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殃及鱼池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成语: 鱼池之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火烧 2022-05-20 06:37:08 1060
成语: 鱼池之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鱼池之殃 成语简解 编号: 4889 成语: 鱼池之殃 注音: ㄩˊ ㄔˊ ㄓ |ㄤ 汉语拼音: yú chí zhī yā g 参考词语: 殃

成语: 鱼池之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鱼池之殃 成语简解 编号: 4889 成语: 鱼池之殃 注音: ㄩˊ ㄔˊ ㄓ |ㄤ 汉语拼音: yú chí zhī yāng 参考词语: 殃及池鱼 释义: 义参「殃及池鱼」。见「殃及池鱼」条。 Emoji符号: 殃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鱼池之殃”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殃及池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春秋时,宋国的司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宠信,权倾一时,家财万贯,还拥有一颗珍贵的宝珠。后来他因犯罪逃亡国外,景公想要那颗宝珠,便派人去问他宝珠的下落,桓魋随口答说:「我丢到池子里了。」众人便将池水排尽找那颗珠子,但却一无所获,且因为没有水,池子里的鱼都干死了。宋景公为了要找宝珠,排光池水,使池里的鱼受到无辜牵连。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殃及池鱼」,比喻无故受到牵累。另外,汉朝应劭的《风俗通义》里,也有记载「殃及池鱼」的不同故事。他写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一个看守城门的人,姓池名鱼,城门失火时上前扑救,结果被烧死。但有一本《百家书》里却是记载:「宋国的城门失火,众人舀池子里的水救火,池水因而干枯了,里面的鱼都露了出来,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说明了池鱼因城门失火而受到无辜牵连。 典源: 此处所列为「殃及池鱼」之典源,提供参考。#《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1>知与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调近之,犹未可必。盖有不辨和调者,则和调有不免也。宋桓司马2>有宝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4>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5>也。纣为不善于商,而祸充天地,和调何益?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 (2)桓司马:桓魋,春秋时宋国人,生卒年不详。任司马,宋景公宠信之。后得罪出奔至曹国,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后又逃至卫国。 (3)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当。 (4)竭池:将池水排尽。 (5)及:牵连。 〔参考资料〕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书证: 01.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二.杂记》:「邑因茧丝之取,邑无生意,民鱼池之殃。」 成语接龙

“殃”字开头的成语

“鱼”字结尾的成语

“鱼”字开头的成语

“殃”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鱼池之殃”分成的单字详解:

鱼, 池, 之, 殃。

殃及鱼池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成语: 鱼池之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