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等级 范進中舉以後為何瘋了?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個「 ”吃人”的制度

火烧 2021-12-13 12:22:41 1035
范進中舉以後為何瘋了?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個「 ”吃人”的制度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為了能夠收攏天下英才為統治階級服務,一般都要通過科舉制度,這對於天下讀書學子來說,更是讓他們趨之若鶩,考中以後

范進中舉以後為何瘋了?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個「 ”吃人”的制度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為了能夠收攏天下英才為統治階級服務,一般都要通過科舉制度,這對於天下讀書學子來說,更是讓他們趨之若鶩,考中以後,光宗耀祖,沒考中的打疊精神,回家再來三年備考,繼續自己考學的道路,然而由於科舉制度錄取的名額本身有限,因此很多人都是連續十幾年都考不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進中舉了,范進是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最經典的形象,50多歲了還沒有考中秀才,是個老童生,范進的形象也是中國古代飽受科舉制度迫害和影響的人物,一門心思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光宗耀祖,步入仕途。然而生活過於貧窮,也使得范進一家經常被人看不起,諸如胡屠夫這樣的老岳父,就是其中一類代表。

然而范進一朝中舉,立刻巴結的人堆滿了院門,胡屠夫也一下子從凶神惡煞成為了笑臉相迎,事實上范進中舉,名詞排名也並非很靠前,但在明代,舉人至少也是有了做官的資格,這樣一來,等於說邁入了一個新的門檻,而更為關鍵的就是,范進後來一路扶搖直上,還中了進士,50多歲被任命為山東學道,這可是正四品的官職。

范進之所以有這樣的際遇,也是因為考官周進的抬舉,實際上周進比范進更不如,他60多歲了都還是一個老童生,是後來在幾個商人湊錢的情況下,幫他捐了一個監生,憑借這個身份,周進這才考中了舉人,並因此而中了進士。

以上二位雖然是在科舉制度下的幸運兒,不管如何,總算是在暮年步入仕途,但仍有人一生都難以進入這個門檻,比如柳永,從公元1008年到公元1034年,柳永屢試不第,是宋仁宗下令照顧這些老考生,這才使得柳永有了做官的資格,然而也有人被剝奪了考試資格,一生都難以存進。

這就要說到唐伯虎,本身唐伯虎才高八斗,從秀才到舉人,再到解元,前途無量,但最終卻被卷入到科場舞弊案,雖然後來查無實證,但是唐伯虎本人被剝奪了考試資格,一生都沒有機會再參加科舉,類似遭遇的好友徐渭,作為明代有名的才子,徐渭斗嚴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用來交換的卻是以科考失意作為代價,終身窮困潦倒,晚年貧病加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等级 范進中舉以後為何瘋了?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個「 ”吃人”的制度

總而言之,科舉制度雖然在封建時代算是一個較為公平的舞台,但是仍改變不了其本質,那就是為當權派服務,以至於後世演變成為權貴結黨營私的地盤,在明代甚至有約定門生的習俗,幾乎貫穿了整個明清時期,只能說科舉制度卻是有他積極的一面,然而也無法改變舊時代弊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