世时,在郡县制改革中吃了亏的旧贵族只能咬牙忍受,可秦二世却不是秦始皇。 先秦时期,国家中下层的老百姓和资源都掌控在贵族手中。贵族通过分封制获取这些资源和贵族特权,过上穷奢极欲的日子。分封制下,这些贵族的权利很大,有着独立执政的大权,并掌控着相当数量的军队。国家战争开启时,国君需要向贵族征集军队,再组织起来打仗。而在贵族治理下的先秦百姓都是军民一体,战时为兵,平时务农。常备的军队只在城市和宫殿中存在,其数量并不大,在全国军队中占比也很少,只承担包围任务。而边境的卫戍则由贵族们召集百姓临时组成的军队轮流担任,依照兵役制度进行。 秦始皇的郡县制虽然从形式上夺取了六国旧贵族执政和军队的特权,但在土地资源和百姓上并无本质性改变。很多六国的旧贵族仍旧掌控着很多的资源和土地,只是名义和掌控的方法变更了而已。农耕社会的老百姓依托土地而生存,自然就被这些掌控土地的旧贵族掌握在手中。 陈胜吴广的起义爆发后,六国旧贵族们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和百姓,迅速加入其中,组织军队展开复国行动。缺少常备军队的郡县城市则无法抵挡这些军队,迅速的在战争中被攻陷,六国旧贵族的复国非常成功。六国的政权很快被重建,楚怀王、魏王咎、赵王歇纷纷自立。 不仅如此,就连秦朝原有土地上的贵族也有样学样,纷纷召集自己的旧部,组成军队。他们组成军队不是为了保护秦朝,而是想要恢复旧有分封制下的权益。如此一来,秦国朝廷便招不到军队了,仅靠咸阳和周边郡县的少量的守城部队根本无法抵挡数十万的六国起义军。好在少府章邯灵机一动,想道了骊山的囚徒,才让秦朝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 而北方边境修长城和低于匈奴的本有三十万戍边军队,可这些军队在蒙恬被杀后也人心惶惶。接受的王离根本压制不住这些军队,很快就产生的大量的逃亡,而且是在旧贵族带领下的成建制逃亡。这种情况造成的恶果是,秦国军队根本不想打仗,甚至连组成军队都困难,如何能平定乱世?王离带着这种军队勉强的参加了巨鹿之战,最终也只是给项羽送菜而已。 很赞哦!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